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霽陽
我的童年是飄著粽子的香味兒的,那是因為我的奶奶。我至今也不明白,奶奶怎么可以把一個普通的粽子做得那樣味美。
每年在端午節(jié)前的兩三天,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她會提前選購好粽葉,準備一籃子紅棗,一大碗蜜棗,一盆江米,一碗花生和一碗葡萄干。在包粽子之前,江米要提前泡六個小時,每一粒都吸飽了水,這樣蒸出來的粽子才會軟糯可口;花生要提前泡十個小時,這樣才會有香脆可口的口感。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完成以后,奶奶就會讓我把這些東西搬到電視機前,她就開始坐在那里邊看電視,邊包粽子。
我喜歡吃奶奶泡的花生,妹妹喜歡吃葡萄干,我們兩個看著電視,不知不覺已吃掉了一些。奶奶總是會笑著嗔怪我們兩個說:“你們兩個小饞貓,這可不是給你們吃的,是包粽子用的,你們都吃完了,我還怎么包粽子???”可是奶奶雖然這樣說,卻還往我們嘴里各放了一顆花生、一粒葡萄干。嚼著香脆的花生,我感受到了奶奶對孫女那濃濃的愛!
在我的記憶里,童年的每一個端午節(jié)必不可少的就是奶奶的粽子,我也是伴隨著一年又一年的棕香味兒長大的。雖然商場超市里的粽子名目繁多,可是吃起來總是少了一點兒什么,比起奶奶的粽子,不僅是味道上有所不及,更重要的是這些機器包出來的粽子千篇一律,哪有奶奶的手工粽子包出來的那一份真情呢!
這一刻,我仿佛又聞到了那熟悉的棕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