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晚清士人閱讀史料述論

        2018-01-01 04:02:28吳利妹
        安順學院學報 2018年6期
        關鍵詞:研究

        吳利妹

        (安慶師范大學圖書館,安徽 安慶246133)

        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上的危機引發(fā)文化危機。西學隨著列強的堅船利炮滲入中國,面對國土淪喪和民族危亡,眾多志士仁人開始尋求御敵興國,救亡圖存之道,西學東漸與本土文化經(jīng)歷抵觸、融合、兼收并蓄的歷程。國人不僅閱讀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典籍,學而優(yōu)則仕,更要閱讀西方著作,尋找救國救民之道。晚清閱讀史料的搜集不僅要考察中國傳統(tǒng)文獻典籍閱讀情況,還要考察西方文化典籍在中國的閱讀狀況。晚清士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西方譯著、戲曲電影音樂等影像材料,閱讀并闡述形成自己的思想,是晚清社會豐富的閱讀史料來源。本文通過對晚清士人閱讀思想和閱讀理論著作的整理,并對近代研究晚清時期閱讀史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評述,以期探索晚清士人閱讀風貌。

        廣義上的閱讀是人對外界的一切感知,即人對外界所看、所聽、所感,“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與所處。我們閱讀以求了解或是開竅。我們不得不閱讀。閱讀幾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們的基本功能”[1]。狹義的閱讀則是主體通過各種媒介,對其閱讀并形成新的認知及其實踐過程,為什么讀,怎樣讀,讀什么,讀者通過閱讀書籍所產(chǎn)生新的意義過程。夏特里埃認為:“閱讀是一種讀者主體性得以發(fā)揮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這種創(chuàng)造‘并不能化約成文本作者或書籍生產(chǎn)者的意圖’。”[2]從新文化史角度研究閱讀史,讀者通過閱讀書籍所產(chǎn)生理想、信念、價值觀,閱讀是一種人對文本的實踐過程。熊靜對閱讀史研究的內(nèi)容作出闡釋,“閱讀史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閱讀行為本身的發(fā)展脈絡,環(huán)境因素對閱讀的影響,讀者及其閱讀心理”[3]。張仲民認為:“閱讀史就是研究過去人閱讀實踐的歷史,即研究人如何閱讀文本、研究人與閱讀這二者間關系的歷史?!盵4]17由上可知,閱讀史是研究主體如何閱讀文本的歷史,包括主體閱讀行為、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心理等構成機制。閱讀史料,是指含有闡釋閱讀思想、閱讀方法的各種媒介載體,是閱讀史的構成要素。對閱讀史的研究,首先要進行閱讀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耙粫r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盵5]新材料的發(fā)掘和使用,是學術研究的價值所在,是閱讀史研究的動力和源泉,“沒有材料便不出貨”[6]便是這個道理。晚清政局波云詭譎,閱讀史料五彩繽紛,根據(jù)其內(nèi)容和形式,可以分為晚清士人閱讀思想和閱讀方法的基礎史料,還有與閱讀史交叉緊密的書籍史、出版史、藏書史、目錄學、社會學、思想史等學科領域。限于篇幅,本文著重梳理晚清士人閱讀思想和方法的著作,及書籍史出版史和藏書史中有關晚清士人閱讀史料文獻。

        一、晚清士人閱讀史料類型

        晚清社會,在激烈動蕩的社會背景下,士人如何閱讀文本,文本對士人產(chǎn)生何種影響。西學滲入中國,形成“中學”與西學并存局面,大眾的閱讀行為和閱讀興趣不僅停留在傳統(tǒng)文化典籍,也開始涉入西方譯著。通過士人的閱讀著作收集和整理,是研究晚清社會新的閱讀風尚形成,閱讀行為和閱讀方式呈現(xiàn)新的特點重要依據(jù)。

        (一)對傳統(tǒng)儒家文化與西方譯著的閱讀

        閱讀是人們通過文本媒介,在文字架構的世界里,實現(xiàn)與先賢交流的活動。人們在進行閱讀活動時,闡釋閱讀價值,記錄閱讀行為,形成豐富的讀書筆記;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讀書方法;以書信形式與家人或朋友探討讀書心得;以家訓形式教育子孫;應時代需要對學子進行閱讀指導及其晚清士子勤奮讀書的事跡等,這些閱讀活動通過文集、書信,家訓、日記等形式記錄流傳,囊括了士人的閱讀思想,是閱讀史料的核心內(nèi)容,是研究晚清閱讀史的重要文獻。

        1.文集和家訓

        文集,即總集、含詩文、散文、書信等內(nèi)容。晚清士人閱讀典籍,著書立說,闡述思想,撰寫心得,論述讀書方法,形成一系列閱讀思想和方法,并將這些著述整合收集形成文集。家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以教育子孫、持家治業(yè),為人處世為內(nèi)容,對個人修養(yǎng)、家風傳承、社會穩(wěn)定有積極意義,晚清的家訓著作亦很豐富,是晚清士人閱讀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晚清名人龔自珍在《龔自珍文集》中有一篇《與江子屏箋》,闡述“夫讀書者,實事求是,千古同之;此雖漢人語,非漢人所能?!盵7]的讀書思想,反映了古人講究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閱讀思想。

        魏源為教子讀書,作《讀書吟》五首,與《曉窗》《寄董小槎(桂敷)編修》等詩作,反映他強調學海無涯,勤奮惜時,刻苦讀書的閱讀精神。魏源主張經(jīng)世致用,強調知行合一的閱讀思想,反對死讀書,讀死書,其思想在《家塾示兒耆》詩作中得到體現(xiàn)。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他深刻體會到中國由于閉關自守所帶來惡果,并身體力行,著《海國圖志》,通過對世界各國國情的介紹,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倡導積極學習西方,成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8]。

        晚清學者黃本驥,精通經(jīng)、史、目錄學,提出兩書對看讀書方法,即比較閱讀法,是其在經(jīng)年累月的閱讀中總結出來的有效讀書方法?!蹲x文筆得》一文中記載:“項羽本紀是史公極得意文字;班掾採入《漢書》,節(jié)去二千六百八十三字?!妒酚洝范嘧痔幱卸嘧种睿稘h書》少字處有少字之妙;多者逸,少者遒。凡讀古書,皆須兩本對看。如《史記》采《國語》《左傳》《國策》《漢書》采《史記》,其增改易置,要非漫然下筆,即此可以增長見識?!盵9]兩書對看,比較閱讀,取長補短,辨別真?zhèn)?,能更好讓我們了解文獻所闡述的史實。

        經(jīng)學大師邵懿辰,在詩文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很大。其著作《忱行錄》論及讀書觀點:“今人喜看雜書,而不喜歡說理之書。一則因不耐煩,一則惡氣厲己。二者皆心病,而惡氣厲己之病尤大”,“讀書宜將心捺入書中,將書按到身上?!盵10]152-170這些皆反映作者倡導閱讀經(jīng)典,靜心讀書的思想。

        晚清大儒曾國藩,在學術領域成就斐然。《曾文公家書》《曾文公文集》,收錄于《曾國藩全集》中,其中有大量探討讀書篇章。曾國藩生于晚清亂世,從軍從政的同時,仍舊身體力行,筆耕不輟,他的閱讀理論和閱讀方法,流傳至今,對讀書人產(chǎn)生深遠影響。曾國藩認為讀書目的要明確,其次要持之以恒,再次要有腳踏實地,提倡理論聯(lián)系實際,活學活用,格物致知的態(tài)度和方法。在《曾國藩家書》中,有眾多曾國藩與友人探討讀書問題,閱讀內(nèi)容和方法的闡釋,如“詞氣之緩急,識味之厚薄,屬文者一不慎,則規(guī)模立變;讀書者一不慎,則魯莽吳知”[11],強調讀書的重要性;還提出閱讀經(jīng)史的方法,為后世所借鑒?!对恼矣枴?,收錄于《曾國藩全集》中。內(nèi)容包含修身齊家舉業(yè)、教育子孫等方面。在讀書方面,他提出義理、考據(jù)、辭章之學。十分推崇朱子讀書法,以“虛心涵泳,切已體察”勉勵子孫讀書?!吧w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盵12]曾國藩家訓是研究曾氏閱讀思想最重要史料之一,是研究晚清閱讀史的重要史料來源。曾氏的閱讀思想和閱讀方法,在教育曾氏子孫中效果顯著,成就了曾紀澤等曾氏家族名人,其精華蘊含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為后世推崇備至。

        湘軍重要首領胡林翼,在其家書著作中論道:“讀書當旁搜遠覽,博通天人,庶幾知上下古今之變,而卓然成家。若僅僅以辭句相夸耀,非所以勵實學也”[13],提倡博學慎思,融會貫通,知行合一的閱讀方法,政治上成就離不開自我修養(yǎng),閱讀堅持則是能力提高和自我修行的重要途徑。

        淮軍創(chuàng)始人李鴻章,在閱讀思想上受到曾國藩影響,同樣提倡閱讀貴在有恒,讀書治學要精深。其閱讀思想在《李鴻章家書》之中體現(xiàn)鮮明,“讀文之法,可擇愛熟誦之。每季必以能背誦者若干篇為目的,則字句之如何聯(lián)合,篇段之如何布置,行思坐思,想便可取象與收視反聽之間?!盵14]李鴻章活躍在晚晴政壇,卻仍舊堅持教子讀書,對后世子孫影響深遠。

        除此之外,左宗棠《左宗棠家書》、謝鼎卿《讀書說約》、劉鴻業(yè)《葉言》《冰言》、黃黼《論讀古文法》、俞樾《春在堂全集》、張之洞《廣雅堂集》、文廷武《云起軒詩鈔》、張裕釗《答吳摯甫書》、袁昶《經(jīng)籍舉要附錄》、朱一新《學規(guī)》。吳嘉賓《求自得之室文鈔》《尚絅廬詩存》《書說》《詩說》《諸經(jīng)說》等著作,皆闡述眾多閱讀理論和閱讀方法,是晚清閱讀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

        2.讀書筆記與推薦書目

        梁紹壬讀書筆記《秋雨庵隨筆》一文,提出了“淵明讀書不求甚解,是涵養(yǎng)性情事。孔明讀書略觀大義,是請求經(jīng)濟事。冥心躁氣者,不得藉口”的讀書觀點[10]152。梁氏借古人讀書之道,闡述自己的讀書觀點,強調讀書是養(yǎng)心養(yǎng)性的重要途徑。

        陳澧《東塾讀書記》,是一篇內(nèi)容深厚的讀書筆記,結集其畢生讀書心得,通論古今儒學得失,融合漢宋之學,旁征博引,是作者一生心血的積累和展現(xiàn),是研究陳澧閱讀思想的寶貴資料。

        王國維《庚辛之間讀書記》,收入《王國維遺書》中,國學大師王國維撰寫于1900至1911年,記載了王國維閱讀史書15篇讀書心得,可分為4類:一是典章制度、政書,有《大唐六典》《增入宋儒議論杜氏<通典>》;二是筆記小說,有《巖下放言》《續(xù)墨客揮犀》、《誠齋揮塵錄》《清異錄》;三是詞集,有《片玉詞》《桂翁詞》《花間集》《草堂詩余》;四是戲曲,有《董西廂》《鄭光祖<王桀登樓>雜劇》《元人(隔江斗智)雜劇》《盛明雜劇初集》15]。記錄閱讀心得,闡述閱讀觀點,體現(xiàn)了王國維閱讀思想。另外,胡林翼《胡文忠公遺集》《讀史兵略》等著作亦屬于史料筆記,是晚清閱讀史料搜集的范圍。

        閱讀指導方面的史料主要是指各種推薦書目,是晚清士人指導后學的重要途徑?!敖?jīng)過選擇,推薦給某個讀者群的書目,即是推薦書目。也可叫導讀書目,或舉要書目”[16]。晚清政局動蕩,“中學”受西學沖擊,很多讀書人在閱讀選擇上迷茫,希望有識之士開具推薦書目,對閱讀進行指導,形成第一次閱讀指導高潮。張之洞作《輶軒語》《勸學篇》《書目答問》皆是對后輩進行閱讀指導方面的著作?!遁捾幷Z》是張之洞在四川督學期間撰寫的讀書篇,分語行、語學、語文三篇,闡述讀書治學方法。語行篇強調讀書人立德立品的重要性。語學中教導士子閱讀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典籍的方法,指導學子們?nèi)绾巫x經(jīng)、史、子、集,最后總結讀書要讀善本;通曉讀書門徑,掌握讀書方法,強調打好基礎,增長智慧。語文篇提出如何閱讀時文、律令等著作。張之洞于1898年著《勸學篇》,共 24 篇,分內(nèi)篇和外篇兩部分。內(nèi)篇包括《同心》《教忠》《明綱》《知類》《宗經(jīng)》《正權》《循序》《守約》《去毒》九篇:外篇包括《益智》《游學》《設學》《學制》《廣譯》《閱報》《變法》《變科舉》《農(nóng)工商學》《兵學》《礦學》《鐵路》《會通》《非弭兵》《非攻教》15篇?!皟?nèi)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17]9704,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體西用” 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策略和措施,提出派遣留學生,培養(yǎng)西學人才,學習西方技術,以求維護清王朝正統(tǒng),也為清末新政學制改革提供思路。張之洞于1875年撰《書目答問》,秉承乾嘉治學方法,提倡博覽群書,“所舉二千余部,疑于浩繁,然分類以求,亦尚易盡,較之泛濫無歸者則為少矣。諸生當知其約,勿駭其多”[17]9824。

        《長興學記》《桂學答問》,康有為著,是因時代要求而撰寫的推薦書目?!堕L興學記》是其在開辦萬木草堂之后,撰寫的學規(guī),含有辦學宗旨、規(guī)章制度、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桂學答問》是康有為在桂林講學期間撰寫,指出怎樣研讀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史子集,樸學及自然科學等方法,同時也指出學子們?nèi)绾伍喿x西學之法,并列舉各科目參考書,制定《分月讀書課程表》,為學子們指點閱讀門徑。梁啟超撰《西學書目表》,總結其所讀西學書籍,為后學者閱讀西學提供參考,傳統(tǒng)國學閱讀指導上,有《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是指導后學閱讀國學的推薦書目。

        楊閔希《讀書舉要》,編于同治八年 ,分兩卷,上卷分為三個部分,曰“先哲教人讀書法上: 課程之法”,曰“先哲教人讀書法中: 體認之法”,曰“先哲教人讀書法下: 記誦及作文之法”,下卷為“家塾課讀書籍論略”[18]。晚清復雜的政治局勢,引發(fā)文化變革,文化變革引發(fā)閱讀學子閱讀生活的變革,推薦書目便以指點學子讀書門徑為導向,受到學子們歡迎。

        3.晚清士人閱讀思想及閱讀著作的影響

        晚清社會是中國封建社會大變革時期,作為社會精英階層的士人,面對西方入侵,國土淪喪的現(xiàn)狀,

        希望通過閱讀,來提高個人的知識能力技能,“尋找意義的途徑”[19],也希望能通過閱讀,找到變法圖強之道,來抵御列強侵略,捍衛(wèi)主權??涤袨椴粌H熟讀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典籍,對于西學譯著《海國圖志》《瀛寰志略》等廣而博覽。廣博的閱讀引發(fā)士人思想上的變革,并對晚清的政治上的改革,文化上的轉向和社會的變革產(chǎn)生推動作用。林則徐、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變革思想、李鴻章的“洋務”思想、康有為的“維新”思想、“憲政”思想,等等,皆可說是士人閱讀對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

        (二)晚清士人書籍出版史料、報刊和藏書史料的閱讀

        1.晚清士人閱讀著作是閱讀史研究的基礎史料

        閱讀史研究離不開文本,而書籍是文本最常見的載體形態(tài)。同時書籍是閱讀的對象,書籍史與閱讀史有著密切聯(lián)系。傳統(tǒng)意義上書籍史,主要是指對書籍物質形態(tài)、社會經(jīng)濟層面以及印刷、出版、銷售等流通層面的研究[20]。書籍有其自身制作形態(tài),同時受到印刷技術,出版策略、銷售渠道影響,即傳統(tǒng)書籍史研究的是文本本身,如作者、書籍技術層面和物質層面。隨著新文化史研究興起,打破傳統(tǒng)書籍史研究視角,西方書籍史研究延伸為強調讀者角色的閱讀史研究,以美國史學家達恩頓為代表。達恩頓在其書籍史著作《何為書籍史?》中指出,書籍史,甚或可稱作(通過印刷而展開的)交流的社會-文化史,因其目的是理解在過去五百年里面,觀念如何通過印刷傳播,如何影響人類的思想和行為。達恩頓還通過研究作者、出版商、印書商、承運商、書商、讀者之間的關系,共同構建以一個書籍“傳播循環(huán)”的路線圖,通過這個分析模式,展示書籍作者、讀者與出版者建立時空互動關系[21]。中國學者則認為西方學者界定書籍史和閱讀史,“實際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4]9-10。

        新文化史學派研究者在研究書籍史或閱讀史時,要解決“哪些人看書,看了什么書,在何時何地看書”,還要回答“為什么閱讀”“如何閱讀”等問題[22]。這種研究視角是對年鑒學派繼承和發(fā)展,重點關注書籍傳播各個因素及其產(chǎn)生影響,與傳統(tǒng)意義上書籍史比較,更強調讀書角色及其書籍本身之間關系。這種研究視角對中國閱讀史研究產(chǎn)生借鑒,重視讀者參與閱讀體驗,從讀者閱讀產(chǎn)生效果來認知中國歷史圖像,還原歷史原貌。潘光哲先生指出:“應該盡可能細致地觀察晚清士人群體的反思和因應世變的‘知識基礎’、為回歸他們‘思惟世界’的變遷,提出比較逼近原來史實與脈絡的分析和描述?!盵19]中國圖書歷史源遠流長,書籍史料汗牛充棟,晚清處于封建社會末期,政局動蕩,西學東漸,“中學”保守問題凸顯,中西文明融合,書籍史料更加豐富,為閱讀史研究打下基礎。

        2.晚清士人對報刊等出版史料的閱讀

        文本作為書籍載體形態(tài),是讀者閱讀對象,出版作為書籍傳播流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閱讀影響深遠。書籍史研究與出版史、印刷史、傳播史密切相連,國人對出版史研究成果頗多。史學家錢存訓編《中國印刷史書目》[23],搜集了中國印刷史、書籍史、出版史著作,是研究近代中國印刷史、書籍史、出版史重要著作。范軍《出版文化史研究論著目錄(2000—2004)》[24],該書雖論述出版史主題,也搜羅了印刷史和書籍史著作書目。肖東發(fā)、袁逸《20 世紀中國出版史研究鳥瞰》中討論書籍史、印刷史、出版史的著作[25]。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文化開始滲透中國,新式出版技術傳入中國,晚清時期,報紙業(yè)發(fā)展和壯大,影響并改變著人們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報紙囊括信息量超大,資訊信息即時性受到人們歡迎,隨著歐洲古騰堡印刷技術傳入中國,為報紙業(yè)迅速發(fā)展提供條件。根據(jù)晚清、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介紹,晚清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1833-1911),共收錄了從1833年至1911年間出版的302種期刊,28萬篇全文。晚清報紙業(yè)發(fā)展迅速,影響范圍廣泛,對晚清大眾閱讀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報紙內(nèi)容信息量大,有關書籍信息內(nèi)容較多,如討論當時教科書出版狀況,出版市場情況,翻譯書籍,讀書觀點,出版自由,出版機構,書律、禁書等等。營運商通過報紙形式,推廣書籍廣告,廣開銷售渠道,擴大閱讀范圍。如《湘報》(102號、106號、107號)曾刊登:本館新到,新刻各種時務書,中有《大東合邦新義》《中西學門徑書七種》《民約通義》《湖南時務學堂初集》《湖南時務學堂考卷》《桂學答問》《春秋中國夷狄辯》……,并載有書價、相關“寄售說明”與分售點[26]。報紙作為出版史料代表之一,它量大、類廣、時效等特點,受到國人歡迎,它發(fā)行量大,擴散面廣,反映國人閱讀盛況。晚清出版業(yè)史料成為研究晚清閱讀史重要內(nèi)容。

        3.士人秉持藏閱合一的閱讀思想

        中國古代圖書文化非常發(fā)達,藏書文化更是興盛,有官府、私人、書院、寺廟等眾多藏書機構,形成了系列藏書文化,歷代對藏書史研究也是長盛不衰,成果豐富,藏書史料發(fā)展為閱讀史料搜集和整理提供了更多路徑。

        晚清著名藏書家有浙江錢塘人丁丙,其藏書數(shù)量驚人,對傳承文化典籍作出重要貢獻,如“咸豐十一年(1861年),由于太平軍進攻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遭毀,他與兄長丁申一起多方收集,后又組織補抄,為保護和復全文瀾閣《四庫全書》貢獻良多。著有《庚辛泣杭錄》,輯刻有《武林掌故叢編》,又著錄所藏善本書為《善本書室藏書志》”[27]。這些豐富藏書典籍,為閱讀史研究提供豐富史料。陳國仕,福建南安人,清末民初泉州重要藏書家,其“天白閣”藏書多達2萬余冊,卻鮮為人知,著述有《豐州集稿》《中日年表》《鈮泉鈔》及《詬藏略考》等。陳國仕藏書,多作題跋,記錄藏書的來源,得書感受,考辨版本優(yōu)劣,校勘考訂,是研究藏書者心路歷程的重要史料[28]。黃瑞,浙江臺州藏書家,立足臨海,借鈔舊籍以豐富藏書。光緒十年(1884年)建“秋籟閣”藏書樓,內(nèi)聚鄉(xiāng)邦文獻不下數(shù)千卷[29]。葉德輝,湖南長沙人,清末民初湖南著名藏書家、目錄版本學家,其所筑藏書樓“觀古堂”以收藏美富享譽海內(nèi)外。葉氏是“為讀而藏”學者,所藏即所讀,他的藏書世界同時也構成了閱讀世界。他的學術成就建立在豐富的藏書基礎之上,更是建立在他廣泛閱讀基礎之上[30]。此外,貴州獨山莫氏一族,是晚晴時期重要從藏書世家,晚清大儒莫友芝、其子莫繩孫,皆是著名藏書家,“影山草堂”是莫友芝的藏書樓,莫友芝故去后,其子莫繩孫繼承遺志,整理刊印其父編撰的《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宋元舊本書經(jīng)眼錄》,《獨山莫氏遺書》等著作。莫棠,莫友芝之侄,收藏圖書成嗜,其藏書聞名遐邇,有“銅井文房”“文淵樓”兩處藏書樓,莫氏藏書編撰,為保存古籍文獻作出重要貢獻。

        官方藏書更是發(fā)達,如清代四大藏書樓,各個官府藏書機構,地方書院藏書室,以及翰林院書院藏書等,因喜而藏,藏是為讀,故藏書與閱讀是不可分割的關系,藏書史料同樣是研究為閱讀史的重要方面。

        二、晚清閱讀史料整理與出版

        (一)晚清閱讀史研究的期刊論文

        王龍從人類從事閱讀活動和讀書史來論述閱讀史,介紹西方閱讀史研究概況,探討閱讀史研究意義,提出閱讀史研究內(nèi)容,總結出閱讀史研究途徑,是國內(nèi)閱讀史研究的先驅之作。其中對西方閱讀史研究的介紹,對中國閱讀史的研究有借鑒意義[31]。王余光《關于閱讀史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從閱讀時代變遷、中國人閱讀傳統(tǒng)習慣、閱讀風氣和閱讀目的幾個方面出發(fā),確定研究中國閱讀內(nèi)容和框架”。以上兩篇是我國較早出現(xiàn)研究閱讀史方面著作,分別介紹西方國家對閱讀史研究概況,對中國閱讀史研究有借鑒意義,但此兩篇對閱讀史研究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讀書領域,閱讀史研究范圍受限[32]。王余光《中國閱讀史研究綱要》一文,論述了“中國閱讀史研究八個方面,分別是資料集結、理論研究、社會化環(huán)境與教育對閱讀的影響、社會意識與宗教對閱讀的影響、文本變遷與閱讀、學術、知識體系與閱讀、中國閱讀傳統(tǒng)、個人閱讀史,介紹了中國閱讀史的研究成果”[33]。此篇屬于閱讀史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通過對西方閱讀史研究成果借鑒,提出研究中國閱讀史思路,屬于宏觀層面研究,對個體及其下層閱讀狀態(tài)考察未能提出切實可行方案。熊靜對中國閱讀史料分類和述論,指出閱讀史是交叉學科,把閱讀史料分為核心史料和外圍史料,閱讀思想和閱讀方法、推薦書目、國人閱讀事跡等都屬于核心史料范疇,而與閱讀史相關學科史料文獻,則屬于外圍史料,并在文章中分門別類進行梳理和總結,為閱讀史料集結作出鋪墊,由于篇幅限制,此文對中國閱讀史料搜集不夠全面,對閱讀史交叉領域涉及不多。閱讀史研究涉及到書籍史,印刷史、藏書史、目錄學、出版史等眾多領域。閱讀史料搜集和整理離不開這些領域[3]。張仲民通過對中西書籍史發(fā)展歷程進行梳理和評述,論述晚清書籍史研究概況,并提出關于開拓晚清書籍史/閱讀史研究的一些設想,張仲民介紹西方書籍史研究歷程,并提出關注大眾閱讀文化視角[19]。潘光哲從“知識倉庫”“思想資源”“概念變遷”角度闡釋了晚清閱讀史研究體系,為晚清中國歷史圖像復雜樣態(tài),提供更形象多元和深入描述分析[23]。閭小波論述了中國真正閱讀革命在晚清時期,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沖擊下發(fā)生的。閱讀革命使得國人閱讀偏好發(fā)生改變,由中國儒學轉變?yōu)槲鲗W,影響晚清政治格局,引起政治革命,中國由封建社會過度到資本主義。大眾傳媒的支持引發(fā)閱讀革命和政治抗爭,但由于閱讀革命深度和廣度不夠,使得公眾政治共識難以達成,是民國政治長期動蕩與無序的原因之一[34]。賈琳從清季“科舉改章”的變化,考察當時三大知識階層考官、報人與士子應對情況。從社會史角度,考察科舉改章之際,三大群體圍繞科場書籍從行為層面到思想層面發(fā)生轉變情況,不同層級考官普遍更新選購新式書籍,從而為應對知識短缺局面,滿足職位需求;報人把握商機行為背后,凸顯出中西書籍在各省士子中影響程度,在這過程中新的社會變革因素孕育而生,導致清政府對新的意識形態(tài)抵制和打壓[35]。

        (二)閱讀史研究相關專著

        中國古代閱讀史料汗牛充棟,在民國時期,有學者對其整理和總結,為閱讀史研究提供了借鑒。史學家錢穆撰寫 《近百年來諸儒論讀書》一文,收入《學論》,總結了晚清諸儒讀書思想、讀書方法及閱讀指導,并進行梳理和研究和評價,是近代閱讀理論研究著作[12]。張明仁1939 年編的《古今名人讀書法》(商務印書館2007年重印)匯集了晚清從龔自珍到朱一新等20位名人讀書史料,是對搜集和研究晚清士人閱讀思想重要史料來源。王余光、徐雁主編《中國讀書大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是關于閱讀的工具書,有讀書事跡、讀書典故、名人讀書生活、讀書理論和讀書方法等內(nèi)容。《中國名人讀書生涯》叢書(王余光于1997—1998 年間主編,長江文藝出版社陸續(xù)出版)列舉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陳寅恪等晚清名人,回顧先賢讀書生涯,收錄他們讀書事跡。譚華軍、王余光等人主編的《中華讀書之旅》“一星”至“三星”卷(由鄭州海燕出版社2002年出版)論述了閱讀方法,羅列了閱讀經(jīng)典書籍,介紹梁啟超讀書處事跡等。曾祥芹《古代閱讀論》(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談及晚清學人關于閱讀的論述?!吨型鈩駥W名篇系列》(陳山榜編,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出版)將荀子、張之洞、日本的福澤諭吉之《勸學篇》作比較,研究觀點和視角都比較獨特和新穎。

        《曾國藩全集》,1992年岳麓書社出版,后多次再版,收錄《曾國藩日記》《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訓》等篇章,是研究晚清曾氏閱讀思想的重要史料。近年來,系列關于晚清日記方面的叢書陸續(xù)出版,對閱讀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素材。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陸續(xù)推出的“溫州文獻叢書”,如《張棡日記》、《王理孚集》等,是珍貴的閱讀史料。

        吳永貴《把卷心醉:讀書藏書》(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收錄古代讀書藏書內(nèi)容,其中“勉學篇”“方法篇”“藏書篇”是閱讀史料研究重要內(nèi)容?!吨袊鴼v代國家藏書機構及名家藏讀敘傳選》(袁詠秋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歷代名家藏讀敘傳選”中,搜集古代名人讀書篇章。豐富的藏書史料從側門反映晚清閱讀的興盛,是閱讀史考察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晚清社會,政局動蕩,受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影響,國人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開始改變。西學東漸,“中學”的弊病凸顯,傳統(tǒng)讀書觀點受到挑戰(zhàn),士人對為什么讀?對讀什么?如何讀?等問題產(chǎn)生困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許多推薦書目運用而生,如《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書目答問》等?!稌看饐枴返挠绊懮钸h,清末就有學者對此作出補注,葉德輝的《書目答問斠補》、范希曾的《書目答問補正》等,近年又有呂幼樵、張新民等人的《書目答問校補》,推薦書目發(fā)展達到高潮。

        三、總結

        通過對晚清士人閱讀思想和閱讀方法史料梳理,并對與閱讀史料緊密聯(lián)系的書籍史料、出版史料和藏書史料的分類歸納,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晚清社會,政局動蕩的大背景之下,閱讀文化呈現(xiàn)出新的時代特點,首先,在閱讀內(nèi)容上,出了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著作,西學著作涌入中國,報刊等新的閱讀文本出現(xiàn),豐富了士人閱讀內(nèi)容。據(jù)《東西學書錄》記錄,在1900年以前翻譯西學書籍中,有自然科學類437部,占總數(shù)的75.3%,社會科學類僅80部,占13.9%[36]。其次,在閱讀目的上,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仍舊是士人閱讀的主要對象,秉持“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點,但西方文化開始滲入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領域,中國的士人開始閱讀西學著作。西學的深入形塑晚清社會特有的閱讀風尚,改變了士人的閱讀行為和閱讀興趣,士人對“中學”和西學兼收并蓄。第三,閱讀方法上,隨著時代變化,士人通過閱讀西學知識,拓寬視野,提倡新學,進行閱讀指導,開列導讀書目,指導后學,使得后輩受益匪淺。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成人黄色片久久久大全|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蜜桃传媒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 亚洲区在线播放| 肉丝高跟国产精品啪啪|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美女把尿囗扒开让男人添| 色老头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av区一区二区三| av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国产|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越南女子杂交内射bbwbbw| 久久国产精品老人性| 女优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日韩AV不卡六区七区|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av天堂久久资源| 天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69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久久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丰满人妻无奈张开双腿av| 美女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的天堂手机版av| 色 综合 欧美 亚洲 国产| 欧美刺激午夜性久久久久久久| av国产免费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三级av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日本不卡91|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边摸边吃奶叫床视频|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中文AV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