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虎
扶貧手記(組詩)
楊建虎
我扶貧的村子
在我們省的最南端
它是中國馬鈴薯之鄉(xiāng)、中國西芹之鄉(xiāng)、中國文學之鄉(xiāng)的一部分
許多時候,我會和這些親愛的蔬菜、莊稼握手言歡
也會和這里的詩人作家小酌幾杯
穿過葫蘆河的兩岸
我會搜尋人間道義和天地大美
我扶貧的村子
還有飼料加工廠和煤炭交易市場
我會看到忙碌的人們
將玉米秸稈、苜蓿等加工成飼料
將煤炭分類、包裝
運向更遠的地方
我扶貧的村子
離甘肅靜寧很近
一腳跨過田埂
就會踏進另一個省的土地
有時我會想——
不遠處的靜寧縣城里
那幾個詩歌兄弟
你們過得好嗎
第一次去村里
就去了范龍龍家
那是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
狗吠聲聲,我們被他迎進屋子
聽他說自己的養(yǎng)驢經(jīng)
之后便聽到后院的驢叫
使村莊的夜晚更加空曠
范龍龍每年養(yǎng)驢200多頭
還成立了寶康養(yǎng)殖合作社
為了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
我們一起理思路、爭項目、跑貸款
如今,一個年出欄千頭肉驢的養(yǎng)殖基地已開工建設
4座標準化養(yǎng)殖大棚已搭建完成
這是一個貼著地面行走的農(nóng)村青年
他熟稔驢的聰明和忠誠
他將自己的鄉(xiāng)村緊緊擁抱
我扶貧即將結束時的最大愿望是——
幫他再落實100萬元的缺口資金
每到晚飯后。村部大院里
村民們吹拉彈唱
秦腔、舞蹈、曲藝、民歌
會帶著喜怒哀樂
淳樸而渾厚——
將單純的情愫氤氳開來
有弦歌風范,也有寬大袍袖
這些植根民間的花朵
在熱氣騰騰的晚飯之后
成為農(nóng)人精神上的大餐
尤其是我們單位投資建設了村多功能文化活動室后
避開雨天和寒冷
依然可以看到文藝隊的表演
農(nóng)閑時節(jié),他們還會走州過縣
去參加一些演出、比賽
讓自己高興起來
這是一位村民的表白
也是農(nóng)村精神文化的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