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東 楊秀娥
摘 要:近幾十年來,教育改革不斷被提及,學校體育更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重要一環(huán)。作為素質教育與中學體育課程的維系力量,體育隱性課程的作用愈發(fā)凸顯。由于體育隱性課程是非理性的、非學術性的,所以它對中學體育課程的影響也是多個層次的,參差不齊的。它對學生的價值觀取向、認知程度、興趣發(fā)展等方面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關鍵詞:隱性體育課程;中學體育課程;言傳身教;影響
體育隱性課程是指非理性因素及非正式學習的各種教育要素,是一種隱性的、無意的、引喻的甚至未被認可的教師經(jīng)驗,但可以對學生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主要是體育老師的言傳身教帶給學生們的影響,是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出的,具有易接受、持久、難以量化的特征。雖然體育隱性課程在體育教學中少有被提及,但它無時無刻不存在于體育教學課堂中。
一、隱性體育課程對中學體育課的影響及原因分析
(一)隱性體育課程對中學生的影響
隱性教育課程對中學生的為人處世、道德修養(yǎng)方面可以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若老師在進行體育課程教育時言語、行為失當,輕者影響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使學生變得平庸,重者違反校規(guī)校紀甚至違法犯罪也未可知。究其原因不過是老師進行體育教育時不夠重視隱性課程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進行體育教育時沒有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二)隱性體育課程對中學教師的影響
體育隱性課程同樣給老師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體育老師開展良好的體育隱性課程教育需要具備非凡的條件。但中學老師的觀念大多是著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體育老師的選擇上會出現(xiàn)一定松懈,致使教師素質良莠不齊。但若體育老師不具備深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沒有對學生的熱情,正面的體育隱性教育將寸步難行。這更加要求教師嚴于律己。
(三)隱性課程對體育課發(fā)展的影響
運用得當?shù)碾[性課程對于學生們把握體育知識、技能和身心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可以創(chuàng)造出濃郁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提供良好的土壤。但若學校并不了解如何運用體育隱性課程,那么體育隱性課程便不能規(guī)范實施。如果在教學方式上不做改變,使得體育隱性課程與體育顯性課程不平衡,這樣可能會使學生厭惡體育教學知識,更會與素質教育脫節(jié)。
二、發(fā)揮體育隱性課程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積極影響的對策
(一)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
要使體育教師重視體育課程中的隱性課程,學校要開展體育隱性教育知識課堂,使教師充分了解隱性課程。其次發(fā)揮老師的榜樣作用,給學生們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形象。
例如,老師應注重在進行體育教育時的言行舉止,給學生們樹立友好,積極向上的形象,使學生有意識地去模仿老師的處事方式。這種積極影響持久且有效。將這種榜樣作用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在教授體育技能和體育教材知識的同時,通過隱性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使學生得以全面發(fā)展。
(二)為進行隱性課程選擇優(yōu)良的教師
首先,優(yōu)化教育人才,將具備優(yōu)良品德,良好素質的教師發(fā)掘出來,將不具備體育隱性課程的教學素質的老師,加以教育學習。建立監(jiān)督評比制度,由校領導建立考量機構,考察體育老師授課方式。以此為標準淘汰掉不具備教學素養(yǎng)的老師。
例如,在我校實施體育評比制度,由校監(jiān)督組織作為考量人,將體育能否在體育教學中有效實施體育隱性課程作為重要評比關鍵。在學校表彰大會上向具有優(yōu)良體育教學素質的教師提出表揚并發(fā)榮譽稱號,而評比不合格的則要加強培訓與思想教育。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將體育隱性課程的正面意義運用到教學中。
(三)為體育課堂引進新型教學方法
通過改變教學方式,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授知識技能—練習體育技能—自由活動”的教學方式,引入融合了隱性課程的新型教學方式。充分豐富中學體育課堂文化。
例如,學??梢砸M大學體育課堂中的教學模式,先進行課前體育練習活動以做準備操,做準備游戲的方式,使課堂充滿活躍輕松的氛圍,并在此時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講解本節(jié)體育課所學知識技能的相關知識。之后再做技能教授、技能指導。最后,自由活動休息時,加強與同學們的交流,給同學們講解一些體育常識,囑咐學生體育課帶水一類。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自由微暖的氛圍。
總而言之,體育隱性課程在生活中雖少有提及,卻和顯性課程一樣,是構成體育系統(tǒng)必不可少的核心器官。隨著社會發(fā)展,體育教育建設更是以人為本,全面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行為。隱性課程剛好符合這些要求。順應時代發(fā)展必將會給中學體育課程帶來一場全新的風暴。中學體育教師能否借助隱性體育課程的風,帶領中學生駛向澄澈而廣袤的海域,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雷慧,鄧羅平.體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fā)評價體系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4).
[2]王暉,季瀏.體育隱性課程內容身心健康效應個案研究報告[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