收割機收小麥(油菜)→秸稈粉碎+均勻拋灑→放水浸泡24h→底施氮肥→機械旋耕埋草→施復混肥→平整土地→水稻種植(機插、擺栽、拋秧、人工插秧);收割機機收水稻→秸稈切碎+均勻拋灑→施基肥→反轉滅茬機施埋秸稈(或普施2次)→小麥機械條播或擺播(油菜機直插或機械移栽)→機械鎮(zhèn)壓→機械開溝。
玉米人工穗摘(或機械收獲同步粉碎)→秸稈機械粉碎→撒施底肥和殺蟲劑、殺菌劑→旋耕兩遍→圓盤播種機進行小麥機械條播→機械鎮(zhèn)壓→機械開溝;收割機機收小麥→秸稈粉碎+均勻拋灑→施底肥→玉米機械播種→鎮(zhèn)壓→機械開溝。
采用安裝有秸稈切碎裝置的聯(lián)合收割機,在進行收獲作業(yè)的同時,同步進行秸稈切碎和拋撒,要求秸稈粉碎長度<8cm。
采用大型、中型旋耕機進行整地作業(yè),旋耕深度>12cm。為使秸稈與肥、土混拌均勻,采用反轉滅茬機作業(yè)1遍,或正轉滅茬機旋耕2次。秸稈還田時間要適當,適度濕潤且有良好的通氣條件促進秸稈腐解,秸稈腐解的土壤含水量應掌握在田間持水量的60%。若土壤水分不足,應及時灌溉補水,以促進秸稈腐解,釋放養(yǎng)分供作物吸收。
秸稈還田的同時應補施一定量的氮肥和磷肥促進秸稈腐爛分解。一般每667m2還田500kg秸稈時,需補施4.5kg純氮和1.5kg純磷。
由于輪作制度不同,應針對秸稈還田后出現(xiàn)的問題,選擇適宜的機械配套技術,促進作物生長發(fā)育達到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目標。
玉米秸稈還田后使土壤中的作物纖維素增加。為保證下茬小麥播種質(zhì)量,應采用雙圓盤開溝器播種機,避免秸稈堵塞開溝器,出現(xiàn)缺苗斷壟的現(xiàn)象。
秸稈機械翻埋還田技術就是用秸稈粉碎機將摘穗后的農(nóng)作物秸稈就地粉碎,均勻拋撒在地表隨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爛分解,有利于把秸稈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完全保留在土壤里,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
玉米秸稈翻壓主要有粉碎翻壓和整株翻壓兩種方式。粉碎翻壓主要技術流程為人工或機械收獲玉米果穗→秸稈機械粉碎,均勻拋撒地面→施入底肥→機械耕翻25cm以上→施耕耙耱整地→做畦→小麥機械化播種。
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小麥(油菜)→秸稈粉碎(長度>10cm)全量拋撒→撒施基肥→機械犁翻滅茬18~20cm→旋耕機碎土整地8~10cm→放水→平整土地→沉漿擱地→水稻栽插。機收水稻→秸稈粉碎,均勻拋撒→撒施基肥→機械犁翻滅茬→旋耕機碎土整地→小麥機械播種→鎮(zhèn)壓→開溝。
主要技術流程為棉花收獲(大豆脫粒)→秸稈粉碎機粉碎(或整稈直接犁翻)→施入底肥→犁翻20cm以上→秋灌→翌春犁地播種。翻壓深度<20cm時,會對下茬作物苗期生長不利,需要選擇適宜不同土壤類型的耕整機械,并配套大馬力拖拉機。
采用翻耕結合旋耕耙平1遍,打碎根茬并實現(xiàn)秸稈與肥料、土壤混合,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種出苗及生長發(fā)育。
盡量趁秸稈青枝綠葉時及時翻入田間,并配套一定量的肥料,提高秸稈腐解速度。水田要適當排水晾田,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防止厭氧還原條件對作物產(chǎn)生毒害作用。
秸稈覆蓋還田技術是在農(nóng)作物收獲前,套播下茬作物,將秸稈粉碎或整稈直接均勻覆蓋在地表,或在作物收獲秸稈覆蓋后,進行下茬作物免耕直播技術,或將收獲的秸稈覆蓋到其他田塊,從而起到調(diào)節(jié)地溫、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抑制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的作用,而且能夠有效緩解茬口矛盾,節(jié)省勞力和能源,減少投入。覆蓋還田一般分5種情況:一是套播作物,在前茬作物收獲前將下茬作物撒播田間,作物收獲時適當留高茬秸稈覆蓋于地表。二是直播作物在播種后出苗前,將秸稈均勻鋪蓋于耕地土壤表面。三是移栽作物如油菜、紅薯、瓜類等,先將秸稈覆蓋于地表然后移栽。四是夏播寬行作物如棉花等,最后一次中耕除草施肥后再覆蓋秸稈。五是果樹、茶桑等,將作物秸稈取出異地覆蓋。主要技術:小麥播種(每3行預留30cm的套種行)→小麥收獲前7~10d玉米套種→小麥收獲→秸稈粉碎均勻拋灑覆蓋→玉米田間管理;免耕直播主要技術流程為收割機機收小麥→秸稈粉碎均勻拋灑覆蓋→玉米免耕播種機播種玉米(或人工穴播)→撒施種肥和除草劑→玉米田間管理。技術要點:一是小麥機械化播種技術,采用“三密一稀”或“四八對壟”等方式,以便于玉米行間套種。二是玉米套種技術,一般采用人工點播器播種在麥行間套播玉米。三是小麥聯(lián)合收割技術,采用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配以秸稈粉碎及拋灑裝置,實現(xiàn)小麥秸稈的全量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