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玲, 王立晶
(1.黎明職業(yè)大學 紡織鞋服工程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2.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紡織服裝設計學院,澳大利亞 墨爾本 3056)
牛仔成衣的破壞性工藝設計
張華玲1, 王立晶2
(1.黎明職業(yè)大學 紡織鞋服工程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2.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紡織服裝設計學院,澳大利亞 墨爾本 3056)
牛仔服裝的后整理工藝通常分為普通水洗、特殊水洗和深加工.把牛仔成衣的后整理工藝按照對面料及顏色的破壞進行歸類,對典型的破壞性工藝如割破、噴沙、貓須等手法進行實驗分析,闡述這些手法的設計與應用,以及它們的影響因素.
牛仔;后整理;工藝設計;破壞性
牛仔服裝是成熟而大眾化的商品,它獨特的風格和魅力得到了人們的追逐,盛行上百年而不衰[1].除了款式設計的更新變化外,其后整理工藝是關鍵因素.后整理工藝已成為牛仔服裝產品創(chuàng)造時尚的藝術手段,為其增添了無窮的魅力[2].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新型設備的開發(fā)應用,牛仔服裝的后整理技術層出不窮,工藝方法也越來越復雜,出現(xiàn)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后整理工藝[3].
牛仔服裝的后整理工藝分為普通水洗、特殊水洗和深加工.把牛仔成衣的后整理工藝按照對面料及顏色的破壞進行歸類,對典型的破壞性工藝,如割破、噴沙、貓須等手法進行實驗分析,闡述這些手法的設計與應用,以及它們的影響因素.這些破壞性的工藝賦予了面料一種全新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不同的設計風格,使牛仔服裝具有潮流特色與時代元素,滿足了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4-5].
在完成牛仔成衣的制作后,根據(jù)設計的需求,在特定的部位對面料進行破壞性的工藝設計,如割破、貓須等手法,再進行水洗,使其產生特殊的外觀效果.
圖1 水洗后的破洞效果Fig.1 The effect of hole after washing
破洞牛仔是近幾年流行的熱點,備受年輕人的青睞[6].根據(jù)設計師或消費者的要求,用刀片或沖床等工具在設計部位進行割破,破壞面料的經紗,再進行水洗,使其產生不同程度和大小的破洞.圖1為水洗后的破洞效果.
圖2 切割方向示意Fig.2 Sketch of cutting direction
觀察水洗后的破洞牛仔,不難發(fā)現(xiàn)被割破的位置經水洗后只留下緯紗,沒有經紗,這是因為在切割時沿水平方向只切斷了經紗,經水洗后斷裂的經紗被洗掉只留下緯紗,呈現(xiàn)上述破洞效果.當切割方向為斜向切割時,緯紗也將斷裂,水洗后的效果就幾乎是一個空洞.圖2為切割示意圖,橫線表示布料的緯紗,箭頭表示切割方向.圖3 是水平切割的破洞效果,圖4為斜向切割的破洞效果.
圖3 水平切割的破洞效果Fig.3 Hole effect of horizontal cutting
圖4 斜向切割的破洞效果Fig.4 Hole effect of oblique cutting
當破洞較大時,橫向切割的刀數(shù)也要適當增加,具體根據(jù)破洞縱向的尺寸來確定刀數(shù)及每刀切割的間距.圖5是切割間距為1 cm的水洗效果,圖6是切割間距為2 cm的水洗效果.從圖6可以看出,當切割間距太大或刀數(shù)太少時,會出現(xiàn)經緯紗去除不掉的情況,布料殘余在破洞中,無法形成預期的破洞效果.圖7是斜向切割時破洞水洗后的效果,所以對于較大破洞的工藝來說,切割方向的精確性就顯得比較重要,當切割方向不水平時,緯紗斷裂太多易形成空洞,則判定為瑕疵品.
圖5 切割間距為1 cm的水洗效果Fig.5 Washing effect of cutting 1 cm space
圖6 切割間距為2 cm的水洗效果Fig.6 Washing effect of cutting 2 cm space
圖7 斜向切割的水洗效果Fig.7 Washing effect of oblique cutting
吊磨工藝也是近年來牛仔成衣較為流行的一種后整理工藝,常見的有直杠式吊磨和貓抓式吊磨,外觀效果如圖8所示.吊磨工藝的制作方法一般采用手電鉆砂輪進行打磨,破壞牛仔布料的表層面紗,使面紗磨斷,但底紗保持完整,也不能出現(xiàn)破洞,否則判定為瑕疵品,然后進可行水洗,使面料的表面呈現(xiàn)鉤紗效果,具有絨毛感,又不能看到基層.
圖8 吊磨效果Fig.8 Sketch map of grinding effect
毛邊工藝經常出現(xiàn)在牛仔成衣的下擺邊,如褲腳、袖口、衣下擺等.制作方法是在成衣完成時,下擺不進行折邊處理,而是在距離下擺邊沿0.5~1.0 cm處壓一道線,然后進行水洗.水洗后緯紗脫落,只留下經紗,呈現(xiàn)毛須狀的效果,如圖9所示.如要達到毛須較長的效果,需要在下擺邊縱向打剪口,以確保水洗時緯紗能脫落.剪口的間距與面料的密度有關,面料的密度越大,剪口間距應小一些,一般間隔1~2 cm.反之,當面料密度小時,剪口間距可適當加大,一般間隔3~4 cm.圖10為長毛邊打剪口及成品效果.
圖9 毛邊效果Fig.9 Sketch of edge effect
圖10 長毛邊效果Fig.10 Sketch of long edge effect
除了對面料的破壞工藝外,對顏色的破壞在牛仔成衣的后整理工藝中尤為普遍,幾乎所有的牛仔成衣都要經過水洗工藝.水洗實際上是一種人工做舊工藝,可以是化學或者機械的處理過程.通過水洗,破壞了牛仔面料原有的顏色,增強了面料的手感,賦予了面料更豐富、更自然的顏色.
噴砂也稱為噴馬騮,源于懷舊洗,目的是獲得一種局部的磨損效果,一般在褲子大腿部位與前后片施行,最典型的是在臀部磨白.噴砂的原料可以使用金剛砂或者高錳酸鉀,兩者都是利用高壓噴到指定位置,通過物理或者化學反應使該部位的顏色被破壞,再經過水洗,呈現(xiàn)磨損發(fā)白的效果.采用金剛砂噴砂的加工方法是將高動能的、棱角狀的砂料噴射到牛仔成衣上,金剛砂快速對面料表面產生沖擊,使面料在噴砂部位的顏色脫落,再經過水洗工序,達到局部發(fā)白的效果.但使用金剛砂材料成本較高,對設備及工藝技術的要求也較高.采用高錳酸鉀為原料則是利用霧化噴槍將調制好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牛仔成衣進行噴涂,使高錳酸鉀充分與面料表面的染料發(fā)生化學反應而褪色,然后進行退漿水洗.圖11為噴馬騮的水洗效果.
圖11 噴馬騮的效果Fig.11 The effect of spraying
噴砂工藝的效果表現(xiàn)在其噴白位置顏色的分化是否柔和,過渡是否自然,影響因素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噴槍噴頭的精細度,精細度越高,出水越均勻,藥水噴涂在面料表面也就越均勻,水洗脫色后發(fā)白效果好;二是工人的技術,工人對噴砂位置的控制、出槍的協(xié)調性、起槍與收槍的速度,都會對噴砂效果產生影響;三是藥水的濃度,濃度高則噴白效果明顯,濃度低則噴白效果不明顯.
貓須紋是模仿穿著后的褶皺效果,在人體關節(jié)伸屈部位制造一種自然磨舊的效果[7].隨著懷舊風的盛行,貓須工藝經常出現(xiàn)在牛仔褲的前褲襠腹股溝處及后片膝腕處.常見的貓須工藝有以下3種.
一是手擦貓須.工藝方法是在成衣制作完成后,用砂紙或銼刀等工具,對需要產生貓須效果的部位進行摩擦,使牛仔面料表面的染色基層被破壞,露出白色,但不損傷面料本身,然后進行水洗工藝,摩擦過的地方顏色較淺,泛白,呈現(xiàn)如貓須般的花紋效果.手擦貓須操作過程中對力度的控制很關鍵,力度過大容易將面料磨破,形成疵品,力度過小則洗不出貓須效果.手擦時銼刀須呈一定的角度而不是平銼,才能使顏色自然過渡,具有一定的弧度和深淺度.圖12為手擦貓須的效果圖.
二是壓皺貓須.相對于手擦貓須來說,壓皺貓須的工藝更復雜,成本更高,但立體效果更好.工藝方法如下:根據(jù)面料不同調配不同比例的樹脂水,將牛仔成衣在藥水中浸泡濕透,甩干并烘至七八成干,然后用熨斗壓燙出褶皺,常見的有平行褶皺、交叉褶皺和扇形褶皺,之后用高溫膠紙固定褶皺,將牛仔成衣放入焗爐進行高溫定型.此工藝手法的關鍵因素,一是藥水的濃度,濃度過低貓須效果不明顯,濃度過高會破壞纖維,使面料脆化,撕裂度降低,二是焗爐溫度和時間的控制.常規(guī)面料定型時間一般為15~20 min,溫度為120°~135 ℃.圖13為壓皺貓須的效果圖.
圖12 手擦貓須效果Fig.12 Effect of hand wiping cat whiskers
圖13 壓皺貓須效果Fig.13 Effect of crushed cat whiskers
雪花洗亦稱“炒雪花”,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加工方式,服裝有類似石磨洗的效果,但比石磨洗更均勻,外觀呈現(xiàn)藍底白斑狀的不規(guī)則云紋,產生獨特的自然仿舊效果,其工藝步驟是先洗底色,然后再進行炒雪花洗.圖14為雪花洗的效果.
圖14 雪花洗效果Fig.14 Snow wash effect diagram
洗底色一般采用酵素洗,工藝流程如下:
退漿(15~20 min,水溫50 ℃左右,加退漿劑)→過清水(5 min,水溫常溫)→酵素洗(加酵素粉洗至花點效果)→再過清水(5 min,水溫常溫).
經過酵素洗之后的牛仔成衣如果無法達到樣衣要求的底色,必須再進行漂白洗,漂白洗的工藝流程如下:
漂白(根據(jù)顏色深淺調節(jié)漂白水的用量,水溫為40 ℃左右,洗水時間視色板而定)→解漂(用硫代硫酸鈉,時間為5~10 min,水溫常溫)→過清水→加柔軟劑,洗出底色,烘至八成干.
底色完成后,再進行炒雪花洗,其工藝流程如下:
浮石(一般采用火山石)→將浮石浸泡在2%~8%的高錳酸鉀和1%~2%的磷酸溶液中1~2 h,利用火山石上的孔洞吸附藥水于浮石中→將牛仔成衣與浮石放入炒機中干炒,使衣物與浮石干磨10~30 min(具體時間根據(jù)樣板要求控制)→過清水(約15 min,洗去石塵)→水洗.
牛仔面料的破壞性工藝設計賦予了面料一種全新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了不同的設計風格,不僅為設計師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意空間,也滿足了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牛仔面料的再造藝術應拋棄傳統(tǒng)思維模式,全方位地開發(fā)新的工藝技術和表現(xiàn)手法,以達到更好的工藝效果和審美趣味.
[1] 陳曉玲.牛仔服的發(fā)展史及刺激因素分析[J].天津紡織科技,2005(1):9-12.
[2] 袁賽南,陳霞,陳志漢.水洗牛仔服產品質量可控因素的管理研究[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7,31(2):172-177.
[3] 馮麟.新型牛仔成衣后整理工藝[J].紡織導報,2002(3):82-84.
[4] 陳愛珍,李焰,劉玩君.洗水后牛仔織物的性能分析[J].棉紡織技術,2015,43(12):13-17.
[5] 陳偉偉.成衣洗水尺寸的影響因素探討[J].遼寧絲綢,2013(3):35-36.
[6] 王敏.基于服裝設計中面料再造藝術的應用分析[J].質量管理,2015(11):134-135.
[7] 林麗霞.牛仔成衣后整理[J].印染,2009(18):29-34.
Destructiveprocessdesignofdenimgarment
ZHANGHualing1,WANGLijing2
(1.InstituteofTextiles,FootwearandApparelEngineering,LimingVocationalUniversity,Quanzhou362000,China;2.SchoolofFashionandTextiles,RoyalMelbourneInstituteofTechnologyUniversity,Melbourne3056,Australia)
The finishing process of jeans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ordinary washing, special washing and deep processing. The paper classified the denim garment finis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damage of fabric and color, analyzed the typical process such as cutting, spraying and wiping, expounds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denim; finishing;process design; destructive
TS941.2
A
1674-330X(2017)04-0015-04
2017-11-03
張華玲(1970-),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服裝結構設計、服裝材料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