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博月
生于北國,年方十五。從小就愛讀書,對書籍與文學(xué)的熱愛,穿過流年,穿過時光,注入到充滿清新油墨味道的青春里,化作一生中最纏綿的依戀。始終樂于用文字記錄美好點滴,我相信身邊一直有無限的詩意存在,正如筆下春日繽紛綻放的桃花,秋季安靜飄落的紅葉。有時,含笑俯視過去的那些文字,心中常常是云淡風(fēng)輕,歲月靜好。可是紅塵滾滾,真正的人間清歡又哪里易得,只好堅定自己的初心,認(rèn)真捕捉生活中每一瞬間的美好與感動,凝成紙上至真至美的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題記
世人總是贊美春天萬物復(fù)蘇,春暖花開,種種華麗溢美之詞目不暇接,卻獨不喜秋的蕭瑟荒涼。可我卻偏愛秋天,偏愛秋日一草一木中溫柔而沉靜的私語。
誰念秋風(fēng)獨自涼,當(dāng)夏末的余溫還未散盡,初秋就乘著清寒的氣流飄然而至了。我不相信秋是只停留在作家筆下的一片枯黃的景致,它自有一番不期而遇的美。墜落的葉子,游移的云,南飛的大雁和秋日清爽的風(fēng),這些簡單而精致的風(fēng)景恰恰構(gòu)成了最美的秋日童話。每當(dāng)寒涼的風(fēng)呼嘯而過,在樹木之間掀起一陣疊翠流金的浪濤,那悅耳的簌簌聲都是秋情意綿綿的絮語,它在向我們傾吐著自己獨有的浪漫。
“鐘聲已在腳下,松同松并立著等候,山野依然百般渲染豪侈的深秋。”年紀(jì)尚小,并不太能讀懂這句話深層的含義,但我能隱約察覺到作者林徽因?qū)r光流逝的感嘆。經(jīng)過春夏的華麗繁盛,秋是沉靜的,它讓我們拋除雜念,靜下心來思考生命中的悲喜與無常。在秋天,我更喜愛陰雨綿綿勝過晴空萬里,潮濕清冷的空氣讓秋意更濃了些,世間萬物都變得緩慢而又安靜。每至秋日黃昏,落雨時泡一杯茶,坐在窗前閉上眼睛,側(cè)耳傾聽秋雨潺潺,想象遠(yuǎn)方麥浪滾滾的豐收景象。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思念,思念一個個此時無法相見的人,他們在我的生命里又留下了多少或深或淺的印記?此刻,窗外雨聲淅瀝,杯中甘茗飄香。喁喁私語的秋,又向我們傳達著怎樣的訊息?
我無法真正領(lǐng)會這個季節(jié)深層次的寓意,但我能感受到,在千千萬萬個清晨與黃昏里,在朝夕朦朧的日月中,秋的每一個筆觸,都是深情的。秋天固然平凡,但在蕭瑟與枯黃背后,無數(shù)個微小的溫暖,都是寒風(fēng)里最美的點綴。我能看見,清風(fēng)里第一片紅葉徐徐飄落,原野上桂花與金菊初放,金黃的稻穗俯首向地。秋在私語,它要你細(xì)細(xì)聆聽,用心感受平凡背后真正的美好。
時光洪荒,歲月像水一樣輕易覆蓋住我們的人生。我依然期待,期待著生命中的下一個秋天,傾聽那溫柔而寧靜的秋日私語。
某一日陽光正好時,它便會探出頭,告訴你丁香花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