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小時候因為幾次考試考砸了,父母或老師就說你在這門功課上沒有天賦,不知不覺你也開始認同他們的說法,從此在這門功課上得過且過?
上初中時,我的英語成績名列前茅,數(shù)學(xué)成績卻常常慘不忍睹。老師和家長都說:“這孩子有語言天賦,適合讀文科,理科嘛,馬馬虎虎?!?/p>
在這些標簽的影響下,我也認為自己真的有語言天賦,既然不適合讀理科,那就隨便應(yīng)付一下。
進了高中,我所在的班級不乏優(yōu)秀刻苦的同學(xué)。在這里,我所謂的天賦拼不過別人日復(fù)一日的努力,數(shù)學(xué)成績更是糟糕得一塌糊涂。
我一度陷入了迷茫,選擇了逃避,將時間荒廢在了網(wǎng)吧里。不過所幸,沒過多久我就清醒過來,開始奮力去補習(xí)數(shù)學(xué),在英語上也花費了更多的時間?,F(xiàn)在我這兩門功課的成績都非常不錯。
在這里,我想討論的并不是努力跟天賦哪個更重要,而是想說一說我們成長過程中那些固化的標簽。
正面的標簽固然是一種肯定,但如果我們一味享受著這些標簽給自己帶來的飄然感受,就會很容易被標簽所綁架:要么拼命維持標簽給自己樹立的良好形象,要么某一天被標簽之外的因素打敗。同樣,一旦我們認同了負面的標簽,那我們就很難取得進步,面對人生中的失敗時,也更容易放棄自己。
千萬不要被標簽綁架,這樣我們才能與更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