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觀凱 辛超
摘 要:航班延誤問題已成為航空界的公共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航班延誤主要分析了空管的原因,并針對其中的矛盾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空域資源的合理使用、機場之間的協(xié)同運行兩個主要方面。
關鍵詞:航班延誤;空中管制;協(xié)同運行;空域資源
隨著日益加速的生活節(jié)奏,要求著人民從工作到出行都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飛機作為最快的交通工具,在大時代下越來越深入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用金錢賣時間,用昂貴的運輸費來換取時間,搶占商機,提高效率。飛機航行給我們快捷方便的出行時間同時,也伴隨著些許的失望。航班延誤便成為最常見的矛盾之一。
1航班延誤現(xiàn)狀
民航方面:對于航班出現(xiàn)延誤。解釋往往只有四個字,列舉如下:天氣原因、航空管制、機械故障、飛機調(diào)配、簡單精煉,其實是很難很復雜的情況,旅客上存在信息傳遞不暢,對延誤情況也不確定,民航方面長期以來也認為沒必要解釋,或者認為即使說了旅客也可能不明白等原因,延誤的服務做得簡單生硬,缺乏細致周到、體貼入微,導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旅客方面:對于絕大多數(shù)旅客來說,選擇乘坐飛機出行,圖的是安全、快捷和舒適。但是碰上航班延誤,這種愿望無疑會大打折扣,甚至讓人感到沮喪和憤怒,此時的延誤信息在無從得知或者時間一推再推,不清楚延誤要到什么時候,旅客們當然無法接受,容易出現(xiàn)過激的行為或語言。
媒體方面:但凡航班延誤發(fā)生時,總是旅客向媒體介紹情況;媒體為了制造轟動效應,就添油加醋炮制一篇聳動的新聞,與媒體的溝通上,航空公司做得很不細致。即使有負責人的媒體采訪到民航相關單位,很不幸的是負責與媒體、公眾溝通的人一般是一些負責管理的非專業(yè)人士,回答與溝通含含糊糊的過于簡單,不足以讓公眾全面、準確的了解實際情況。反而越描越黑。這樣不利于旅客正面的了解事實真相,沒辦法令其冷靜與清醒地通過合法渠道進行溝通,一時沖動絕對不是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法。
2航班延誤空管原因
導致航班延誤的原因很多,包括天氣原因、空中管制原因、機場保障原因、飛機故障原因、航空公司原因和旅客原因,以下對空管原因進行剖析。
空中交通管制,指的是空中交通管制員為了保證飛行安全,對每架飛機從起飛到著陸整個飛行過程中的指揮和調(diào)配??展芟到y(tǒng)為每架飛機構建了一個無縫隙的安全保護網(wǎng),從起飛機場到空中航路,再到目的地機場,飛機就是在管制員一次次交接“護送”中安全到達目的地的,就如同接力賽跑,接力棒在運動員手中一級級地被傳遞下去,直到終點。
由此可見,我們所乘坐的飛機并非“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而是必須在限定的空域內(nèi)飛行。同時,飛機在飛行過程中要接受地面空中交通管制員的指揮安排,遇到航路擁堵時,就需要進行流量控制。
2.2.1流量控制
飛機在天上飛行與汽車在公路上行駛一樣,要按照一定的航路飛行并嚴格遵守相關的規(guī)則。在天空中飛行的飛機彼此之間必須保持一定高度差或水平距離差,即垂直間隔和水平間隔,才能防止飛機之間過于接近甚至相撞。而這些垂直間隔和水平間隔都有著具體的數(shù)值規(guī)定,并且要依賴管制員的指揮才能得以保證。
2.2.2空軍活動
這種情況涉及國防機密,往往來得突然,管制,相關民航的飛行都要受影響,遇到這種情況只能等待,沒有理由,沒有預計時間,一切都是最高機密。例如廈門,這種情況造成的航班延誤占比例還不小,尤其在東南沿海軍演、海峽兩岸關系緊張時,遇到較多。一般而言,空軍活動會選在天氣良好的白天進行,飛往港澳臺地區(qū)的航班、飛往廣州、深圳等區(qū)域均受影響,嚴重時,這些方向來的航班也將受影響,或就近備降,或返航。時間少則半小時,多則3、4小時,一解除空域又大量塞機,繼續(xù)出現(xiàn)延誤,管制一次,可以打亂當天幾乎相關機場所有的航班運行,令民航無所適從。
3對策探究
在空域資源方面,實行雷達管制、研究并推行縮小垂直間隔(RVSM),以改善空域使用,提高空域利用率,減小地面延誤。
在多個機場的終端區(qū),采用“多機場終端區(qū)航班進離場協(xié)同運行決策”的方法,其中機場的所有到達航班都要從終端區(qū)周圍的各個航路進入到同一個多機場終端區(qū)內(nèi),然后通過航班的分流,到達各自的目的機場著陸,在這個狹小的空域內(nèi),通過協(xié)同運行決策可以保證所有航班安全運行,還能讓所有航班能夠高效準確有序的進行著陸。
在機場建設與利用方面,除了新、改、擴建機場外,還大力開展A-SMGCS、機場協(xié)同決策等機場場面運行技術的研究及相應的推廣應用。
4小結(jié)
本文主要針對航班延誤的空管原因進行了詳細剖析,并針對其中可控的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減少航班延誤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董念清. 中國航班延誤的現(xiàn)狀、原因及治理途徑[D].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13,26(6).
[2]葉博嘉, 胡明華, 田勇. 基于航班時刻優(yōu)化的多機場地面等待問題[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0,45(3).
[3]張俊麗,航班延誤的服務補救研究,西南財經(jīng)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劉小平,航班延誤情境下旅客群體性突發(fā)事件致因機理及預警機制研究,2013.
作者簡介:
姓名(胡觀凱)姓別男-出生年(1988.11.25)籍貫到市(四川省德陽市)民族(漢)職稱(助教)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空中交通流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