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強
一、整地
玉米對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嚴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廣,莖高葉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堿,耐澇性差。因此,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有機質比較豐富、保肥保水性能好、ph值6—8,土壤含氧化鉀100mg/kg土、含五氧化二磷20mg/kg土的地塊。整好地、保住墑,是保全苗的關鍵。玉米整地要大力推廣以深松為主體的翻、松、耙、旋相結合的耕作制度。深松深度要求達到35厘米以上,在深松的基礎上進行淺翻或耙茬起壟,要求三年深松一次。要求盡量伏秋翻深松整地,同時結合整地,秋夾肥,肥料要深施,起壟后鎮(zhèn)壓達播種狀態(tài)。春整地,要及早頂漿起壟,起壟后及時鎮(zhèn)壓,以利保墑。
二、品種選擇
不同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差異較大,選擇品種時要注意品種的適宜種植范圍,在保證玉米全生育期為無霜期條件下,盡量選用生育期較長、優(yōu)質、抗當?shù)刂饕∠x害的品種。另外,為滿足市場對玉米的不同要求,根據(jù)生產(chǎn)目的選擇不同用途的良種。
三、種子處理
玉米是稀播、高產(chǎn)谷類作物,自身調節(jié)能力很小而且對光比較敏感。如果出苗不全則達不到單位面積穗數(shù)的要求,產(chǎn)量自然下降;而如果出苗不整齊則會造成植株高矮、大小、壯弱不均勻,小苗往往會因光照不均勻而生長滯后,最后造成穗小、空稈,產(chǎn)量自然同樣下降。而造成出苗不全、不齊的原因之一就是種子的質量問題。由于玉米的果穗較大,不同部位籽粒的大小不一,而作為種子的籽粒要求選擇穗中部的籽粒。但目前對種子的質量和價格尚缺乏完善的管理辦法。因此,大小籽粒的種子混合,未進行分級利用,這給播種后玉米的整齊度帶來很大的影響。另外,對種子管理不完善,在玉米籽粒檢疫的過程中存在紕漏,玉米種子帶有蟲害、病害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四、播種
1.播種期
玉米發(fā)芽的最低溫度、適宜溫度分別為8、28~32℃,當5~10cm地溫達到10~12℃時即可播種。為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延長生長期,增加植株的抗逆性,生產(chǎn)上一般可適當早播。適時早播有以下3個方面的優(yōu)點:一是能充分利用生長季節(jié)積累更多的干物質,使玉米從發(fā)芽至成熟能處在適宜的溫度、水分條件下,從而實現(xiàn)早熟高產(chǎn)。二是可減輕蟲害,在苗期是以地下害蟲為主,中后期有玉米螟危害,適期早播可在蟲害發(fā)生前出苗,蟲害嚴重時苗已長大,有較強的抵抗力。對病害,適時早播則不利于黑粉病孢子發(fā)芽,減輕發(fā)病率。三是可增強抗倒伏能力。適時早播,由于氣溫較低,地上部生長緩慢,而根系生長迅速使根系發(fā)達,而地上部分短粗,植株較矮,從而增強了植株抗倒伏、抗旱、耐澇的能力。此外,適時早播可避免不良氣候的影響,如山區(qū)玉米后期會有早霜危害,影響產(chǎn)量及品質。但在無灌溉條件的地區(qū),應適時晚播,使抽雄前后的需水高峰正好與雨季相遇,避免遭遇“卡脖旱”。
2.播種方法
目前一般采用機播,對沒有機播條件的地方,可采用犁具開溝,人工點播。遼寧地區(qū)玉米播種量為37.5 kg/hm2。若土壤中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為了保證全苗,在播種的同時要另外用營養(yǎng)缽育苗,以備缺苗后補栽之用。
玉米播種深度要適宜且深淺一致,這是保證苗全、苗壯、苗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播種過深,出苗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使幼苗瘦弱或出苗不整齊,有時甚至會出現(xiàn)不出苗的現(xiàn)象;播種過淺,表土易干旱使出苗水分不足,失去發(fā)芽力或芽干死亡,造成缺苗斷壟。一般玉米適宜的播種深度為5~6cm。
3.合理密植
因為玉米是單株產(chǎn)量較高的作物,所以應提高種植密度,即適當增加密度是高產(chǎn)不可缺少的技術要求。一般生育期長的晚熟品種、平展葉品種易稀植,生育期短、葉緊湊型品種易密植。產(chǎn)量目標為7.5~9.0 t/hm2,要求種植緊湊小穗型品種7.50萬株/hm2左右,大穗型品種6.75萬株/hm2,平展型品種4.80萬~5.25萬株/hm2。一般三葉期間苗,五葉期定苗,定苗時去弱留壯,應充分利用光熱優(yōu)勢,提高單株產(chǎn)量。
五、田間管理
1.鏟前深松、趟地 出苗后進行鏟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
2.鏟趟 頭遍鏟趟后,每隔10d—12d鏟趟一次,做到二鏟三趟。
3.補苗、間苗、定苗
提高播種質量,保證苗全、苗齊、苗勻是夏玉米高產(chǎn)的基礎。生產(chǎn)中如遇特殊情況缺苗斷壟嚴重,要及時補苗。玉米頂土出苗后,需及時查苗,發(fā)現(xiàn)缺苗嚴重,應立即進行補苗,采取移栽補苗或催芽補種的方法。移栽時從田間選取稍大一些幼苗,用移苗器帶土移栽,移栽后立即澆水,保證成活率。間苗在3~4葉期進行,定苗在5~6葉展開時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雜株,留下健壯植株。定苗時不要求等株距留苗,個別缺苗地方可在在定苗時就近留雙株進行補償,必須保證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勻一致。為了減少勞動用工,間苗、定苗可一次完成。
4.中耕 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對土壤空氣反應敏感,通過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夏玉米生長發(fā)育。夏玉米田一般中耕2次,定苗時鋤一次,10葉展時鋤一次,人工或機械鋤地。用除草劑在玉米播種后進行封閉處理的田塊或秸稈覆蓋的玉米田,可在拔節(jié)后到10葉展時進行一次中耕松土。
5.化控防倒 保苗9-10/hm,玉米6展開葉期株高超過70cm;施肥量高玉米營養(yǎng)生長過旺,植株高大,穗位過高,后期易倒伏。應采取化控防倒伏措施。減少風災倒伏帶來的機械收獲損失。后期化控在玉米11~12片展開葉時采用密高用量225ml/hm2;進行航化作業(yè),以短穗上節(jié)間長度。
6.病蟲害防治
6.1玉米大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波及葉鞘和包葉。田間發(fā)病始于下部葉片,逐漸向上發(fā)展。發(fā)病初期為水漬狀青灰色小點,后沿葉脈向兩邊發(fā)展,形成中央黃褐色,邊緣深褐色的梭形或紡錘形的大斑,濕度大時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產(chǎn)生黑灰色霉狀物,致病部縱裂或枯黃萎焉,果穗包葉染病,病斑不規(guī)則。
防治方法:用40%克瘟散乳劑500~1 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噴霧。必要時隔7d左右,再次噴藥防治。
6.2玉米病毒病。防治方法:用40%氧化快樂果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25~300g/hm2對水750~1 125kg/hm2噴霧。
6.3玉米青枯病。玉米拔節(jié)期整株青枯死亡,剖開莖基部,可見髓部變褐色,發(fā)病后期有鐮刀菌伴生。
防治方法:用金雷多米爾、康正雷或蓋克1000倍液灌根。
六、收獲
當玉米籽粒出現(xiàn)黑粉層時,即為成熟的標志,即可收獲;鮮食玉米在灌溉后20~25 d進行收獲,即乳熟期及時收獲。
(作者單位:151500黑龍江省蘭西縣遠大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