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在中國收藏界素有口碑,他總是能淘到別人淘不到的古董,買到別人買不到的寶貝。他的成功秘訣在哪里?用他自己的話說,古董買賣是價值的實現(xiàn)和承認,成交過程是由很多元素構(gòu)成的,錢只是價值的體現(xiàn),要想完成價值交換主要是靠環(huán)境和手段:首先,你要承認別人的價值,你不但要先給別人想要的,還要滿足別人能支配的,并且你所需要的一定要是別人愿意支付的,別人不能支配和享用,只是你單方面的需求,就沒有價值可實現(xiàn)。
有一次,馬未都因公出差來到上海,午飯后,他習慣性地去當?shù)毓磐嬉粭l街逛逛,說不定還能“淘”些什么寶貝呢。他走遍了整條街,也沒有找到中意的東西。不過,有一個老人家的祖?zhèn)鞴哦瓋r值不菲的消息讓他興奮不已。街上的古玩商家告訴他,古董的主人離這兒不遠,但古董的主人守著這個古董一輩子,很多人有意高價購買,可老人死活不愿意賣。于是,好奇心讓馬未都立即前往藏有古董的老人家里。
一進屋,看見一個清瘦的老人在床上躺著,旁邊的柜子上放著個青花梅瓶,馬未都拿起來一看,是康熙晚期的,畫的是枯枝花鳥,畫風奇特,雀鳥白眼看人,非常難得。經(jīng)過仔細鑒定,確是一件價值不菲的古董,馬未都愛不釋手。通過和老人簡單的交談,得知古董是老人的傳家之寶,老人守了古董一輩子,決心要將寶貝傳下去,所以,出多少價格他都不賣。
馬未都很喜歡這件古董,后來,他又去了老人家里幾次,老人還是堅持不賣古董。他看老人疾病纏身估計不久人世。他還摸清了老人有幾個兒子。于是,他找到了老人的鄰居,說明了自己想買古董的愿望,并悄悄給了老人的鄰居一筆錢,讓那鄰居等那老人去世后第一時間打電話聯(lián)系他。他還另外給了老人的鄰居一筆錢,叫他時不時地買些東西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鄰居答應并做到了。
不久后,老人的鄰居傳來消息:古董的主人去世了。馬未都想:老人的幾個兒子肯定會把古董賣給他的。正如他所想,老人死后第三天,那幾個兄弟在分家產(chǎn),而古董只有一個,給誰都不合適,兄弟幾個決定把古董賣了分錢。但馬未都沒想到的是,買這件古董還是沒想象中那么容易。
古董的現(xiàn)主人喊價112萬元。原來這個古董是不值100多萬的,但為了成交,馬未都第一次就開出了100萬的高價,但這家人說什么都不接受,馬未都也很堅持,他認為他已經(jīng)多付了超過這個古董價值的錢了,但看到對方的態(tài)度也很堅決,最后喊出了一口價108萬,并解釋說這是個吉利的數(shù)字,心想離主人要的價還差4萬元肯定會成交,不料最后主人還是不答應。后來經(jīng)過打聽,最終原因是這家人在賣古董之前就已經(jīng)做好了分配方案,這個分配方案的總和正好等于112萬,如果少了或多了,都沒法分配,并會造成很多麻煩,所以沒有成交。馬未都始終不想與這件古董失之交臂,為了成全這家人,他最后只得以112萬元的價買下了這件古董。
后來,這件古董隨著瓷器古董市場的火熱,叫價高達308萬元,可馬未都沒有賣出,他將古董收藏在博物館,他說要完成老人的遺愿,把古董珍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