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癌癥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來,借助納米載體進行的癌癥治療有望顯著提高藥物治療效率,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毒性而備受關注。而納米載體可以起到藥物或者基因的保護和靶向輸送的關鍵作用。傳統(tǒng)靶向方式包括介助于受體-配體識別作用的主動靶向,或者利用磁場誘導、增強的滲透和滯留效應(EPR effect)的被動靶向。這些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明顯的不足。而新型的靜電能夠更加快速和低能耗地與兩種腫瘤細胞結合并有效抑制,恰好解決了被動靶向的問題,所以我們合成的表面帶有正電荷的納米材料來完成我們靶向并殺滅的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12-0307-01
1 引 言
腫瘤是現代人類醫(yī)療保健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據統(tǒng)計,2012年全球有超過820萬人死于惡性腫瘤[1],而且近年來腫瘤發(fā)病率仍在逐年上升。目前,臨床上針對腫瘤的治療方法依然是化學療法、放射療法和手術切除3種[2],但這些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手術風險較高而放化療的缺乏特異性、不良反應較大以及容易出現耐藥性等問題。
由于腫瘤細胞具有瓦氏效應(Warburg effect),產生大量乳酸,會使細胞表面帶有較強的負電荷。所以,開發(fā)利用電荷的靜電相互作用的納米材料來靶向負電荷的腫瘤細胞膜并實現腫瘤的診療,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1.1 材料試劑
藥品和試劑:聚乙烯亞胺,三乙氧基氨基硅烷偶聯劑(APTES)購自阿法埃莎(中國)化學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DMF),正硅酸乙酯(TEOS),六水合三氯化鐵,4-羥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吐溫20(Tween 20),乙二醇,無水甲醇。
1.2 結果討論
我們利用水熱法合成了了兩種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通過圖1 A、B透射電鏡圖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正負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尺寸都在120nm附近,尺寸比較均一;圖1 C中,正電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電位+30mV而負電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表面電位-24mV,復合我們對其表面電位的要求可以進行下一步實驗。
從圖2可以看出,細胞毒性隨材料濃度的升高而逐漸開始顯現,但是總體來說毒性不大,生物相容性較好,在0.2mg/ml濃度下24h才能開始表現出毒性,而我們材料與細胞孵育時間僅為5min,所以0.2mg/ml是一個可取的實驗濃度。
正電熒光納米磁珠緊緊需要6min便與hela細胞有大量結合;而負電材料則無明顯結合,看不到材料帶有的綠色熒光。
2 結 論
正電四氧化三鐵納米材料無需生物標志物即可在很短時間內內高效率的地綁定在在腫瘤細胞膜上,并且在激光照射下成功殺滅腫瘤細胞,這說明靜電靶向高效迅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劉 鵬,杜秀婷,韋海林,等.中國與美國惡性腫瘤的現狀比較及差異分析[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7,30(4):299~304.
[2]陳爾成,劉孟忠,胡永紅,等.不能手術切除行同期放化療的食管癌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癌癥:英文版,2005,24(6):731~734.
收稿日期:201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