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鍾恩,音樂美學家,音樂批評家。中央音樂學院博士,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音樂美學與當代音樂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音樂學院I類高原學科——藝術學理論團隊(音樂藝術本原與當代音樂文化批判)首席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系主任(2004-2015)、中國音樂美學學會會長(2005-2015)。
1982-1987年,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就讀大學本科,師從葉純之研究員,獲學士學位。1987-2004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從事音樂美學、音樂文化人類學、音樂哲學、當代音樂及其相關歷史研究,任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年鑒》主編、《藝術評論》副主編。2000-2003年,在中央音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于潤洋教授,獲博士學位。2004年至今,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從事教學,并作為音樂美學學科帶頭人主持國家重點學科當代音樂文化批判研究方向。
教授課程:音樂學寫作(本科、研究生),文獻研讀與研習(本科),音樂美學與音樂作品研究(研究生),現(xiàn)代西方音樂哲學問題研究(研究生),作品修辭(研究生),音樂美學概念命題范疇研究(研究生),音樂批評(研究生),音樂學學科問題研究(研究生),中國音樂學經(jīng)典文獻導讀(研究生),音樂文化問題研究(研究生),當代中國音樂美學(研究生),當代音樂問題研究(研究生),音樂美學abc(本科),音樂學相關問題10講(研究生),等等。并主持音樂學寫作工作坊,組織學生進行專題研究與寫作上百篇論文,公開發(fā)表數(shù)十萬字。
研究領域:音樂美學,音樂人類學,音樂哲學,音樂批評,當代音樂研究。
科研課題:當代中國音樂美學斷代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人文社科類重點項目,結項),中國音樂美學學科發(fā)展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結項),海峽兩岸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在研),中國專業(yè)音樂理論研究與應用未來發(fā)展(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在研),等等。
主要著述:數(shù)10年來,在音樂美學、音樂人類學、音樂哲學、當代音樂研究、音樂批評、音樂學學科建設等領域公開發(fā)表文論600余萬字。主持編輯《中國音樂年鑒》10余卷及其他各類出版物2000余萬字,創(chuàng)編《音樂人文敘事》。著有《音樂文化人類學》(與蕭梅合作)、《臨響樂品》、《音樂美學與審美》、《音樂美學與文化》、《音樂美學與歷史》、《音樂意義的形而上顯現(xiàn)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以及增訂版、《守望并詩意作業(yè)》、《聲音經(jīng)驗的先驗表述》、《音樂美學與音樂作品研究》、《惟一:音樂人文敘事100則》、《音樂學寫作》等等。主編《音樂存在方式》、《中國音樂學經(jīng)典文獻導讀》音樂美學卷、《音樂美學基礎理論問題研究》、《20世紀中國音樂美學問題研究》、《音心對映論爭鳴與研究》(與李槐子合作)、《文獻研讀與研習》、《慶賀于潤洋教授八十華誕學術文集》(與王次炤合作)、《循著悲情肖邦的步履遙望肖邦悲情——于潤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關問題學術研討會文集》、《音樂學寫作教程》、《瓦格納與〈尼伯龍根指環(huán)〉》、《音樂學寫作工作坊十年集》3冊、《樂正聲和——〈文匯報〉特約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yè)評論集》(與孫月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