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案例
毛豆在家就是“小皇帝”,家里的大人都圍著他轉,什么事情都以他為中心,而他也樂于指揮父母。但這樣的親子關系真的有利于毛豆的健康成長嗎?毛豆的父母有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個巨大的錯誤呢?(案例選自兒童教育節(jié)目《超級育兒師》)
大眾困惑
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是“4+2+1”的模式,即4位老人、2位家長和1個孩子,孩子自然就成了家庭的中心,所有人都圍著他轉,而孩子也理所當然地習慣了這種親子關系??墒?,這樣的親子關系并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那么,什么樣的親子關系才是優(yōu)質的?作為父母,又該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呢?
王曉麗老師建議
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系與世間其他的關系有一個截然的不同,那就是:親子關系是走向分離的,親子關系的目標是孩子的成長、獨立。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一定是讓孩子具備獨立與成長的能力。每一個生命都具有自我成長的力量,對于許多事情,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有機會去做。當然,對于父母來說,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把成人最拿手的事情做得亂七八糟,難免手癢、心癢,要幫孩子做好;但對孩子來說,這個亂七八糟的做事過程正是成長的機會。在孩子嘗試自己穿衣、吃飯、收拾玩具、探索玩具的時候,我們閉上嘴,控制手,站在旁邊,靜靜地、微笑著注視。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的注視和微笑就是對他們最好的鼓勵;當孩子成功做到時,我們的注視和微笑就是最好的“看見”!
而作為父母,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尤其是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快,父母工作繁忙,這個話題就更有必要了。
高質量陪伴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父母要“人在、心也在”,放下手機、放下工作,既放下外界的紛雜,也放下內心的波瀾,陪孩子玩耍;第二個層次,父母應尊重孩子的“經歷”,高質量的陪伴不是說過、教過,而是默默地觀察、尊重且陪伴著孩子去理解他人生經歷的種種現(xiàn)象,去度過他情緒的歡喜悲傷;第三個層次,父母給孩子最高境界的陪伴一定是做好自己,讓自己情緒平和、思維靈活、心態(tài)開放,愿意學習、成長,做一個善良、寬容、智慧、有趣的人,父母活出孩子欽佩的樣子,在精神上才能擔當對孩子的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