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萌
肯德基搞事了。
幾乎一夜間,肯德基APP就殺進了iOS熱門APP排行榜的前50名。
什么原因?
Bug。
肯德基APP出現了一個大bug,用戶將賬號生日改為“20160828”,即可在五分鐘內獲贈一張六人全家桶半價券,有效期至8月31日。這樣一個惠民的bug一經發(fā)現,自然是一傳十、十傳百,一堆人就去下載注冊了肯德基APP,硬生生把這樣一個美食類APP刷到了排行榜前50名。
該bug出現后,有人猜這是肯德基在利用bug做營銷,也有人猜這就是個bug。截止到發(fā)文,該bug已被修復,用戶在注冊時將生日設置為“2016年8月28日”是沒問題的。但注冊后不能改生日信息。
雖說是bug,但從結果來看,這個bug更多帶來的是正面效果。
對于用戶來說,擁有了一次半價獲取六人全家桶的機會;對于肯德基APP來說,因自身的一個bug,一下子沖到了排行榜前50,占盡了風頭。一款產品想要刷到這個位置,運營成本怎么著也得好幾百萬吧?雙贏。
從定價策略來看,肯德基能夠做出六人全家桶半價券的活動,一定是有一個半價也不會虧本的前提在的,絕不會賠本賣。而消費者注冊領取半價券。這個時候,你該決定用不用這個半價券。不去買,意味著你至少貢獻了下載量。去買,意味著你不僅貢獻了下載量,你還貢獻了銷售量,還有附加價值,即品牌宣傳等。
你說肯德基是賺了還是賠了?
肯德基這次是歪打正著,但事實上,這種bug營銷作為常規(guī)的運營手段也是十分可行的。
以前去超市,發(fā)現有款牙膏在做促銷,即把三支牙膏用膠帶綁在一起賣20元,而自己發(fā)現不做促銷的牙膏一支只要6塊,回到家后才醒悟,自己起初只是想買零食,結果買了這么多牙膏是要干嗎?
是商家數學差嗎?不是。商家的目的是讓你去買它的促銷產品。這種促銷產品比較適用日常用品,即你看到這個促銷商品,未必是你今天就要買的,但一定是你日常用得到,且經常用的。
放到互聯網這個環(huán)境下來看,很多網絡企業(yè)也曾使用此招。2013年6月21日晚,一則關于百度云支付系統出現重大bug的消息在微博、各大論壇、新聞網站被瘋傳,百度云上所有產品的價格“變成”了原來的1/1000,即,5毛錢就可以擴到100GB套餐。一時間,大部分不管之前有沒有百度云網盤的賬號,不管自己平時用不用得上百度云網盤的網民都跑去購買了套餐。百度云最終于幾十小時后低調地“修復”了bug。幾天后,百度對外宣布百度云用戶量突破7千萬,且正以每天20萬的速度增長。
Bug借助的是用戶喜歡貪小便宜的心理,用很少的支付成本,去獲得更高的回報。對商家而言又能獲得爆發(fā)式的關注和用戶的增長。但任何事都要有一個度,如果要做bug營銷,有一點很關鍵:設置一個止損點。像支付類bug,要設置一個最低損失點,損失多少之后,這個bug一定得修復,不然將會適得其反,把自己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