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玲
摘要:2007~2015年,對燕光2399板栗進行了豐產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合理的豐產栽培技術,是獲得燕光2399豐產、穩(wěn)產的重要保證和措施。
關鍵詞:燕光2399粟;早期豐產;栽培技術;單位面積產量
2007年2月份,駐馬店市林科所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燕光2399板栗品種,進行了豐產栽培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試驗結果及豐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試驗園基本情況
2007年2月份,在駐馬店市泌陽縣板橋林場建立3.4hm2試驗園,園地前茬種植花生、大豆和西瓜,土層深厚,pH值7.0~7.5,土壤有機質含量1.44%,年平均降水量為802~1109mm,全年日照2225h,主栽品種燕光2399,授粉品種燕光(大青桿),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比例為4:1,種植后第3年開始結果,2009~2015年平均667m2產量分別為:105.8kg、227.4kg、325.4kg、590.8kg、696.1kg、849.5kg、1040.5kg,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2燕光(2399)栽培表現
該品種樹冠緊湊,生長勢較強,分枝角度中等,連續(xù)結果能力強,5年生的樹平均株產達到5.81kg。堅果橢圓形,果粒整齊,單果重8.1g,果皮深褐色,茸毛少,有光澤;底座中等,果肉質地細膩,味香甜糯,含糖量21.19%,淀粉43.2%,蛋白質6.21%,脂肪6.9%,果實耐貯耐運。在土壤貧脊河灘綠地均能保持連續(xù)高產穩(wěn)產,抗逆性強,在駐馬店地區(qū)3月下旬發(fā)芽,9月上旬果實成熟,11月中下旬落葉,年生長期210d左右。
3栽培技術要點
3.1建園
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建園,3月上旬定植,株行距2m×3m。栽前挖長、寬、深各80cm的定植穴,每穴施腐熟的優(yōu)質肥50kg,選用高120cm以上,地徑粗1.0cm以上,無病蟲的優(yōu)質嫁接苗建園。
3.2土壤管理
每年土壤解凍后,雨后及時中耕,保持土壤常年疏松無雜草。每年的9月下旬~10月上旬,株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50kg左右、過磷酸鈣2kg,早春芽萌動前,株施尿素0.25~0.5kg;初果樹在盛花期、果實膨大期和采果后分別噴施0.2%尿素液+0.3%硼肥液、0.3%磷酸二氫鉀和0.5%尿素液(可降低空苞率,提高單粒重和品質,增強樹體貯藏養(yǎng)分)。雨季開溝排水,旱季視土壤墑情合理灌水。
3.3整形修剪
采用小冠高位開心形,主要特點是中主干直立,冠形小,高度適中,成形快,結果早,易豐產,適宜密植,這種樹形一般要求主枝角度80。以上,每株樹有小主枝12~15個,樹高4m左右。主要修剪方法是:定干高度80cm,定干當年選留第一層主枝2~3個,基角80~90°,保持中主干直立生長,并在中主干上每隔30cm左右選留1個主枝,呈螺旋狀排列。在小主枝上不配備側枝,直接著生結果枝組,結果枝組內大外小,基部的主枝長0.8~1.4m,上層主枝長0.6~1.2m。修剪時要注意控制二次枝,合理利用徒長枝,疏除冠內的過密枝、重疊枝、交叉枝,處理好背后枝,注意更新衰弱的骨干枝,特別要重視夏季修剪,夏剪可延緩樹勢,利于花芽的形成和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夏剪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對新梢或主側枝的背上枝必須進行摘心,有利于控制枝條旺長,促進分枝和營養(yǎng)的積累,通過摘心后,來年可形成花芽,維持樹勢,穩(wěn)定產量。
3.4花果管理
花期每3~5d連續(xù)噴施0.3%硼砂2~3次,可明顯抑制板栗空苞的形成來提高產量,疏果應先疏除叢生果、過密果、病蟲果及先端發(fā)育不良果,30cm以上的花果枝留2~3個栗苞,20~30cm長的果枝留1~2個栗苞,生長弱的果枝留1個栗苞。樹冠中下部多留,上部及外圍少留。
3.5病蟲害防治
當地的病蟲害主要有板栗胴枯病、栗白粉病、立枯病、栗紅蜘蛛、果實象甲、栗癭蜂、栗大蚜。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將園內的枯枝、落葉、雜草等清除出園外集中燒毀,刮除老翅樹皮后進行樹干涂白,在萌芽前全樹噴施3~5。Be石硫合劑,萌芽后至落葉后全樹噴施0.4。Be石硫合劑,可有效殺死越冬病菌和越冬蟲卵;為防治栗紅蜘蛛、栗實象甲、栗癭蜂、栗大蚜的發(fā)生,在5月中旬噴施螨死凈1500倍液+齊螨素2500倍液,可有效防治栗紅蜘蛛的發(fā)生,栗實象甲、栗癭蜂發(fā)生時于7月上旬~8月中旬、每隔10~15天噴灑1次氯氫菊酯1000倍液防治,栗大蚜蟲發(fā)生期(5月下旬~6月上旬),及時噴施蚜虱凈1500倍液。
(收稿:2017-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