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有些話,不能跟孩子說,比如:賺錢很難,省著點兒用……
記得我5歲時,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買一個洋娃娃。”媽媽劈頭蓋臉地訓斥道:“你知道賺錢有多不容易嗎?你沒看見我天天為了這個家累死累活的嗎?你還跟我要錢買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當時我立刻感到很羞愧,覺得自己太自私,竟然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父母的汗水上。我不能浪費錢買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從此以后,我對自己的需求開始節(jié)制。
9歲時的一個夏天,有一天我去鄰居家看了一下午的電視節(jié)目。傍晚媽媽回來,知道我沒有在家寫作業(yè),就氣沖沖地對我說:“你不知道我賺錢多么辛苦嗎?你整天不在家學習,只知道在外面玩。你對得起我嗎?”當時我不僅覺得我看電視是一種罪惡,甚至覺得我的娛樂都是一種罪惡。因為當我在玩耍時,父母卻在辛勤地工作。
12歲時,媽媽給我買了一輛我心愛的自行車,她把自行車交給我時,對我說:“這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賺錢給你買的,你要珍惜?!焙髞?,她每次給我買東西時都會強調:“你要珍惜,賺錢很難?!庇谑牵以桨l(fā)意識到買心愛的東西需要很辛苦地賺錢。
后來,我長大了,媽媽也總是跟我打電話說:“錢要節(jié)約一點兒用,賺錢很難?!?/p>
工作后,每天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晚上和周末我都會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原因是閑下來的我會有一種罪惡感。因為“賺錢很難”,我不這么辛苦,我怎么能賺到更多的錢?
面對創(chuàng)業(yè)這件事時也是如此,我覺得如果我要賺更多的錢,就必須更辛苦地工作。同時我知道我的身體能承受的負荷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我害怕強大的負荷壓垮我的身體,于是我害怕成功。
我向朋友傾訴:“生活真的太累了,總閑不下來,其實我并沒有在本職工作外賺更多的金錢,但是一閑下來就會有罪惡感。”朋友說:“這種罪惡感是怎么來的?”我回答說:“父母給的。”朋友又問:“你的父母真的想給你罪惡感嗎?”我想了想說:“應該不是吧。父母應該只是希望我生活得更努力、更認真一點兒,有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不希望我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他們總抱怨賺錢很累,也許只是希望我學會懂得珍惜?!?/p>
慢慢地,我越來越看到了“賺錢很累”這個信念背后的局限。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給自己閑下來的時間。事實上,我們閑下來好好休息之后,工作效率更高了,賺錢也更輕松了。
其實,當我們想讓孩子懂得珍惜時,我們可以明確告訴孩子:你要懂得珍惜,不能浪費。如果沒有珍惜,后果由自己承擔。這樣孩子就會學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而不應該一味強調“賺錢很難”這個概念,讓孩子陷入痛苦的循環(huán)中無法自拔。
摘自百度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