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案例
艾瑞克和貝弗利有5個孩子,其中小兒子埃莫森一不高興就會對父母大喊大叫,而爸爸艾瑞克對此采取的措施是:往孩子嘴巴里抹辣椒醬。這樣的懲罰方式對嗎?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怎樣的傷害?(案例選自英國兒童教育節(jié)目《超級保姆》)
大眾困惑
孩子不聽話、犯錯誤或調皮搗蛋的時候,家長都會懲罰孩子。但懲罰過重或者方式不當,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傷害他們的身體和心靈。那么,什么樣的懲罰方式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呢?
王曉麗老師建議
我非常不贊成父母采用暴力行為來懲罰孩子!首先,暴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即使從表面上看,暴力行為發(fā)生之后孩子的行為問題會有所改善,但這也只是暫時現(xiàn)象,治標不治本;其次,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和周圍的人,孩子會模仿我們的暴力行為,學會用暴力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正面引導、積極鼓勵等方式來避免對孩子進行懲罰。如何盡量減少或避免?我們要學習“預防”孩子犯錯誤。比如,帶孩子去電影院、劇院、圖書館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場所,我們要提前向孩子說明規(guī)則,并解釋為什么有這樣的規(guī)則。同時我們還要告知其如果違反規(guī)則會有什么后果,一定程度上減少孩子“犯錯”的概率,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內在規(guī)則和自我約束能力。相反,如果父母一味地懲罰孩子,卻不說明原因,孩子只是對自己感知到的情況進行外部歸因,這樣他們永遠都在觀察周圍是否存在掌握懲罰大權的人。引導他們的是外界的權威,而不是內在的規(guī)則。
對于孩子難以糾正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應從孩子表現(xiàn)出的積極行為入手,盡管出現(xiàn)的頻率較小,家長也要及時捕捉。我們將眼睛放在孩子的點滴進步上,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掛在嘴邊,這樣才能增強孩子正面、積極的行為,讓孩子“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