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葦
話說明朝永樂皇帝坐了龍椅,命令劉伯溫監(jiān)修北京城。
劉伯溫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可不是尋常人物。開工之前,他帶領大小官員、能工巧匠共計三千六百人,恭恭敬敬參神拜地。他拜了天神拜地仙,拜了北帝拜城隍,接下來,把土地公土地婆,火公火婆,灶公灶婆,四方貴人一一拜了個遍,再然后,他放鞭炮,燒焰火,灑酒撒食……
劉伯溫禮節(jié)周全,心想有了列位神仙保佑,修建北京城這事自然就順順溜溜,吉祥如意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開工就出了大問題——一眨眼工夫,整個北京的水井全干啦!
沒有水,住下來都難,怎么修城呢?
劉伯溫急得吃不下飯,連忙請神問個明白。這一請,請來了何仙姑。
“仙姑仙姑,北京城的水哪里去了?”
“劉大軍師,你禮拜各路神靈,單單忘記了龍公龍婆,如今他倆生氣啦。龍公把一城苦水裝入苦水簍,龍婆把全城甜水裝入甜水簍,水簍已放上水車,龍公龍婆推了水車,正往西邊去哩!”
劉伯溫召來追風大將高亮:“高將軍,你即刻騎上追風馬,往西邊追,一追上龍公龍婆,馬上刺破他們的水簍?!?/p>
“好!”高亮跨上追風馬,提起紅纓槍就要去追。
劉伯溫叮囑他:“你捅破水簍,掉頭就要往回跑。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不要回頭看!”
高亮點頭應允,一陣風朝西面追去。他順著水漬,來到一個小村莊,前面是個三岔路口。高亮問路旁花白胡子的土地公:“公公,你見著龍公龍婆了么?他倆推著水車,往哪邊去了?”
土地公站起身,指著地上的車轍:“他們朝西北邊去了?!?/p>
高亮謝過土地公,快馬加鞭,往西北方追去。
道路盡頭是另一個村莊,過了村莊,又是三岔路口。三岔路旁有棵老槐樹,老槐樹下坐著白發(fā)蒼蒼的土地婆。
“婆婆,你見著龍公龍婆了么?他倆往哪邊去了?”
土地婆婆告訴他:“剛才他倆來到路口,然后奔南邊去了?!?/p>
高亮一甩馬鞭,追風馬奮蹄狂奔,往南邊追去。
道路盡頭,又是一個村莊,村莊遍地泥濘。這時,迎面走來一位背酒葫蘆的跛腳大漢。
“大哥,你見著龍公龍婆么?他倆推著水車,往哪邊去了?”
“見著了。”那跛腳大漢說,“剛才他倆的水車在泥地里陷住啦,還是我?guī)退麄兺破饋淼牧?!他倆出了村,往玉泉山去了?!?/p>
高亮一甩馬鞭,出了村莊,往玉泉山追去。
高亮很快追到玉泉山腳。龍公龍婆就在前面了,他們的水車陷在凹凼(dàng)里,龍公在前面拉,龍婆在后面推,兩人使出吃奶的勁,那水車卻出不來。
高亮催馬上前,二話不說,舉起紅纓槍就朝車上的水簍刺去。
“哧啦”,水簍穿了個大窟窿,大水“嘩嘩”從水簍流出,直朝高亮撲來。
高亮掉轉(zhuǎn)馬頭,拖了紅纓槍,順著原路,一路狂奔。
嘩啦啦的大水,反追著他,仿佛萬馬奔騰。但是,高亮跑得比風還快。
“高亮,回來!”龍公喚他。
高亮不答應。
“高亮,回頭看!回頭看!”龍婆喊他。
高亮不回頭。
跑呀跑,跑呀跑,跑過一條路又一條路,跑過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終于,高亮跑上石橋。劉伯溫就站在前面的西直門,朝他招手。
高亮看見劉伯溫,心一下定了,他想,如今大功告成,可以放心了。于是,他回過頭看了一看。這一看惹了禍。一個浪頭猛撲過來,高亮和他的追風馬當場被卷入漩渦,給大水沖走了。
北京城又有水了。劉伯溫抓緊時機,調(diào)派工匠修好了北京城。不過,北京城每一眼井出來的水都是苦的。這是因為高亮只刺破了龍公的苦水簍,甜水簍還是讓龍婆帶上玉泉山,倒入了玉泉山的水脈。
從那以后,玉泉山的泉水,就全是甜水。
北京城的老百姓,世世代代忘不了高亮,為了紀念他,就把西直門外的那座石橋,取名為“高亮橋”。
編輯后記:
《高亮趕水》不僅是一個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還是老北京特色的曲藝形式——鐵皮大鼓中的一部代表作品,講的是劉伯溫修建北京城時發(fā)生的事。
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通經(jīng)史、曉天文、精兵法,還是文學家和詩人?!叭痔煜轮T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yè)、開創(chuàng)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先知先覺、料事如神,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說。當然,他的大將高亮最后還是被水沖走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