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部叫《無問西東》的電影,拋開電影本身,在片尾結束時開始介紹像梅貽琦、陳寅恪、王國維這些文化大家,而影院大部分人紛紛離去,絲毫不關注,更不愿多看一眼。媽媽說國產(chǎn)貨不好,不惜花血本從國外代購東西,表妹說學習沒用,還不如打扮漂亮去當明星。其實這些場景并不少見,崇洋媚外已成為一個新的風向標,不禁想問我們到底要走向何方?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是否還能找回?其實究其根本,是我們早已丟棄的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自信。
愛默生曾說:“沒有人可以否認文化的重要性,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钡椭袊裕覀兊奈幕揭恢备≡诒砻?,每天看著明星娛樂,綜藝八卦,談吐間盡顯露低俗膚淺,這不叫文化。國之精粹,那些真正能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創(chuàng)造卻無人問津。藝術帶給我們美的享受,但又有幾個所謂的藝人是想讓人們真正感受藝術,抱著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去工作。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如不及時對現(xiàn)代文化加以發(fā)掘和保護,我們很可能將在極短時間內(nèi)忘卻昨天的歷史?!笨次覀冎腥A文化,京劇瑰寶,盛世流火,青衣小旦,咿呀淺唱,婉轉低回,將悲歡離合化為一曲,繞指柔情,百轉千回,在千年歲月的滌蕩中不改華光。然而現(xiàn)在愿意去學習深造京劇的人少之又少,家長總是讓孩子去學習西洋樂器去陶冶情操,卻忘記民族那些根深蒂固的文化。魯迅先生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欢覀儸F(xiàn)在有了世界的,卻忘記民族的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在璀璨的歷史星河里,中國文化古老又深刻,難道我們?nèi)绦陌炎孀诮唤o我們的接力棒揮之則去嗎?
想想那些保護文化付出代價乃至生命的人吧。生之屹立,去亦偉岸。生之從容,去亦瀟灑。“文化昆侖”錢鐘書用一生探索文化的內(nèi)涵,潛心研究,博古通今,終成管錐篇;徜徉歷史文化,愿意用生命叩響文化的大門,面對破碎的山河,他用生命為文化祭奠,面對文化的覆火,他用生命向古人探求,王國維在清水湖泊縱身一躍,激起歷史深處的波瀾,留下文化復興的追問;靜坐寒窗苦守,動輒行者無疆,游歷十國不變的是他對文化的反思,余秋雨千萬里溯源之路,十余載文化苦旅,靜看歷史千層浪,最是智慧余秋雨,他為國人打開文化的大門,留下寶貴的財富。他們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在這樣一個嘩眾取寵,娛樂大眾的年代,我們不僅需要知識武裝頭腦,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洋洋大觀,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昌盛一定也是全社會各個領域的鼎盛。唐朝詩詞藝術推動了開元盛世,歐洲的詩歌也促進了文藝復興。希望我們不再把文化當成口號,當成歷史,而成為一種態(tài)度,一個靈魂深處的驕傲和自豪,因此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審美與修養(yǎng),那些利益驅動者也會根據(jù)人們的審美改變經(jīng)營方式,這就會達到一個宏觀循環(huán),使整個國家的審美水平和文化程度全面提高。這雖然不是一朝一夕的改變,但需要靠我們每個人去實現(xiàn)。
讓我們靜待文化復興之日,共迎中國昌盛之時!
指導教師 唐海琴
評一評:在當今文化流失的熱點下,此文章立足于現(xiàn)實,從各個方面來闡述文化的重要性,對文化致敬。文章起伏分明,字字珠璣,讓文章活靈活現(xiàn),讓情緒噴燃爆發(fā),文化作文大熱,更要求我們要嚴謹對待每一個文字,此篇作文寫出了真實感情,又沒有泛泛而談,華而不實,反而平仄中充滿生氣,開篇巧妙引入,結尾點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