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姚桐斌出生在江蘇無錫黃土塘鎮(zhèn)。他讀書十分用功,高中畢業(yè)時,在江西全省會考中取得個人總分第一名。他報考了五所大學均被錄取,選擇了當時遷往貴州平越的交通大學(現(xiàn)西南交通大學)。姚桐斌上大學時勤工儉學,為校方做些打掃試驗室、分發(fā)郵件等工作,還為一名高中畢業(yè)生補習物理,以補助生活費。
1945年,姚桐斌以全班總評第一的成績獲得學士學位。1946年,一心深造的姚桐斌趕上抗戰(zhàn)勝利后第一次公費留學考試的機會。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英國伯明翰大學,師從國際鑄造學會副主席、該校終身教授弗·康德西博士,研究液態(tài)金屬凝固過程。這里學術(shù)氣氛濃厚,科研和工業(yè)生產(chǎn)緊密聯(lián)系,是姚桐斌最為滿意的,但生活費用的重壓也無情地向他逼來。由于國民黨政府的垮臺,1949年姚桐斌已沒有公費,只好把兩年的費用勻作四年使用。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仍然于1951年獲得冶金學博士學位。
1952年1月,姚桐斌在英國倫敦帝國科技學院任實習指導員,并繼續(xù)深造,1953年即從該學院畢業(yè),并獲又一學位,同時還在該學院任教和做研究工作。
在英國留學時,姚桐斌組織參加了進步的“中國科學者協(xié)會英國分會”和“中國留英學生總會”的工作并擔任過留英學生總會主席等職務。他到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宣傳新中國蒸蒸日上的情況,引起了英國政府的注意(英國當時未和我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
一天,姚桐斌接到倫敦警察廳的通知,要他限期離開英國。這時,世界首席鑄造學教授依·皮沃斯基聽到此事,邀請姚桐斌去聯(lián)邦德國亞琛大學工作。
1954年初,姚桐斌即赴亞琛大學報到。他扎實嚴謹?shù)膶W術(shù)基礎和工作作風給同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亞琛大學期間,姚桐斌寫過多篇關(guān)于金屬粘性及流動性的論文,并自制儀器研究金屬粘性,他的工作獲得了好評,被好幾個國家的大學邀請講學。但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宣傳社會主義祖國,他要讓人們在了解他的學術(shù)觀點的同時也了解新中國。在此過程中,姚桐斌自己也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受到了黨的教育,并且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1957年,姚桐斌應召回到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