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華
摘 要 獼猴桃又叫奇異果,其形狀多為橢圓,呈現褐綠色,皮表面有富含濃密的絨毛,去皮食用,內部由綠色果肉和黑色的種子組成,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口感鮮美的水果。在獼猴桃的繁殖中,十分容易產生變異,導致其優(yōu)良的基因發(fā)生改變,因此,對其食用試管苗的培育方法能夠確保其優(yōu)良的基因不發(fā)生改變,繁殖速度也能夠隨之加快。
關鍵詞 獼猴桃;試管苗;培育
中圖分類號:S663.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7.010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獼猴桃試管苗培育技術也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績。雖然獼猴桃的試管苗已在實驗室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但在移栽的過程中極易出現秧苗死亡的現象,在實際種植栽培過程中也很難得到有效的應用。為了使獼猴桃試管苗技術更加成熟,移栽成活率更高,詳細分析了獼猴桃試管苗培育的常見問題以及處理方法。
1 獼猴桃的適宜生長條件
1.1 溫度條件與濕度條件
獼猴桃對生長溫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在幼苗時期適宜的成長溫度最低不能低于15 ℃,達到20 ℃以上才能結出果實,一般獼猴桃的生長發(fā)育期為230 d左右,在這期間,生長環(huán)境的溫度最低不能低于10 ℃。
受獼猴桃自身特點的影響,其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對于濕度、水分都有嚴格的要求。一般來說,獼猴桃適宜生長在年降水量為800~2 000 mm的地區(qū),同時空氣濕度也不能低于75%[1],所以,在獼猴桃的栽培過程中,要及時建立完善灌溉以及排水系統(tǒng),保證獼猴桃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嚴防出現因排水不良或者干旱造成獼猴桃死亡的現象。
1.2 其他條件
獼猴桃喜歡比較陰暗的環(huán)境,對陽光照射會比較敏感,適合獼猴桃的光照時間1 200~2 500 h,光照強度為43%最為合適,并且一定要避免陽光直射。對于土壤的選擇,獼猴桃需要在富含豐富有機物質的土壤成分中進行培養(yǎng),同時地下水位要低于1 m。最適合獼猴桃栽培的海拔為1 000~1 500 m。此外,獼猴桃抗風能力較弱,特別易受到自然風的危害,使葉片出現破碎的情況,果實也會造成擦碰,進而影響獼猴桃的外觀以及品質,因此,獼猴桃的種植基地需要建立在背風的地方。
2 試管苗的培育技術
2.1 煉苗
煉苗是試管苗移栽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接種試管苗后,要將其放在自然光照充足的位置,使試管苗能夠慢慢適應光照環(huán)境,但是切記不要使試管苗接受陽光直射。試管苗的移栽需要充分的考慮溫度對其的影響,在3—6月培育試管苗時,在煉苗后的10 d左右就可以打開試管瓶,放置1~2 d之后即可移栽,在7—10月培育試管苗時,因為這個時候氣溫較低,不是栽培獼猴桃最適宜的溫度,進而也影響了試管苗的移栽[2],因此,此階段需要在煉苗后的20 d左右打開試管瓶,然后放置1~2 d后即可進行移栽,而對于11—12月接受的試管苗,則需要先放置在實驗室內培養(yǎng)7~10 d,然后在進行為期為3 d左右的煉苗,最后放置1~2 d后移栽。在打開試管瓶時,一定要防止試管瓶發(fā)生細菌污染現象,借此確保試管苗的成活概率。
2.2 移栽
在試管苗移栽之間,要準備一個木盒,然后用無污染的紙張卷成一定高度的紙筒,將其放入木盒中,在將紙筒中放入適量的土壤,在準備工作就緒后,即可以進行移栽。在移栽的過程中,首先用鑷子等工具將試管苗夾起用清水沖洗,去掉培養(yǎng)基,然后進行移栽。
2.3 蓋膜與揭膜
如果是7—10月進行移栽,那么在移栽結束后需要立即蓋膜[3],在3 d左右可以將兩頭的膜打開,5 d時則可以全部打開。如果在4—6月移栽,因為這個時期空氣的適度與溫度都比較適合獼猴桃生長,則可以不需要蓋膜,每天澆水即可。如果在11—12月移栽,因為此時空氣比較干燥,溫度也比較低,所以在移栽后需要蓋膜6~10 d。科學合理的蓋膜與揭膜能有效預防獼猴桃疾病的滋生,進而確保幼苗的健康生長于發(fā)育。
2.4 水分以及光照的管理
在獼猴桃試管苗的幼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以及光照,因為在試管苗移栽結束后,其吸水能力會有所下降,所以要及時澆水灌溉,在每次揭膜時也要充分觀察試管苗的水分情況。與此同時,在移栽后,也要確保試管苗的光照充足,因為光照能夠促進幼苗的光合作用,使其各項生理能力盡快成熟。最后,在將幼苗移栽到獼猴桃種植基地時一定要將紙筒打開,使其能夠盡快找根,進而提高獼猴桃試管苗的成活率。
3 獼猴桃試管苗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3.1 培育成本過高,缺乏相關的專業(yè)技術人員
雖然獼猴桃試管苗培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順利解決了抗性育種、種子資源等問題,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獼猴桃試管苗培育技術也在面臨新的挑戰(zhàn)。在獼猴桃試管苗培育過程中,需要耗費較大的人力以及財力,培育技術成本過高,并且,從事獼猴桃試管苗培育的人才也比較匱乏[4],專業(yè)技術也比較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獼猴桃試管苗的發(fā)展。
3.2 獼猴桃試管苗在移栽后易出現死亡現象
獼猴桃試管苗在移栽后易死亡,主要原因是獼猴桃試管苗在實驗室培養(yǎng)時,都是處在一個溫度、光照以及濕度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在移栽之后,試管苗的溫度、濕度以及光照都與實驗室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極易導致試管苗出現死亡現象,并且試管苗在試管中不會生出根部或者生出的根部也不成熟,進而導致試管苗根部無法發(fā)育,移栽后死亡率也非常高。
4 完善獼猴桃試管苗培育技術的策略
4.1 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專業(yè)人才
相關政府部門要重視獼猴桃試管苗的培育技術,為其爭取實驗資金,引進新的培育設備,使培育技術更加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并且也要引進專業(yè)的試管苗培育人才,讓試管苗培育技術能夠得到有效的發(fā)展。此外,還要加強研究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對其定期組織培訓,豐富其自身的專業(yè)技術。
4.2 提高試管苗根部的發(fā)育情況
在實際的移栽過程中,可以利用激素以及相關技術提高試管苗根部的發(fā)育情況??梢韵葘⒃嚬苊绶湃雽iT建設的培養(yǎng)室中,使用人工技術控制溫度、濕度以及光照情況,然后在試管苗根部發(fā)育成熟后,將其移入到種植基地中,這樣也就大大提高了試管苗的成活率。
4.3 確保煉苗時間
合理控制煉苗的時間,也是提升獼猴桃試管苗成活率的重要手段。在試管苗在試管中的根部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將其移至室外進行煉苗[5],在煉苗處,為其覆蓋兩層遮光率達到80%的遮光網,在一周之后,去掉一層,然后進行觀察,當苗色濃綠、成蠟質狀時便可以移栽到種植基地。在這一過程中,要切記在陰雨天時不可以覆蓋遮光網。
5 結語
提高獼猴桃試管苗的培育技術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獼猴桃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因此,相關研究工作者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yè)技能,提高試管苗培育技術,使我國獼猴桃試管苗培育技術更加完善,也讓我國的獼猴桃種植業(yè)走上一個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 高帆,謝玥,沈妍秋,等.外源褪黑素對氯化鈉脅迫下美味獼猴桃實生苗抗氧化物酶和滲透調節(jié)物質的影響[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8,35(2):291-297.
[2] 伍廷輝,嚴凱.獼猴桃潰瘍病發(fā)生原因及綠色防控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6):66-67.
[3] 任涵,李勇,呂天雯.基于自適應遺傳算法的獼猴桃組培檢測模型[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16,33(12):1322-1326.
[4] 王中林.獼猴桃豐產栽培關鍵技術[J].山西果樹,2016(4):43-45.
[5] 張偉.扦插時期對軟棗獼猴桃生根和成苗率的影響[J].防護林科技,2016(3):44-46.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