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敬敬
摘要:美國南方女作家弗蘭納里·奧康納(Flannery O Connor,1925-1964)在其短暫的三十九年時間里,共創(chuàng)作了兩部長篇小說和三十一篇短篇小說。其寫作風格怪誕離奇,其作品中的人物大多精神異常,充滿哥特色彩。本文以該作家的短篇小說代表《好人難尋》為例,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三重人格理論出發(fā)深入分析人物內在的思想本質,旨在使讀者能夠從外到內深入挖掘其小說的潛在內涵。
關鍵詞:弗洛伊德;好人難尋;三重人格結構
弗蘭納里·奧康納,20世紀美國南方著名女作家,被譽為“南方文學的先知”,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主力作家。大多數(shù)學者從宗教和南方性等角度出發(fā)分析其作品,本文將從一個新的角度,即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出發(f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變化。
《好人難尋》是奧康納的短篇小說中的杰作,故事十分生動,人物性格鮮明,語言簡單質樸,含義豐富深刻。小說描述了美國南方一家人去度假的悲慘遭遇。當時一位叫不和諧分子的殺人犯從佛羅里達州的監(jiān)獄里脫逃,大多數(shù)人驚恐萬分。于是正想去那里度假的老祖母及其兒孫們不得不改去了田納西州。途中由于道路崎嶇翻車了,此時來了另一輛汽車,全家人以為有救了,然而等待他們的是一場殺身之禍,因為下車的正是那個使人膽戰(zhàn)心驚的逃犯。最后一家人被依次帶入樹林中殺害。故事圍繞著全家人與逃犯展開,通過他們的言行舉止將人物的性格特點鮮活地呈現(xiàn)于我們面前。
一、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結構理論
三重人格結構理論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神分析學說的構建一定程度上便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個概念來完成的。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中,“本我”是無意識、無計劃的,其本能天性是避免痛苦,追尋快樂;“自我”可以稱為“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約束下的自我”,指的是“自己”這個意識的覺醒;“超我”的形成是在道德倫理社會規(guī)范等的影響下作用于本我的結果,其特征是追求完美。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始終處于沖突協(xié)調的矛盾運動之中,不平衡時則會產(chǎn)生心理異常。自我只有處理好與本我、現(xiàn)實、超我之間的關系,心理才不會發(fā)生異常。
二、從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論視角分析《好人難尋》中的主要人物
(一)老祖母
小說通過細致生動的描寫,將一位有些虛榮又自私自我的老祖母形象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可以說作者對老祖母的刻畫是入目三分的。老祖母雖然大多時候比較自我,但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了調節(jié)本我和超我之間矛盾的作用。
小說一開始便提到老祖母苦口婆心說服兒子改道去田納西州,說帶孩子去罪犯出沒的地方度假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實際卻是為自己盤算著去田納西拜訪她的老朋友,這體現(xiàn)了人物比較自私的一面;認識到自己的愿望不可能實現(xiàn)后,她便開開心心打扮起來,與兒媳婦相比她穿著正式,衣領和袖口都鑲著蕾絲薄紗,領口上別著一株帶香囊的紫羅蘭,“這樣萬一發(fā)生意外,她死在路邊上,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她是位淑女”。此外,老祖母的自戀還表現(xiàn)在不停地說自己的初戀情人當初是如何對自己獻殷勤并一個勁地追求,自己卻沒答應。這又體現(xiàn)了老祖母虛榮的一面。
途中她又突然想去舊莊園并忽然想起莊園是在田納西而不在佐治亞州,此時雖然感到羞愧無比,但自我由于害怕受到內心超我的責罰最終沒有說出實情。在遇到逃犯不和諧分子后,老祖母表現(xiàn)理智,想要用錢收買逃犯,“我把所有的錢都給你!”并假裝認為逃犯行為的可以理解,“我知道你是個好人。你看著一點不像個普通人。我知道你一定出身好人家”,并苦口婆心地用宗教道德的代表耶穌來感化他,“禱告!耶穌啊,你不應該對女人開槍”,“如果你禱告,耶穌會幫助你”。充分體現(xiàn)了老祖母能夠根據(jù)周圍的現(xiàn)實條件做出合乎情理的行為決定。
(二)“不和諧分子”
在短篇小說《好人難尋》中,殺人犯“不和諧分子”為了達到快樂的目的不顧道德和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澳阕詈孟硎苣闶O碌臅r間—殺個人......不干點壞事就沒樂趣了”(OConnor,84)。他的人生可以說在本我和自我之間不停地徘徊,但最終還是他人性中的惡和恨占據(jù)了主導地位。
他向老奶奶傾訴道:“我從來也不是個壞孩子,可不知在哪做錯了點事,被送進監(jiān)獄活埋了”(OConnor,96)。說明從小他的內心就極度缺乏安全感,并且總是焦慮。他恨父親,比較喜歡的母親也遠離他,他感受不到絲毫的來自他人的疼愛和關心,這和長大后他的殺人行徑有密切關系。其殺父行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里的去勢焦慮和俄狄浦斯情結的演變。不僅如此,為了使自己快樂他還把仇恨發(fā)泄在另外一些和他毫無關系的無辜的人身上。他慘無人道地把一家六口人殺死。殺人后非但感覺自己沒有錯,還責怪超我的代表—耶穌是造成一切混亂的根源。不和諧分子說:“我什么都干過。在福音唱詩班呆過一段時間,服過兵役,陸軍啦、海軍啦,國內外都駐扎過,結過兩次婚,抬過棺材,在鐵路上干過,耕過地,遇到過龍卷風,還見過一個人被活活燒死,一個女人挨鞭子。(OConnor,92)”從他的表述看,不和諧分子也存在過惻隱之心,渴望過正常生活,但是個人力量有限,受現(xiàn)實情況的限制而不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超我形象,因而產(chǎn)生了想毀滅一切的瘋狂念頭,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三)巴里
小說中老祖母的兒子巴里給人的感覺是冷漠無情,不善言談,大多時候會為了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而努力抑制自身的本能要求。文章開始老祖母想要改變行程,他頭也不抬,表現(xiàn)十分冷漠自我;他在酒館拒絕了母親對自己跳舞的邀請,體現(xiàn)了他嚴格按照社會規(guī)范行事。在母親哄騙孫子去舊莊園時,這時作為社會規(guī)范的代表的巴里只好同意轉向去舊莊園,滿足了老奶奶的心愿。另外,巴里超我的一面體現(xiàn)在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則,并且嚴防死守,幾乎任何時候都不會違背原則。雖然知道逃犯會傷害自己及自己的家人,但他沒有任何畏懼感,毫不客氣,并深惡痛絕,似乎自身即是正義。
三、結語
奧康納小說《好人難尋》中的典型人物及故事反映了20世紀中葉美國南方特定背景中人們的思想與生活,表明了作者對這個文明社會的現(xiàn)實所進行的反思。小說以滑稽幽默的手法描寫刻畫了畸形人的扭曲與暴力,其中的人物不斷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徘徊,精神異常且怪誕可笑,根本原因是他們所處的社會就是這樣的荒誕,所謂的現(xiàn)代文明社會并未為其提供成為“好人”的土壤及環(huán)境?!逗萌穗y尋》一定程度上闡釋了警世和醒世的深刻社會寓意。
參考文獻:
[1]Baumbach,Georgia Anne.The Psychology of Flannery OConnors Fictive World[M].Ann Arbor,Mich.:UMI,1973.
[2]Brinkmeyer,Robert.The Art and Vision of Flannery OConnor[M].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9.
[3]Gentry,Marshall Bruce.Flannery OConnor's Religion of the Grotesque[M].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2009.
[4]Matchie,Thomas Frederick.The Mythical Flannery O'Connor:A Psycho-mythic Study of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M].Ann Arbor,Mich:UMI,1975.
[5]May,John R.The Pruning Word:The Parables of Flannery O'Connor[M].Notre Dame,Ind.: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76.
[6]Wang Yijia.Secret Abnormal Psychology[M].Beijing:International Cultural Publishing Corporation,2005.
[7]丹艾瑞里.趙德亮、夏搭潔譯.怪誕行為學[M].北京: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8]黑格爾.王久興譯.精神現(xiàn)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9]黃龍保,王曉林.人性升華——重讀弗洛伊德[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0]卡爾古斯·塔夫榮格.陳俊松、程心、胡文輝譯.人格發(fā)展[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
[11]柯林·威爾森.杜新宇譯.心理學的新道路: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義[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
[12]李宜燮,常耀信.美國文學選讀[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13]陸揚.精神分析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14]王溢嘉.變態(tài)心理揭秘[M].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
[1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新編[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1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車文博譯.弗洛伊德文集[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5.
[17]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傅雅芳等譯.文明與缺憾[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