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個規(guī)定——不奉圣旨擅入軍機處者斬,即使是親王也不例外。
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奉詔進京,商議官制改革。他走到軍機處的臺階底下時,說什么也不肯再往前多邁一步了。張之洞之所以那么大的官都不敢邁一步,是因為他不是軍機大臣,不能進入軍機處。慶親王奕劻是軍機大臣,他對張之洞說:“干嗎呢你,腿抽筋了?快來呀?!?奕劻天天走,習(xí)慣了,沒覺得進軍機處有什么不合適,可張之洞懂規(guī)矩,因為世宗皇帝遺訓(xùn),沒命令敢進來就宰了你。
軍機大臣平時早上三點多鐘起床,然后到軍機處值班?;实垡话闫唿c鐘起床,清朝的皇帝一個個都精力旺盛,像康熙、乾隆可以整宿都不睡覺,一直看書。清朝的皇帝都勤政,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清朝的軍機處都快設(shè)到寢宮里面了。寢宮里面住著的是皇帝、皇帝的家人以及伺候皇帝和皇帝的家人的人。這么說來,軍機大臣的地位其實跟宮女、太監(jiān)差不多。清朝軍機大臣的地位相當(dāng)于明朝的宰相,但實際上和皇帝的大秘書差不多?;实鄄灰欢刻於忌铣瑓s每天一定要見軍機大臣?;实垡徽f叫起兒,就是叫軍機大臣;要是說六部九卿都來,那就是叫大起兒。軍機處一設(shè)置,議政王大臣會議就名存實亡。軍機處一直到1911年才裁撤。
軍機處這么重要的一個機構(gòu),在清朝卻不是法定機構(gòu),《大清會典》里都不見有記載。它就是一個臨時機構(gòu)。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因西北軍情緊急,設(shè)立軍機處,三年后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軍機處負責(zé)每日覲見皇帝,商議處理軍務(wù)。
軍機處的設(shè)置使中國專制主義皇權(quán)達到了頂峰。電視劇里面和珅與紀曉嵐的那些事兒演得多,紀曉嵐見了皇上稱臣,和珅稱奴才。旗人稱奴才,漢人稱臣。能稱奴才的,那證明是皇帝的家里人,這是愛稱,稱臣是皇帝跟你有些見外。
中國古代的君臣關(guān)系發(fā)展到清朝變成了主奴關(guān)系。乾隆想要漢人也稱奴才,但漢人比較重面子,漢官就是不干,反彈比較大。乾隆只得恨恨作罷,下了一道圣旨,意思是說:你們雖然稱臣,但跟奴才是一樣的,你們別給臉不要臉,說你咳嗽還真就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