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
(內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四川 內江 641000)
醫(yī)院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念珠菌為主,占醫(yī)院感染的40%,但各科室真菌的感染及耐藥性各具特點,現就該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深部真菌感染基本都是獲得性感染,在免疫低下或長期應用抗生素的病人中極易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在呼吸內科較為常見。秦曉峰等[1]對2725例真菌感染病例進行分析,發(fā)現痰液中,白念珠菌在痰液中檢出率最高。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為白色念珠菌感染,但非白色念珠菌感染逐年增加,主要對對5-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敏感,對唑類抗真菌藥物耐藥性也逐漸增加。李正軍[2]等研究發(fā)現在研究的9854例深部真菌感染中,呼吸內科占55.9%,致病菌也主要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抗菌譜也基本與秦曉峰的研究一致,這可能與呼吸道的解剖特點和呼吸內科長期需要用大劑量抗生素和激素有關。下呼吸道深在的腔隙,為真菌的感染創(chuàng)造了條件,長期應用抗生素抑制了正常菌群的生長,為真菌的感染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重癥監(jiān)護室也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重點科室,蔣利君[3]等研究重癥監(jiān)護室里87名深部真菌感染時發(fā)現:熱帶念珠菌占49.43%,超過了白色念珠菌的35.63%,這與呼吸內科深部真菌的菌譜不一致,耐藥機制也有自身特點,對5-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敏感,但對酮康唑和益康唑耐藥性較高。其原因,首先重癥監(jiān)護室里的病人幾乎都是急危重癥病人,病人的免疫能力較差。其次,大量的病人采用了氣管插管,氣管切開,靜脈置管等侵襲性操作導致深部真菌的感染明顯高于其他普通病人。最后,重癥監(jiān)護室的大量耐藥菌的存在,使得抗生素的使用等級明顯高于其他科室,這也是重癥監(jiān)護室深部真菌感染與其他科室存在差異的原因。
腫瘤科的病人由于惡性腫瘤導致的惡病質以及放療和化療藥物對人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深部真菌感染率較之其他病人更高。周曉輝[4]研究發(fā)現,腫瘤科病人深部真菌感染只要是呼吸道感染,占55.8%,這與方玉才[5]等的研究一致,所以真菌的菌譜也基本與呼吸內科相似,其只要致病菌為白色假絲念珠菌,耐藥也基本與呼吸內科一致,主要多酮康唑和益康唑耐藥,腫瘤可與呼吸內科深部真菌感染的不同在于腫瘤科除了肺部感染之外,還有口腔和泌尿系感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所以腫瘤科病人深部真菌感染更為復雜,雖然主要致病菌一致,但對各自不同系統(tǒng)的感染的致病菌目前研究較少。
感染科也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重災區(qū)之一。HIV是目前影響全球較為嚴重且不能被治愈的傳染性疾病之一。艾滋病病人深部真菌感染不同于一般病人的真菌感染。劉意心[6]等通過對480名艾滋病晚期病人研究發(fā)現,58名病人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檢測出青霉菌,27例,其次是新生隱球菌16例,對5-氟胞嘧啶,兩性霉素B治療有一定的效果。另外研究還發(fā)現有36例病人出現了中樞系統(tǒng)感染,占總數的62%,這也和其他科室的深部真菌感染部位有所不同。
外科的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在于器官移植,由于手術的復雜性,激素,免疫抑制劑的應用,病人本身身體狀況低下,為真菌的感染創(chuàng)造了條件。Tessari G[7]等研究發(fā)現在侵襲性真菌病,皮膚損害可能是侵襲性真菌病全身性播散的結果,各類器官移植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感染率不盡相同。Wakayama M等研究發(fā)現,回顧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yī)學中心的實體器官移植(SOT)尸檢。21%的SOT患者表現為深部真菌感染。腎移植術后真菌感染發(fā)生率為26.1%,其中SOT尸檢率最高,肝移植25%,肺移植14.3%,心臟移植13.2%。最常見的致病真菌是曲霉屬,在70.6%的SOT尸檢中可見。與此相反,25.5%的念珠菌被觀察到。預防和治療曲霉菌病是SOT患者深部真菌病的最大問題。
深部真菌感染在其他科室如內分泌科,目前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深部真菌率也隨之上升。神經內科由于腦卒中病人長期臥床,院內感染及長期大量抗生素的應用導致深部真菌感染率也較高,王以文等通過對145例大面積腦梗塞病人進行研究,選取符合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19例,發(fā)現其主要致病菌為白色念珠菌(8例,57.1%),與其他內科深部真菌相比并無特殊性。
深部真菌感染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多學科的難題。臨床科室中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念珠菌為主,但不同臨床科室深部真菌感染不盡相同,各具特色,抗菌譜也因此有其特異性,因此在針對各臨床科室深部真菌感染標本鑒定的時候,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并針對其特點做好鑒別,減少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