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西民族音樂家維拉·洛博斯的作品幾乎涉及巴西音樂的所有體裁,同樣他也是巴西特有音樂體裁肖羅的崇拜者,他熱衷于成為一名肖羅音樂家,他也給肖羅帶來了某些新的東西,并把肖羅推向了全世界。
[關(guān)鍵詞]巴西民族音樂家;維拉·洛博斯;《肖羅》
[中圖分類號]J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13-0049-02[HK]
維拉·洛博斯,巴西偉大的民族音樂家,他的創(chuàng)作幾乎涉及巴西音樂的各種體裁。肖羅是流行于里約熱內(nèi)盧地區(qū)的城市民間音樂體裁,原指巴西街頭藝人用數(shù)種樂器或歌唱表演的類似小夜曲的一種演出形式。早在青年時代,他就接受了這些影響,盡管在這方面他已經(jīng)做過某些嘗試,但直到1922年后,他才決心踏上以民族主題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道路。
1920年,維拉·洛博斯創(chuàng)作了《肖羅》第一號,這是一種新穎的音樂體裁的探索,內(nèi)容描述在里約熱內(nèi)盧街頭彈琴作樂的情景,它是一首充滿了切分音的吉他獨奏曲?!缎ち_》第二號1924年寫于巴黎,這首作品并沒有預示出《肖羅》今后將具有重大意義。這首曲子只不過是供長笛與單簧管用的一首典型巴西式的“憂郁”二重奏。
《肖羅》 的創(chuàng)作年序也是獨出心裁的。洛博斯說過:有時,正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頭腦中產(chǎn)生了某些當時用不上的早現(xiàn)的樂思。這時,他就把音樂的輪廓先勾畫好,伹決定把它放置在整組作品中比較靠后的地方,把創(chuàng)作這首“插入樂曲”的工作擱到將來去做。因此,《肖羅》第7、第8和第10號分別創(chuàng)作于1924和1925年。然而,《肖羅》第4、第5和第6號卻是在1925年寫成的,而《肖羅引子》則是在1929年。整個一組作品共由16首樂曲組成。最初的《肖羅》第1號是為吉他獨奏寫的,而第13號已經(jīng)是為兩個樂隊與軍號所寫的復雜作品了。
我們按照作品的號碼順序來分析這一組手法精湛的作品。 1929年寫的供大型樂隊用的《肖羅引子》完全和傳統(tǒng)的序曲寫法一樣。而且,它是根據(jù)第3到第14號《肖羅》(第11號除外)中最富有特點的因素寫成的。在最后幾小節(jié)中,吉他的華彩樂段在柔和的樂音烘托下顯得更為突出,它為《肖羅》第1號的開始部分做了準備。1925年寫的《肖羅》第3號以它的《啄木鳥》而聞名。這首作品描寫馬托格羅索州與戈亞斯州土著居民原始音樂的音響世界,由單簧管、薩克管、大管、三支圓號和長號與男聲合唱(也有一種稿本是無伴奏男聲合唱)表演。《肖羅》第3 號主要是根據(jù)民間音樂家羅克特·平托在帕雷西斯山區(qū)原始部落的印第安人中記錄的民歎《諾扎尼納》的主題寫成的。應當指出的是,在這首《肖羅》中,合唱部分處理得既大膽又靈活。洛溥斯在這首作品的合唱中,通過模仿叫喊聲來造成獨特的效果。這種手法在第五交響曲中、在九重奏中已采用過,并在第10和第14兩首《肖羅》中得到進一步的廣泛發(fā)展。
從曲式角度來看,作曲家認為《肖羅》第4號最富有特色(作于1926年),它供三支圓號和一支長號用。在這首室內(nèi)樂作品中,我們可以聽到具有譏諷與抒情性的里約熱內(nèi)盧近郊的音樂。
在寫于1926年的為鋼琴獨奏用的《肖羅》第5號中,可以發(fā)現(xiàn)某些民間小夜曲歌手的風格所特有的近乎散板的有趣的節(jié)奏組合。這首樂曲中顯著的民族特點完全符合于他的副標題:《巴西精神》。
寫于同年的《肖羅》第6號,在配器方面比先前幾首都要厚實得多。《肖羅》第 6號以長笛吹出的慵倦的《小夜曲》主題開始。使用長笛這一樂器,對里約熱內(nèi)盧街頭民間音樂來說是非常典型的。這首《肖羅》中堅毅果敢的節(jié)奏,為另一次回憶所中斷——這次是回憶巴西邊遠城市的街頭生活的——幾支大管吹起了圓舞曲的旋律。
為室內(nèi)小樂隊寫的《肖羅》第7號創(chuàng)作于1924年,小樂隊由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中音薩克管、大管、小提琴和大提琴組成,這首《肖羅》也以它的標題七重奏而著名,樂曲一開始便可聽到深沉的鄉(xiāng)土曲調(diào)。接著,發(fā)展成一支源自城市的允滿倚音的不明確的旋律,情調(diào)是19世紀末期里約熱內(nèi)盧典型的歡快的波爾卡舞曲。整個作品結(jié)束在開始主題的重返上。
作于1925年的《肖羅》(舞曲)第8號是整組《肖羅》中意義最重大的一首。這首作品的音樂從各個方面再現(xiàn)里約熱內(nèi)盧狂歡節(jié)的景象。用令人費解的對位手法寫成的這首堅實而有力的作品,除了需用一個技巧髙超的管弦樂隊演奏外,還要兩架鋼琴,一架作為獨奏樂器,而另一架則作為打擊樂器。這種節(jié)奏表演在引人入勝的粗野的漸強聲中獲得增強,幾句歡樂的民間舞曲曲調(diào)在漸強聲中隱約地重復閃現(xiàn)《肖羅》第8號的這個樂章結(jié)束在多調(diào)性的十一和弦上,其效果令人驚嘆。應當特別指出,從號碼21開始的是慢速而粗獷的有著異國情調(diào)的進行曲。
為管弦樂隊而作的《肖羅》第9號寫于1929年,它是“純”音樂的優(yōu)秀典范。作者本人承認,在這首作品中他既沒著眼于描寫回憶,也沒有應用明確的主要因素。這首樂曲沒有任何具體形象,只有節(jié)奏“動力”。例如,從號碼笫23開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奇特的樂器組合——為桑巴舞和達爾達路克舞用的鈴鼓、一組打擊樂器、悶鼓、一種名叫卡米贊的當?shù)氐拇驌魳菲骱痛蠊模?jié)拍時而是3/4,時而是5/8。
在《肖羅》第10號中,像在《肖羅》第8號中那樣,表現(xiàn)出作者髙超的配器技巧?!缎ち_》第10號的標題是《破碎的心》。在這首作品中,我們能聽到由里約熱內(nèi)盧民間詩人庫圖魯·熱·派尚-賽亞連賽所作的同名歌曲的回聲?!缎ち_》第10號的最初幾個音絕妙地生動描繪了巴西的叢林。長笛和單簧管發(fā)出的小鳥鳴囀聲千變?nèi)f化,令人難以置信。混聲合唱唱出的歌詞沒有任何邏輯思想,只產(chǎn)生奇特的聲音模仿效果,這種做法作者在他的九重奏與《肖羅》第3號中已嘗試過。當各個聲部的漸強達到髙潮時,在次要的布局上,通過錯綜復雜的對位織體,出現(xiàn)了一支傷感的旋律——《破碎的心》。這首《肖羅》是洛博斯的一首最完美的作品,它以合唱與樂隊聲部融為一體的非常強烈的音響結(jié)束全曲。
作于1928年的《肖羅》第11號是為鋼琴與樂隊而寫的,它是篇幅最長的一首。這首樂曲采用了和前幾首《肖羅》中相同的技法,但出于不同的意圖。這首作品的音樂全然是主觀式的,在這首作品中作者并不是通過音響來再現(xiàn)巴西的自然景色?!缎ち_》第11號是一首宏偉而富于表現(xiàn)力的樂曲,它那既長而難度又極大的鋼琴華彩樂段,簡直是在向鋼琴演奏大師們挑戰(zhàn)。
寫于1929年的《肖羅》第12號是為大型管弦樂隊而作的,它發(fā)展了《肖羅》第9號的寫作手法,可以感到它在藝術(shù)上非常成熟,在結(jié)構(gòu)上極為平衡,作者曾這樣談論過這首 《肖羅》:“它像一頭老象那樣強壯、龐大、堅實。”寫于1929年、為兩個樂隊與軍號用的《肖羅》第13號的主題是自由卡農(nóng)。作品在開始時聽上去是古典的,突然,從軍號進來的時候起,作品就沉浸在音響、節(jié)奏和音色的狂暴發(fā)作中。兩個樂隊變成軍號的簡單補充,而且,一個只用高聲部,另一個用低聲部,在這段扣人心弦、豐富多彩的插段結(jié)束后,出現(xiàn)了由典型的巴西打擊樂器演奏的一個新樂章《門羅》第13號以兩個樂隊中的弦樂五重奏的極輕聲別具一格地結(jié)束。
為樂隊、軍號與合唱寫的《肖羅》第14號創(chuàng)作于1928年,同樣是一首非常難于演奏的樂曲。在這整組宏偉作品中,這是最后也是最狂暴的一首,它概括了整個樂章樂曲的美學傾向,它的和聲與主題驚人地復雜。仿佛這首《肖羅》是由許多巨大的音響石塊砌成的,作曲家在這里采用了1/4音,在總譜上用特殊的小記號標出他造出來的一些不協(xié)和音,然而它們聽上去還是合適的。全曲以卡農(nóng)一回旋曲結(jié)束。在這個過程中,演奏員一個接一個地退出,最后只剩下第二小提琴在兩根弦上長時間地奏出小二度,然后漸漸地停息了。
寫于1928年為小提琴與大提琴用的《兩首供加演的肖羅》是原先就不打算列入這一組《肖羅》之中的。洛博斯寫的是一首兩樂章的二重奏,因為這部作品在無意之中貌似那套《肖羅》, 他就稱這首二重奏為《兩首供加演的肖羅》。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兩首《肖羅》中,作曲家的技巧非常出色,他善于創(chuàng)造這樣豐富多彩的音響,使這首二重奏聽上去常常像是弦樂四重奏。
[參考文獻]
[1] 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
[2]高士彥.柴可夫斯基論音樂與音樂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3] 楊儒懷.音樂的分析與創(chuàng)作(上冊)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