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征輝
梁啟超16歲中舉,17歲赴京會試,未中回家,途經(jīng)上海,看到一些西方譯著,眼界為之大開?;氐綇V州后的一天,在同學陳千秋的引見下,18歲的梁啟超拜訪了33歲的康有為。初次見面,兩人竟從早上八點聊到晚上七點。梁啟超覺得,康“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當頭棒喝之下,深感以前所學不過是應付科舉的敲門磚而已,于是決定拜還是秀才的康有為為師。幾人商議之下,康有為在廣州長興里成立了萬木草堂,宣講他的維新學說。
等到康有為中舉,1895年春,師徒聯(lián)袂赴京考進士,正趕上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于是發(fā)動18省應試舉人聯(lián)名請愿,這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此后,梁啟超筆力千鈞,主筆《中外紀聞》《時務報》及《知新報》等,成為公知領袖,以至于張之洞在武昌打開中門迎接他,甚至想鳴炮歡迎,那可是欽差大臣的待遇。
1897年,梁啟超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與楊度、蔡鍔等多人交厚。次年,回京籌劃維新。7月3日,他受到光緒皇帝召見,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策動袁世凱發(fā)動政變失敗后,譚嗣同送他到日本使館,由于不會日文,譚寫道:“梁君甚有用,請保護之?!比杖嘶貙懀骸熬鄳舸恕!弊T嗣同一笑了之,而梁啟超面如土色。
梁啟超第二天化裝到了天津,然后東渡日本。其間,他常自稱為“多淚善辯之人”,汪精衛(wèi)攻擊說:“梁啟超之淚,奴才之淚;梁啟超之辯,民賊之辯也。”
在日期間,梁啟超與孫中山過從甚密,擬定了一個合作組黨計劃,由孫、梁牽頭。梁草擬了一份《上南海先生書》,由康門弟子13人署名,認為君主立憲不可取,共和才能救危局,勸康有為退休??挡淮笈?,勒令梁速離日本,往檀香山反省。行前,孫中山給哥哥孫眉寫了封信,結果梁啟超大受歡迎,向檀香山華僑籌得經(jīng)費八九萬元。有一次在新加坡,康痛罵梁傾向革命,背叛光緒帝,逼他下跪認罪。
武昌起義后,梁啟超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xié),見事不成,轉而支持袁世凱,將民主黨與共和黨、統(tǒng)一黨合并改組為進步黨,與孫中山爭奪政治權力。1913年,進步黨“第一流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后來見袁世凱稱帝之心日熾,他開始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
1917年張勛復辟,梁啟超為段祺瑞起草馬廠誓師電文,一舉討逆成功,也造成了與老師康有為的徹底決裂。有人問:“不為令師留絲毫地步,其于師弟之誼何?”梁啟超答道:“師弟自師弟,政治主張則不妨各異。吾不能與吾師共為國家罪人也!”事畢,他出任了段內閣的財政總長。等到孫中山漸漸勢大,梁啟超也就退出了政壇。
軍閥混戰(zhàn)期間,梁啟超一度變身賬房先生,精心料理手中的股票和保險,甚至不厭其煩地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訂婚儀式做準備。他的書房叫飲冰室,在天津意租界一花園洋房的二樓,另有藏十萬卷善本的藏書樓。平生最大愛好只有兩樁,他說:只有打麻將能讓我忘卻讀書,只有讀書能令我忘卻打麻將。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病逝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年僅56歲。他曾說: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p>
(摘自《民國大人物》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