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華
上作文課時,很多老師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常常覺得無話可寫,不知道從哪里下手;要么就是記流水賬,或者干脆抄襲范文?!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呢?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有序觀察
學生寫作文要做到內(nèi)容連貫、語言流暢,就必須要按順序觀察。觀察順序主要有三種: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例如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時間順序,例如事物在季節(jié)、早晚等不同時間的變化;空間順序,例如由遠及近、從上到下、從局部到整體,以及觀察位置的變化等。例如,五年級第一單元的作文教學,要求學生寫校園的一處或幾處景物。在教學生寫作文之前,我特意帶領學生觀察了校園的景物,除了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景物的特點外,還讓學生掌握觀察景物的順序。寫作文的時候,學生確定了寫作的景物,我又讓他們思考:由一處景物轉換到另一處景物時,我們應該怎樣過渡,才能使文章內(nèi)容前后連貫。學生經(jīng)過思考,想出了“樹木的下面是花壇”“花壇的旁邊是操場”等過渡句。作文也因此顯得連貫不少,流暢多了。描寫局部的景物時,我同樣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例如,在描寫校園的樹木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后,指名學生說出自己是按什么樣的順序來觀察、來描寫的。其余學生聽后,集體進行評議,最后老師進行小結。經(jīng)過指導,學生寫出的作文層次清楚,通順連貫。
二、仔細觀察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差,觀察常常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淺嘗輒止,對于事物的細節(jié)、最能反映事物本質(zhì)的特點,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就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必須認真仔細,努力去發(fā)現(xiàn)事物與眾不同的特點。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經(jīng)常指導學生采用對比的觀察方法,去發(fā)現(xiàn)事物的異同和變化,從而抓住其特點。
例如,在寫秋天的校園、描寫校園里的樹木時,大部分學生都是這樣寫的:樹葉全都變黃了,飄飄悠悠地落下來,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華麗的金黃地毯……學生把所有的樹木都當成了一種樹木來寫,無視南方地區(qū)的氣候特點,無視樹木的差異,既不符合實際,又造成了作文中“千人一面”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認真觀察所有的樹木,特別是落葉的和不落葉的,落葉樹木的南面和北面,又有什么不同。學生根據(jù)我的指導進行仔細觀察和描述,終于抓住了樹木的基本特點,寫出了落葉的樹木只是部分樹葉變黃了,北面的黃葉比南面的要多;而那四季常青的樹木,葉子也較夏季不同:“顯出綠得發(fā)黑的顏色”“如同那青色的巖石一般堅硬”……這樣,學生在描寫時,就準確得多了,注意到了事物的不同特點,不會再鬧前面的笑話了,作文也顯得真實多了。
經(jīng)過訓練,學生在把握事物特點方面,大有進步,寫作內(nèi)容也較以前具體多了、生動多了。
三、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
學生要想把作文寫得生動形象、有感染力,還必須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為了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我曾把學生帶到學校的花壇邊,指著盛開的菊花問:“菊花有幾種顏色?”學生很快回答:“紫色、黃色和白色三種?!蔽医又鴨枺骸澳阌X得這些不同顏色的菊花,分別跟什么東西相似,請大膽地想象?!睂W生都積極地進行思考,展開聯(lián)想,他們的回答讓我感到滿意,作文里也出現(xiàn)了許多讓我滿意的句子。例如:“花壇里開得最熱鬧的要數(shù)菊花了。在寒氣襲人的秋風中,菊花驕傲地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和那頑強的生命力。它們有的熱情似火,賽過天邊的晚霞;有的燦爛如金,在陽光下閃動著耀眼的光芒;有的冰清玉潔,比雪更白,比玉更純……”
由此可見,只有引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合理想象,并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會形象生動。
總之,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