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龍
(鄂溫克族自治旗氣象局,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100)
《全國氣象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指出:“十三五”末,我國24小時晴雨、氣溫和暴雨的預報準確率將分別達到88%、84%和65%,24小時氣象要素預報的空間和時間分辨率將分別達到1公里和1小時,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超過30分鐘,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86分以上。氣象部門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氣象預報服務的現(xiàn)狀及問題,以群眾的實際需求為導向,發(fā)展氣象預報服務事業(yè),促進氣象預報可持續(xù)發(fā)展。1當前氣象預報服務的現(xiàn)狀及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氣象預報的及時度和準確率也在不斷提高,“十二五”期間全國平均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降低到了1200多人。但面對我國近年來頻發(fā)的旱災和洪澇災害,網絡天氣預報傳播不及時、不準確,以及人民群眾因此遭受到的損失,使得人們對氣象工作有更高的追求。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人們對于氣象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精細化。當下很多人都會把自己一天分割成不同的時段,每個時段對于天氣的要求不盡相同,空氣溫度、濕度、風力、空氣指數、穿衣指數、洗車指數等都不可或缺。所以傳統(tǒng)的、簡單的、只有24小時的溫度、晴雨、風力等預報服務已無法滿足人們的實際生活需求。尤其是互聯(lián)網和手機APP的普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天氣信息,這種對氣象預報服務精細化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強烈。這些都是氣象預報服務部門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電視臺、電臺、報紙等媒體的預報形式和內容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手機信息、氣象網站和天氣APP。傳統(tǒng)媒體的播出形式和內容千篇一律,解說詞過于程式化和呆板,有的甚至還會出現(xiàn)用詞失當的情況。例如在旱災時依然用天氣晴好來表述,對農民來說是一種語言傷害,這種“習慣用語”需要改進?,F(xiàn)在的許多新媒體也出現(xiàn)了好多問題,比如各個氣象網站、APP的天氣預報信息都不一樣,收到的手機信息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收到的是晴天,有的人收到的卻是陰天或小雨。氣象信息來源不同、預報內容不全面、預警信息不規(guī)范等問題也是新媒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科技的進步使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越來越高,但是作為預測科學,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現(xiàn)階段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但也不能以此為理由和借口,相反更應該盡可能地做好每一次預報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做好數值預報工作,另一方面預報員要提高自身的人工分析水平。在氣象信息出來之后,第一時間發(fā)布到相關平臺,提高氣象信息的傳播速度,使群眾及時掌握準確的天氣信息,合理安排生產生活。
精細化是氣象預報服務的大勢所趨。一方面要對各個地區(qū)的天氣信息進行精細劃分,利用衛(wèi)星遙感系統(tǒng)作出最快、最準確的預報,使一些有著特殊地理位置的地區(qū)也能夠享受到針對性的天氣預報服務。另一方面要提高氣象預報服務信息的層次,充分與群眾的生活進行關聯(lián),推出與人們生活貼合度更高的產品??傊罕娦枰裁?,就做什么;群眾需要什么,就開發(fā)什么。要爭取早日取得核心技術的突破,在海量數據的支撐下,建立起更加精準的預報模型。
在氣象信息發(fā)布主體與傳播主體漸相分離、民營氣象公司勢頭強勁的當下,創(chuàng)新氣象預報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將是各類媒體未來發(fā)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傳統(tǒng)的氣象預報服務媒體要提高危機意識,重視天氣預報形式與內容的多樣化,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播出。要滲透出濃濃的人文關懷,解說詞要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跟觀眾說知心話、熱心話。新媒體要明確自身的發(fā)展定位,充分了解網絡時代年輕人的喜好,創(chuàng)作出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天氣信息,并做好對年輕人的氣象科普教育。
綜上所述,新時期人們對于氣象服務的需求已經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氣象預報服務也正朝著精準化、及時化、精細化、豐富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氣象部門一定要以大眾的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促進氣象預報可持續(xù)發(fā)展。
[1]國家氣象局,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全國氣象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EB/OL].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6zt/20161130/2016113003/201611/t20161129_343054.html.
[2]黃紅輝,林鉑岷,王達.氣象預報服務用語以人為本探討[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31(02):105-106.
[3]楊詩芳,肖芳,姜海如,楊忠恩,龔江麗,王淞秋.新中國氣象信息傳播服務發(fā)展及未來趨勢分析 [J].氣象科技進展,2017,7(0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