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建筑》的介紹,及建筑師發(fā)表在《中國建筑》文章之觀察

        2017-12-27 12:38:59黃元炤
        世界建筑導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建筑師建筑設計

        (文/圖)黃元炤

        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建筑學研究中心,中國(近、當代)建筑歷史研究與觀察家,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設計藝術(ADA)研究中心——中國現(xiàn)代建筑歷史研究所主持人

        《中國建筑》的介紹,及建筑師發(fā)表在《中國建筑》文章之觀察

        (文/圖)黃元炤

        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建筑學研究中心,中國(近、當代)建筑歷史研究與觀察家,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設計藝術(ADA)研究中心——中國現(xiàn)代建筑歷史研究所主持人

        1.《中國建筑》16開,封面有插圖片和文字

        2.“中國建筑”四字是由毛筆書寫的藝術字體

        3.目次采用橫向由上至下排列,由左往右閱讀

        4.刊有詳細的征求著作的簡章,對投稿文章有具體要求

        5.廣告索引,包括有磚瓦廠、鋼廠、油漆行、營造廠、水電公司、陶器公司、五金工廠等廣告信息

        6.版權頁說明著雜志的定價,詳列卷號、期號及出版日期、出版方、出版方地址

        1.《中國建筑》的介紹

        建筑師發(fā)起,民辦性質(zhì)

        除了《建筑月刊》,同時期另一本建筑專業(yè)雜志《中國建筑》也出刊,由中國建筑師學會創(chuàng)辦,屬于民辦性質(zhì)。與《建筑月刊》由一群營造業(yè)負責人(營造家、工程師、監(jiān)工員)操盤不同,《中國建筑》則由一群建筑師發(fā)起,兩本雜志的編輯團隊、成員不同,內(nèi)容也各異。

        國外的學習與實踐經(jīng)驗,建筑師權益之維護

        20世紀初,國門漸開,許多人為了接收與學習外面世界先進的資訊與知識,紛紛自費或受資助出國留學,這其中包括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分布在歐美各國,接受當?shù)馗咝=ㄖW教育培養(yǎng)。有的在學期間在當?shù)厥聞账?、工程公司實習,等到畢業(yè)后,也在當?shù)毓ぷ饕欢螘r間,如莊俊待了4年(1910—1914年),呂彥直待了7年(1914—1921年),范文照待了3年(1919—1922年),張光圻待了7年(1916—1923年),巫振英待了6年(1915—1921年)。所以,他們既有學校教育背景,也有建筑實踐經(jīng)驗。他們經(jīng)由在國外的實踐與交流,更多了解了當時國外建筑的相關資訊,如材料、技術、工法、管理、估價、法規(guī)、細則等,當然也包括關于建筑師權益的維護,了解到建筑師學會的相關事宜。

        成立之初暫緩、時機成熟、學會成立、改名、設立分會

        20世紀20年代初,最早一批出國留學的中國建筑師(莊俊、呂彥直、巫振英、范文照、張光圻等)相繼回國,他們在國外學習了現(xiàn)代建筑師的執(zhí)業(yè)理念,有感于當時中國建筑界缺少為中國建筑師發(fā)聲的團體,為打破由原本洋人建筑師壟斷設計業(yè)務的局面,便參考國外建筑師學會的組織與用途,急欲成立屬于本國自己建筑師的團體,但因當時建筑師人數(shù)偏少,成立之事暫時停緩。到了20年代中后,中國建筑師回國人數(shù)增加,加上國內(nèi)時局穩(wěn)定(北伐結束,1927年國府定都南京),建筑產(chǎn)業(yè)漸趨興盛,以莊俊為首的建筑師見“成立之事”時機已成熟,便于1927年冬正式成立上海建筑師學會。學會的成立整合了原本零散的建筑師個體,團結業(yè)內(nèi)同仁以形成社會影響力,并提高建筑師的社會地位與知名度,將中國的建筑事業(yè)擠身于國際。1928年,考慮到中國建筑師非僅限于上海地區(qū),遂將上海建筑師學會改名為中國建筑師學會(1928年于國民政府工商部注冊),吸收其他城市的建筑師(劉福泰、盧樹森、劉既漂、劉敦楨、貝壽同、楊廷寶、關頌聲、林徽因、梁思成、朱彬、虞炳烈、陳炎仲、閻子亨等)參加,在全國各地設立分會,以擴大學會的影響力。

        中國建筑師學會是中國近代建筑界最早的機構團體,屬于民間性質(zhì),宗旨在于團結與維護建筑師的合法權利,并期望在學術研究、行業(yè)發(fā)展與宣傳交流等方面發(fā)揮作用。中國建筑師學會會員中莊俊、范文照、呂彥直、李錦沛、董大酉、陸謙受皆曾先后擔任會長與副會長一職。

        學會章程,業(yè)務規(guī)則,學會公守誡約

        中國建筑師學會制定了《中國建筑師學會章程》、《建筑師業(yè)務規(guī)則》及《中國建筑師學會公守誡約》等文件。在《中國建筑師學會公守誡約》中,對建筑師的活動、道德與規(guī)范作了相關規(guī)定,將建筑師定位為“乙方”(設計方),是“甲方”(業(yè)主)的委托與顧問者,是“丙方”(營造廠)的監(jiān)督與指導者,并明令建筑師不得與同行爭奪業(yè)務,不能不合理地接受不符合建筑師地位的設計業(yè)務,不向任何方面收取額外費用等誡約,以改善原本無規(guī)則、無章法的行業(yè)狀態(tài),灌輸與提高建筑師的職業(yè)道德觀。在《建筑師業(yè)務規(guī)則》中,對建筑師的業(yè)務范疇、工作方式、收費標準等內(nèi)容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以此樹立建筑師在社會的整體形象,加大大眾的認同度。

        正會員、仲會員、名譽會員的認定與審核標準

        中國建筑師學會對欲加入的會員也有相關的認定與審核標準,會員需先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分有正會員、仲會員、名譽會員(1933年增設)。正會員需是國內(nèi)外建筑專門學校畢業(yè),且有3年以上實習經(jīng)驗并持有證明書者(屬執(zhí)業(yè)建筑師范疇);需是國內(nèi)外建筑專門學校畢業(yè),且有3年以上專任建筑學教授經(jīng)驗者(屬建筑教師范疇);需有國民政府頒發(fā)的“工業(yè)技師建筑科”登記證書者(屬非科班出身的自學與自營范疇,為沒有建筑學的學歷文憑但又有著至少10年工作經(jīng)驗者而設);辦理建筑事項有改良或發(fā)明之成績,或有特別著作,或具有相當資格“經(jīng)理事部”審查合格者(屬建筑歷史學家、理論家及建筑經(jīng)營管理者范疇,對建筑事業(yè)有特別貢獻者)。仲會員需是國內(nèi)外建筑專門學校畢業(yè),尚未有3年以上實習經(jīng)驗之資格者;在國內(nèi)大學與高等工業(yè)專門學校畢業(yè),具有5年以上建筑經(jīng)驗者;在建筑界服務具有充分經(jīng)驗,“經(jīng)理事部”審查及格者。

        正會員享有會員權利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仲會員則不享有,但可出席學會所舉辦的各項會議,并可被委任各委員會之成員。入會之會員需繳納入會費及日常會費。

        正會員留美居多,其次留歐

        據(jù)1930年《中國建筑師學會會員錄》所列,當時正會員已發(fā)展至33人,仲會員16人。到了1932年,正會員發(fā)展至39人,仲會員沒增加,1933年增設名譽會員2人——(朱啟鈐、葉恭綽)。在正會員的39人中,有37人有著國外學歷,以留美居多,共29人(莊俊、呂彥直、范文照、張光圻等),其次是留英2人(黃錫霖、陸謙受),留法2人(劉既漂、李宗侃),留德2人(貝壽同、奚福泉),留比1人(蘇夏軒),留日1人(劉敦楨),而有2人是國內(nèi)學歷(楊錫镠、莫衡)。以上多數(shù)是執(zhí)業(yè)建筑師,部分是建筑教師及有特別貢獻者(劉福泰、劉既漂、劉敦楨、貝壽同、譚垣、林徽因、梁思成)。

        仲會員國內(nèi)學校培養(yǎng)或自學出身

        仲會員則大部分是國內(nèi)學校培養(yǎng)或自學出身,、有的在工務局工程科任職(周曾柞),有的在總理陵園(南京)工作(楊光熙),有的在事務所或建筑公司工作(浦海、卓文揚、張克斌、顧道生、丁寶訓、楊錦麟、陳子文、趙璧等),有的在地產(chǎn)公司工作(許瑞芳),有的在高校任教(濮齊材、劉寶廉)。

        組織委員會

        中國建筑師學會依照會務發(fā)展,組織多個委員會,1932年度的委員會成員有:①會所籌備委員會:陸謙受、趙深、陳植;②籌備會所工作委員會:童寯、楊錫镠、董大酉;③出版委員會:楊錫镠、童寯、董大酉;④計劃芝加哥中國館委員會:徐敬直、童寯、吳景奇;⑤編制章程表式委員會:范文照、楊錫镠、朱彬;⑥建筑名詞委員會:莊俊、楊錫镠、董大酉。

        召開年會、介紹新會員、委員會成員報告會務、討論相關事件與議決、選舉下期職員

        中國建筑師學會每年召開1次年會。在1933年1月12日召開的年會中,到會有陸謙受、吳景奇、楊錫镠、薛次莘、巫振英、奚福泉、楊廷寶、羅邦杰、孫立己、董大酉、林澍民、范文照、莊俊、李錦沛、趙深、陳植、童寯?shù)葧T,主席為趙深。會上先介紹新會員(顧道生、黃元吉、楊潤玉、李惠伯、王華彬、浦海、張克斌、丁寶訓等),并頒其證書,后由委員會成員報告會務事項:①會所籌備委員陳植報告;②會記陸謙受報告財政狀況;③籌劃會所工作委員童寯報告;④出版委員會楊錫镠報告;⑤設計芝加哥博覽會中國館委員會徐敬直報告;⑥編制章程表式委員會范文照報告;⑦建筑名詞委員會莊俊報告。同時并討論相關事件,如:陳植提議修改本會會費案,議決是將原入會費定為25元、常年費10元、經(jīng)常費每月3元;董大酉提議暫時取消本會仲會員案,議決為暫時不提。接著,選舉下期職員,如:會長董大酉,副會長莊俊,書記楊錫镠,會記陸謙受,理事范文照、李錦沛、趙深、巫振英、羅邦杰。會完合影。

        1934年年會

        中國建筑師學會在1934年3月26日召開年會,到會會員有童寯、陸謙受、奚福泉、趙深、李錦沛、巫振英、張克斌、吳景奇、哈雄文、羅邦杰、陳植、莊俊、楊錫镠、浦海等會員。新會員是伍子昂。主席為董大酉。會上報告事項有:①會長董大酉報告一年來會務狀況;②書記報告一年來本會對外往來文件提要;③理事長莊俊報告一年來本會發(fā)展情形;④會計陸謙受報告一年來會計狀況;⑤各委員會報告一年來各委員會工作狀況。之后,由委員提出討論事項,包括有趙深提議取消仲會員案,議決為暫不取消;有趙深提議中國建筑師學會所在之通訊處(大陸商場)開支浩大,對會務進展無任何用處,擬行取消,議決為會所準取消,另覓新地點;有童寯提議本年以前所有一切委員會宣布解散,另行組織,議決通過;理事會提議凡會員無故不到會,且持續(xù)3次以上,在年會上通過取消其會員資格,議決通過。最后,改選新職員,下屆會長莊俊,副會長李錦沛,會計奚福泉,書記童寯,理事董大酉、趙深、巫振英、陳植、楊錫镠。

        《中國建筑》

        中國建筑師學會于1932年11月創(chuàng)辦《中國建筑》雜志,辦刊目的是宣傳與記錄中國近代建筑相關方面的學術研究、建筑業(yè)發(fā)展與交流等事宜,刊載最先進之現(xiàn)代建筑理念,并進而推動展現(xiàn)建筑學教育之成果與事業(yè)之發(fā)展。原《時事新報》主編許窺豹曾編輯《中國建筑》創(chuàng)刊號,但由于許窺豹發(fā)生問題,未能繼續(xù)負責編輯事宜(《中國建筑》于第1卷第1期首頁刊載人員變動啟事),后由中國建筑師學會派專員繼續(xù)負責雜志之出刊,由出版委員會:楊錫镠、童寯、董大酉負責此項工作,而楊錫镠從《中國建筑》第2卷(1934年)起開始專職任《中國建筑》雜志的發(fā)行人,有一陣子暫停建筑師業(yè)務。

        內(nèi)容

        《中國建筑》為16開本,綠皮。封面有圖片和文字,其上方有一排斗栱的符號裝飾,中間是每期更換的建筑局部、細部或單品等圖片。封面上的“中國建筑”四個大字毛筆書寫,字體每期不同,附有“THE CHINESE ARCHITECT”英文名,標示“中國建筑師學會出版”九個小字及卷號、期號。若當期為重要項目之??饷鏁右宰⒚鳎缒暇┲醒塍w育場??⑸虾J姓乜?。封底多為廠家的廣告頁,或其相關工程項目施工圖,或施工中與完工照片,如陸根記營造廠(第1卷第1期),西摩路新式四層鋼骨公寓為陸根記營造廠最近承造工程之一(第1卷第3期),極司非而路新建中國銀行行員宿舍工程第二期攝影是陸根記營造廠最近承造工程之一(第1卷第4期)。此封面模式曾經(jīng)過數(shù)次改版,上述所說的第一套模式用于第1卷第1期到第6期,到了第2卷,封面改版,灰白皮,去掉了圖片,只余文字,整體上用黑白、藍白與綠白對比來強調(diào)更簡單、更直接的表述形式?!爸袊ㄖ彼膫€大字位置與形式不變,白底黑字,“THE CHINESE ARCHITECT”英文名移至封面上方,取代斗栱符號,黑底白字,卷號、期號移至封面下方,也是黑底白字。而斗栱由一排變?yōu)閱谓M,置于封面右下角,飾以朱紅色,下方附上出版日期。而在封面左下方則附上“內(nèi)政部登記證警字第XXXX號、中華郵政特準掛號認為新聞紙類”等小字。之后,封面又改版,去掉對比,只以文字表述,而“THE CHINESE ARCHITECT”書寫得更藝術性。

        《中國建筑》內(nèi)容以文本與廣告構成,廣告頁穿插在每期前后數(shù)頁,包括有磚瓦廠、鋼廠、油漆行、營造廠、水電公司、陶器公司、五金工廠等廣告信息,之后才是文本內(nèi)容。

        《中國建筑》廣告頁之后是目次,采用橫向從上至下排列,由左往右閱讀,目錄首頁上方第一排為“中國建筑”四字,接著是卷號、期號及出版日期,目次從第1卷第2期開始分著述與插圖,標題文字在左,作者名(設計方、譯者名)與頁碼在右,中間以點線聯(lián)系。目次翻頁之后是“卷頭語”,由編者所撰寫,接著進入到文本(著述與插圖)的實質(zhì)內(nèi)容。

        《中國建筑》文本的著述部分,內(nèi)容包括有重要項目之設計經(jīng)過與建筑概述、個別項目之介紹、項目計劃大要及圖樣、項目落成記、專文連載、史論文章、譯文、高校建筑系介紹及學生習題、事務所附設夜校學生習題、房屋設備、訴訟案件、房屋請照事宜、建筑文件、建筑章程、建筑規(guī)則、答問欄、制圖畫法、結構設計、會務報告等。其中《中國建筑》中的“建筑文件”、“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上海市建筑房屋請照會記實”、“房屋聲學”、“建筑正軌”、“建筑幾何”、“鋼骨水泥房屋設計”、“中國歷代宗教建筑藝術的鳥瞰”、“鋼骨水泥房屋設計”、“建筑用石概論”、“建筑投影畫法”、“實用簡要都市計劃學”等稿件屬于連載性質(zhì),傾向于專欄的意義,成為組成《中國建筑》文本中重要的部分。

        《中國建筑》文本的插圖部分,通常是跟隨著著述內(nèi)容所附屬或補充的相關圖幀,有重要項目實地攝影及設計圖案(譚故院長陵墓、首都中央體育館、上海金城銀行、上海中國銀行虹口分行、上海清心女子中學校、上海恒利銀行、常州武進醫(yī)院、上海市政府、百樂門大飯店、北平仁立公司、青島交通銀行、大上海大戲院、金城大戲院、中央醫(yī)院、上海市歷屆殉職警察紀念碑、聚興誠銀行南京分行、南京衛(wèi)生設施實驗處、上海運動場、上海體育館、上海游泳池、上海運動場、上海廣東銀行、上海新式住宅新華一村等),有個別項目實地攝影及設計圖案(鄭相衡先生住宅、偉達飯店、總理銅像、蕭特烈士之墓、愚谷邨里弄建筑、外交賓館等),有個別文章攝影及圖案(大德路何介春先生住宅內(nèi)部建筑、八仙橋青年會內(nèi)部建筑、內(nèi)部裝飾設計、建筑文件、白馬寺、中國宗教建筑插圖等),有展覽會實地攝影及設計圖案(支加哥博覽會),有建筑師攝影作品(滁州瑯琊山古剎),有高校建筑系學生習題圖案(東北大學建筑系、中央大學建筑系、滬江大學商學院建筑科),有事務所附設夜校學生習題圖案(華蓋建筑事務所)。

        自于1935年第3卷第2期后《中國建筑》文本作了大更動,原本的各類文章與專欄數(shù)量大幅降低,整本雜志改為以刊登與介紹建筑師(會員)的設計圖案與建成作品為主,猶如是一本建筑師的專輯,包括有董大酉、華蓋建筑(趙深、陳植、童寯)、凱泰建筑(黃元吉、楊錫镠)、莊俊、范文照、李錦沛、中國銀行建筑科(陸謙受、吳景奇)、李英年、奚福泉、華信建筑(楊潤玉、楊元麟、楊錦麟)等。

        《中國建筑》文本之后是訂閱雜志、廣告價目表及版權頁的說明。

        7.新通公司

        8.東方年紅電光公司、美商約克洋行

        9.中國石公司

        10.中國聯(lián)合工程公司

        11.瑞昌銅鐵五金工廠

        12.長城機制磚瓦股份有限公司

        訂閱雜志中說明訂閱方式、更改地址與查詢雜志。其中訂閱方式標示讀者如欲訂閱需標明卷號與期號,及共計多少金額與地址,《中國建筑》雜志發(fā)行部將依照讀者提供信息寄予。若讀者長期訂閱雜志,一旦原先讀者所給的地址有變更,則可以將變更地址回復給《中國建筑》雜志發(fā)行部,以作變更。當讀者未收到雜志,也可向《中國建筑》雜志發(fā)行部查詢,可事后補寄。

        廣告價目表與版權頁同在一半頁。廣告價目表說明各頁面所需之廣告價目,封底外面全頁為每期100元,封面里頁為每期80元,卷首全頁為每期80元,封底里面全頁為每期60元,普通全頁為每期45元,普通半頁為每期25元,普通1/4頁為每期15元。廣告的制版費另加,用白紙、黑墨印刷,若須彩色,價目另議。廣告連登多期,價目將從廉。

        版權頁標有《中國建筑》雜志的定價,零售每冊大洋5角,若要預定的話,半年6冊大洋3元,全年12冊大洋5元,而郵費分國內(nèi)外價目,國外每冊加1角6分,國內(nèi)預定者則不加郵費。從第2卷第1期開始,因制版印刷張數(shù)增多及篇幅加厚,裝訂耗時,所以定價調(diào)高為零售每冊大洋7角,若要預定的話,半年6冊大洋4元,全年12冊大洋7元,郵費不變。

        版權頁同時詳列《中國建筑》的卷號、期號及出版日期,出版方中國建筑師學會,出版方地址上海南京路大陸商場4樓427號?!吨袊ㄖ匪献鞯挠∷⒄哂羞^1次更換,從創(chuàng)刊號到第1卷第3期為國光印書局(上海新大沽路南成都路口,電話33743),第1卷第4期之后都為改“美華書館”(上海愛而近路3號,電話42726)。美華書館是中國近代設備最新穎、利用最先進的活字排版、機械化印刷的印刷廠,設中英文排字部、鑄版部、印刷部、裝訂部、倉庫等,備有多座大型滾筒印刷機,以及其他各類印刷機,

        《中國建筑》在第1卷第4期的封面里頁刊有詳細的征求著作的簡章,對投稿文章有具體要求,如應征之著作,一律用中文書寫,文體不拘,但須著名新式標點符號,翻譯文章中的深奧專有名詞需將原文寫出,原文置于括號中,附在譯名之下;應征之文章,原創(chuàng)與翻譯皆可,若是譯文,需加列出原文之書名、出版日期及原著者名;應征之文章,分有長、短篇兩種,長篇字數(shù)在5000字以上,短篇字數(shù)在1000字以上、5000字以下;應征之文章一經(jīng)選用,除了在雜志上發(fā)表外,也會贈酬金,若不愿受酬者,將贈雜志半年或全年;而酬金計算以篇數(shù)計,短篇者每篇由5元起至50元,長篇者每篇由10元起至200元,當文章發(fā)表后,酬金將以專函通知酬金數(shù)目,而文章之版權將為雜志社所有,作者不能再在其他任何出版品上登載;未選中之文章,雜志社概不保存與退還,若需退還者,需預先聲明,并自行支付退還之郵資;應征之文章,雜志社將掌有選用及贈酬之權利,同時雜志社也可依內(nèi)容與版式需求增刪修改;應征者需將文章用楷書書寫清楚,不得污損模糊,并需蓋作者本人之圖章,以便領酬時核對,在信封上需將姓名及地址詳細寫明,郵寄至雜志社編輯部,不得寄交他人轉投。

        出版委員、專職雜志發(fā)行人

        楊錫镠1929年加入中國建筑師學會,1933年與童寯、董大酉一同出任《中國建筑》雜志的出版委員,1934年專職任《中國建筑》雜志的發(fā)行人,所以,自第2卷第1期,在版權頁上增列發(fā)行人楊錫镠,出版方改為編輯及出版《中國建筑》雜志社。到了第2卷第4期,在版權頁上又將編輯及出版分列,出版為中國建筑師學會,編輯為《中國建筑》雜志社。從第2卷第1期開始,因原地點上海南京路大陸商場辦公不便,雜志社遷到上海寧波路上海銀行,出版方地址也變更為(上海)寧波路上海銀行大樓405號。而中國建筑師學會也于1934年6月6日遷到上海香港路銀行公會108號辦公。

        《中國建筑》從1932年11月發(fā)行創(chuàng)刊號,1933年7月發(fā)行第1卷第1期,到1937年4月停刊,共出版30期,基本上按月發(fā)行,只在1934年10月第2卷第9、10期及11月第2卷第11、12期發(fā)行合刊,之后,由于時局動蕩,出版較不順暢,稿件征集不易,常有延期出版的狀況及制版印刷費時等問題,自1936年后,取消按月發(fā)行的方式,改不定期出版,將卷號與期號改為只標注期號,如1936年第24期、1936年第25期、1936年第26期、1936年第27期,1937年只發(fā)行2期(28期、29期),終因戰(zhàn)亂而???。

        獲得中國近代建筑界的關注與好評

        《中國建筑》發(fā)行后,由于當時關于此類建筑專業(yè)的雜志甚少,又因取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文章質(zhì)量高,圖樣效果好,印刷精良,從而獲得中國近代建筑界的關注與好評,訂購者相當踴躍,代售處常銷售一空,效果奇佳。

        2.部分建筑師發(fā)表在《中國建筑》文章之觀察

        第一代的建筑雜志

        《中國建筑》雜志創(chuàng)刊以來內(nèi)容偏重于建筑項目的介紹與評論、建筑思想的研討、設計施工的概況、建筑資訊的傳達等,舉凡一線活躍的建筑師都有在《中國建筑》上發(fā)表過文章,如:范文照、董大酉、趙深、石麟炳、劉福泰、鐘熀、張鏞森、唐璞、戴至昂、王進、徐鑫堂、楊錫镠、何立蒸、盧毓駿、過元熙、陸謙受、吳景奇、楊大金等。所以,可以客觀地認定,《中國建筑》是20世紀中國建筑界第一代的建筑雜志。

        中國建筑師學會創(chuàng)辦初期的核心團隊中,皆留美,有的是同學與同事關系,有的也有著業(yè)務合作上的關系,這都是他們共同創(chuàng)辦中國建筑師學會的重要原因。

        同學與同事關系,參賽相互結識

        莊俊畢業(yè)于伊利諾伊大學建筑工程系(1910—1914),在學期間,曾積極參與留美中國學生會的活動,回國執(zhí)業(yè)后,再率清華學生(100人)赴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建筑(1923—1924),回國后,在上海自辦事務所,幾年后,莊俊已是設計銀行建筑的翹楚,在業(yè)界享有高度的名氣。張光圻與巫振英都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建筑學院(張1916—1920年,巫1915—1920年),回國后,兩人又同在上海六合貿(mào)易工程公司任建筑師(張1923—1927年,巫1923—1929年),所以,他倆既是同學,也是同事。呂彥直畢業(yè)于康乃爾大學建筑系(1914—1918年),回國后執(zhí)業(yè),因在中山陵與孫中山先生紀念堂、紀念碑的設計競賽中獲首獎,而名氣大漲。范文照畢業(yè)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1919—1921年),回國執(zhí)業(yè)后,在上海允元公司(Lam Glines & Company)建筑部任工程師(1922—1927年),他也參加了中山陵的設計競賽獲第二名,在孫中山先生紀念堂的設計競賽中獲第三名。因參加競賽的原因,呂彥直與范文照便結識。

        中國建筑師學會緣起

        范文照在《中國建筑》創(chuàng)刊號中發(fā)文闡述了中國建筑師學會的組成與緣起,講述了幾位核心團員如何組織學會(“中國建筑師學會緣起”,《中國建筑》,創(chuàng)刊號,1932-11)。而在中國建筑師學會創(chuàng)辦的前夕,范文照在上海自辦事務所(1927)。

        前后期同學關系、同事關系、項目關系

        而曾在范文照事務所工作的趙深,是范文照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的學弟,他也參加了中山陵的設計競賽,獲名譽獎第二名(是唯一一位來自境外的應征者,當時趙深還在國外,1927年回國)。他的優(yōu)異設計能力受到范文照賞識。在進入范文照建筑師事務所工作前的趙深,在歐游回國后,曾被李錦沛介紹給阿瑟?阿當姆森(Arthur Q Adamson),任美國基督教青年會駐上海辦事處建筑處建筑師,李錦沛、趙深在業(yè)務上有了第一次的搭幫。之后,李錦沛自辦事務所,而趙深進入范文照事務所工作,兩家事務所因彼此的聯(lián)系和責任關系便共同負責先前未完成的項目(原上海八仙橋基督教青年會大樓)。因此,趙深與范文照、李錦沛3人關系密切,李錦沛之后也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建筑師學會。

        致發(fā)刊詞,創(chuàng)辦雜志的初衷明義

        剛入范文照事務所工作的趙深,經(jīng)范文照與莊俊介紹加入中國建筑師學會,幾年后,1931年趙深離開范文照事務所1931年,自辦趙深建筑師事務所。1932年,趙深在年會上被選舉為會長,并任會所籌備委員會委員,同年年底,中國建筑師學會創(chuàng)辦《中國建筑》雜志,趙深在創(chuàng)刊號上致發(fā)刊詞,闡述創(chuàng)辦之初衷明義。文中寫到“......自總理陵園,上海市政府新屋等征求圖樣以后,社會一般人士,始矍然知世尚建筑學與建筑師之地位,而稍稍加以注意矣。然在物質(zhì)文明落后之中國,是特建筑界一線之曙光耳。發(fā)揚光大,貴在同人之共同努力,不容諉卸也。惟念灌輸建筑學識,探研建筑學問,非從廣譯東西建筑書報不為功因合同人之力,而有中國建筑雜志之輯......”以上內(nèi)容說明著建筑學與建筑師因競賽與征求圖樣后,爭取到社會上的認知度,是一道曙光的乍現(xiàn),但這并不夠,需要建筑界人士再共同努力,發(fā)揚光大,不容推諉,灌輸、探研建筑與學問,“廣譯”中外建筑書報,這是創(chuàng)辦《中國建筑》雜志的初衷。而文中又寫到“......凡中國歷史上有名之建筑物......必須竭力搜訪以資探討,此其一;國內(nèi)外專門家關于建筑之作品,茍愿公布,極所歡迎,取資觀摩,絕無門戶,此其二;西洋近代關于建筑之學術,日有進步,擇優(yōu)擇述,借功他內(nèi),此其三;國內(nèi)外大學建筑科肄業(yè)諸君,學有深造,必多心得,選其最優(yōu)者,酌為披露,以資鼓勵,此其四......”以上內(nèi)容說明著創(chuàng)辦的目的,摒棄門戶之見,囊括搜集中外建筑師與建筑學生之作品、建筑之學術,以資觀摩、學習與鼓勵,期望雜志內(nèi)容能集中外建筑之特長,并以發(fā)揚本國固有建筑文化為最大之使命,同時也需建立建筑學上的專有名詞,力求通達與直白的表述。

        13.上海地產(chǎn)大全、馮成記西式木器廠、復昌五金制造廠

        14.振蘇磚瓦公司

        15.“百樂門之崛興”

        16.百樂門舞廳

        17.“彈簧跳舞地板之構造”

        19.建筑合同

        楊錫镠于1929年加入中國建筑師學會,同年在上海自辦事務所,旗下員工有白鳳儀(繪圖監(jiān)工員)、石麟炳(1933—1935,助理建筑師)、蕭鼎華(1934—1936)、俞錫康、孫秉源等。員工部分來東北大學建筑工程系第一、二屆畢業(yè)的學生,白鳳儀與蕭鼎華皆于1932年畢業(yè),石麟炳是1933年畢業(yè),他們都是梁思成、林徽因、陳植、童寯、蔡方蔭回國辦學任教所培養(yǎng)的第一批學生。同時期,楊錫镠承接上海百樂門舞廳的設計。在此項目中,楊錫镠使用了汽車鋼板支托舞池地板,讓人跳舞時,會有振動的感覺,被稱之為“彈簧地板”。建成后,此項目在《中國建筑》第2卷第1號發(fā)表,雜志上刊登“百樂門之崛興”一文,及楊錫镠撰“彈簧跳舞地板之構造”一文。

        “百樂門之崛興”

        “百樂門之崛興”一文主要先闡述項目之成形及過程?!霸诔鞘兄?,因娛樂事業(yè)發(fā)展之必須,與繁榮之聯(lián)系,加上原公共宴舞廳因大華飯廳而沒落,急需大規(guī)模的宴舞廳,便擇地委任楊錫镠承接,設計3月,施工9月,開幕時,嘉賓如云,聲譽春申,執(zhí)宴舞界之牛耳者,將舍此而莫屬?!苯又?,經(jīng)楊錫镠口述設計之經(jīng)過概況。他在承接后,繪制草圖不下10余套,經(jīng)嚴密審查及修改后,方才定案,其設計重點有:①場地——該建筑基地之選擇,施工執(zhí)照之核準,治安與交通之種種問題的解決,如何取得在轉角處設置大門之經(jīng)過(當時警務處反對在轉角上設大門);②內(nèi)部布置——出入口之選擇,因地價經(jīng)濟原因需在一層添設店面出租,增加收入,設置寬大的廚房,以滿足百人以上使用,增設2層以上旅館,另辟旅館部大門;③內(nèi)容范圍——考慮使用的效率將舞廳分為數(shù)部段,添建樓座及宴會室(容納數(shù)10人),據(jù)舞客之多寡而權宜開放樓座與宴會室,樓下容200余座,樓廳容250座,宴會2間各容75座,設大型休憩室,供賓眾憩息候客之用,轉角上燈塔置一圓形休憩室,設男女衣帽室及糖果部定座處,設各個功能設備間(酒排室、音樂臺、演員化妝室、廚房間、冷藏室、備餐室、供飲室等),由專門人才負責舞廳之桌椅布置、音樂臺之分配、侍役之出入,水電煤氣之供給等;④構造——按建筑章程,全為防火材料建造,鋼骨混凝土結構,樓廳一層作“走馬樓式”,樓廳下有支柱、骨架為鋼鐵,慎昌洋行設計,由該行鋼鐵建筑部工程師馮寶齡(交通部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土木工程系學士,康奈爾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曾參與廣州中山紀念堂結構設計工作)全權負責計劃,全部樓廳不用一柱支撐;⑤機械設備——因經(jīng)濟關系,將冷暖氣合并使用,用同一機械及氣管,屋頂進氣,地板下出氣,以暗燈之裝飾,總電線及水管之位置、電話接線間皆按便利與效率之原則布置;⑥材料選擇——除玻璃、金屬、鋼鐵等無國產(chǎn),其余如石料磚料水泥、五金及內(nèi)部裝修材料與配備皆采用國產(chǎn),材料使用前需先繪制詳圖,計算所需數(shù)量,提早向廠家訂購、各項材料需依期到施工現(xiàn)場,不能延遲,工程才能順利進行。

        “彈簧跳舞地板之構造”

        “彈簧跳舞地板之構造”是楊錫镠親自撰寫的文章,專門闡述了百樂門舞廳的彈簧跳舞地板的構造原理。文中以跳舞者的經(jīng)驗說明跳舞地板不能過硬,否則跳久容易疲乏,需有點彈性,地板因而設計得隨著舞者的步伐而輕微地顫動。而如何讓地板可以顫動,楊錫镠說明了他選用哪類彈簧來作地板的材料。他本欲用鋼質(zhì)彈簧地板,但因材料不易取得,且需特別定制,不易掌控其耐久性。于是,他設計了一種懸挑式的木質(zhì)彈簧地板,利用撓度的力學原理,將杠桿與圓軸搭配,有效地轉移地板上的載重,將載重集中在杠桿的兩端。此彈簧地板既經(jīng)濟簡單又實用。

        “建筑文件”、編制章程表式委員會委員、現(xiàn)代標準化的格式

        楊錫镠也在《中國建筑》雜志上以連載式發(fā)表以“建筑文件”為題的數(shù)篇文章。楊錫镠曾是1932年度中國建筑師學會的編制章程表式委員會委員,另兩位委員是范文照與朱彬。委員會是為專門擬定相關建筑說明書與合同而設,將原本各自為政的說明書與合同予以在格式上的統(tǒng)一,建立一種現(xiàn)代標準化的“建筑文件”。之后,楊錫镠便在雜志刊載歷年來所用的說明書與合同,以供建筑師參考使用。

        建筑合同

        在《中國建筑》第1卷1期的“建筑文件”中,楊錫镠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刊載他在上海百樂門舞廳中所用的建筑合同(附建筑章程工程說明書及圖樣各一份),共7頁,由甲方承裕地產(chǎn)公司與丙方陸根記營造廠協(xié)議訂立,合同中規(guī)定了細項,以資雙方信守,如工程范圍、圖樣章程、更改圖樣、造價期銀(分期付款表)、完工期限、工程延遲、災害、保險、權利、工程玩忽、工程保證、保證人、解決執(zhí)爭、遵守合同,最后由保證人與立合同人甲乙丙三方簽名存證。

        建筑章程、施工細則、建造章程

        在《中國建筑》第1卷2期的“建筑文件”中,楊錫镠撰文闡述說明書分為兩部分:一是總綱,一是材料說明與工程進行方式(依不同工程而列)。總綱后稱之為“建筑章程”,材料說明與工程進行方式稱之為“施工細則”。同時刊載他在原上海第一特區(qū)法院中所用說明書之“建造章程”,共8頁,包括有總綱、圖樣與說明書章程、工作范圍、工程師之職權、承攬人之責任、承攬人與工程師之關系、承攬人與業(yè)主之關系等章節(jié),以供建筑師同仁參考。

        工程更改證明書、工程更改證書

        在《中國建筑》第1卷3期的“建筑文件”中,楊錫镠撰文闡述在工程進行中,常因業(yè)主對原圖樣進行更改,而致使承包人成本超支,需“加賬”數(shù)目,而成為甲丙雙方爭端之所在,然建筑師作為乙方,不得不出面調(diào)解,秉公處理,但又易引起甲丙雙方不滿意,而導致爭議訴訟不斷。所以,為了避免更改而導致爭議,需立“工程更改證明書”,更改之要項與相對“加賬”數(shù)目應征得甲丙雙方的同意,并簽字證明,以補合同之不足,也減少無謂糾紛。楊錫镠也刊載他個人習用的工程更改通知書與工程更改證書,各一份。工程更改通知書載明了承造工程更改信息,并命該項工人照所附“更改圖樣”作更改,由建筑師親啟;工程更改證書載明了擬行更改部分、原訂說明書及圖樣、現(xiàn)擬更改為、價值之加減等四項說明,由工程師、立證書人、業(yè)主與承攬人簽字留存證明,一式3份,由業(yè)主、承攬人及工程師各執(zhí)一份存照。

        工程說明書、建筑名詞委員會

        在《中國建筑》第1卷4期的“建筑文件”中,楊錫镠撰文闡述在所有“建筑文件”中最重要的部分“說明書”,建筑師除了設計、圖樣、人工運用及材料選擇外,有些不能用設計或圖樣表明的,須用說明書詳加解釋。同時中國建筑師學會于1932年成立“建筑名詞委員會”,由楊錫镠與莊俊、董大酉共同組成,專事審查及糾正建筑上之專門名詞,這些名詞也羅列在說明書當中。楊錫镠刊載他在原上海山西路南京飯店中所用的“工程說明書”,共15頁,以章節(jié)分有底腳樁頭、鋼骨凝土、墻垣水料、木料裝修、粉刷裝飾、銅鐵五金、門窗五金、油漆玻璃、溝渠雜項及補遺,后附說明書之修改條文,以應現(xiàn)況變更之所需。

        在東北大學建筑工程系求學的石麟炳,1933年畢業(yè)后入楊錫镠建筑師事務所工作,任助理建筑師(1933—1935),也隨同楊錫镠參與《中國建筑》雜志社的編輯工作,成為楊的得力助手,后任主編,執(zhí)筆不少文章,是雜志的主筆。從他發(fā)表的文章內(nèi)容來看,既有史論,也有解析,是當時的中國近代建筑評論家。

        文章類別

        石麟炳發(fā)表的文章分四類:①單篇文章,內(nèi)容有史論概述(“中國建筑”,《中國建筑》,1卷1期,1933,7)與作品解析(“對于上海金城銀行建筑之我見”,《中國建筑》,1卷4期,1933,10;“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鋪面”,《中國建筑》,2卷1期,1934,1);②連載文章,內(nèi)容有介紹建筑之學識與經(jīng)驗(“建筑正軌”,《中國建筑》,2卷1-10期,1934,1-10);③翻譯文章,內(nèi)容是闡述建筑幾何之性質(zhì)(“建筑幾何”(譯),《中國建筑》,2卷7期,1934,7,2卷8期,1934,8, 2卷11/12期,1934.11/12);④合著文章,內(nèi)容是闡述建筑規(guī)則之統(tǒng)計與對比(“各大城市建筑規(guī)則之比較”(與王進合著),《中國建筑》,2卷9/10期合刊,1934,9/10)。

        18.工程更改通知書、工程更改證書

        20.建造章程

        21.工程說明書

        22.“對于上海金城銀行建筑之我見”

        23.上海金城銀行

        “中國建筑”

        在單篇文章部分,石麟炳在“中國建筑”這篇文章中,分有6個段落:原始、建筑之進展、唐代建筑之盛況、SCALE DRAWING之起源、明清之建筑、現(xiàn)代建筑。每個段落皆簡短、扼要,闡述了從古代到近代的中國建筑發(fā)展脈絡。內(nèi)容大致如下:首先,從上古人的穴居談到構木為巢的有巢氏而見建筑之雛形,直到黃帝的宮室之制,是為中國建筑之濫觴;接著,說到堯的成陽之宮、舜的郭門之宮、夏末烏巢作甎、商紂造鹿臺、秦皇修建長城與阿房宮、漢高祖之長樂宮與未央宮、漢武帝之甘泉宮與建章宮,中國建筑到了兩漢時期已發(fā)達可觀;再來,印度傳來的希臘佛教,造就唐朝成為中國藝術史上的黃金時期,而大明宮、華清宮與興慶宮,配置整齊,規(guī)模宏大,西安大雁塔更是珍品。到了北宋,郭宗恕善畫的“建筑圖樣”(界畫),是SCALE DRAWING之濫觴”,而李明仲所著的《營造法式》,是研究木構建筑的典籍與依據(jù)。到了元明清,元的居庸關之圓洞,明清的北京宮殿,樣式雷家族的設計,歐化之影響,開啟了古代走向近代的契機。

        文章重點落在最后一個段落——現(xiàn)代建筑,分兩小部分:建筑人才之產(chǎn)生、所希望國人研究建筑學者。石麟炳用了相當篇幅介紹留學歸國的建筑志士在高校中創(chuàng)辦建筑科的壯舉,及因時局事變對建筑科的影響,借以說明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延續(xù),接著,石麟炳批判了對外來樣式(德、英、美)的抄襲之風及未顧及本國固有的建筑形式,反映了當時中外建筑文化碰撞后的反思,同時提到了中國營造學社創(chuàng)始于朱啟鈐,在梁思成與劉敦楨加入后,日有起色,是復興中國建筑的寄托所在,望建筑界諸君勿漠然視之。因此,從文章中可觀察出,石麟炳是支持中國固有之形式的旗手。

        石麟炳也撰文對近代建筑作品進行解析,共2篇,“對于上海金城銀行建筑之我見”與“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鋪面”。

        “對于上海金城銀行建筑之我見”

        在“對于上海金城銀行建筑之我見”一文中,石麟炳先闡述了銀行建筑在社會上特殊之地位“既足利人,復以利己,以收厚利,達眾望所歸之目的”,接著說明建筑師莊俊設計金城銀行,如何達到大眾的適用性,并依序解析其設計要點:①光線之解決,將主要功能空間布置于臨馬路一側,以享充分之光源;②排木打樁之工法,用排木的方式打樁,使基礎安如磐石,房屋重心集中在中部,震動而不裂,水浸無患;③經(jīng)濟上特殊之解決,選用上品的材料及內(nèi)部設備,建造需耗費多的西方古典建筑,但卻控制預算造價(90萬元),既經(jīng)濟又力求美滿;④庫門之美感與便利,將保險庫庫門設計成圓形,如隱者之洞,使人入眼為安。最后,石麟炳說明金城銀行雖未設計地下室,故較不經(jīng)濟,但可隔絕水患(上海是軟土地基,土質(zhì)松軟,地下水位高)。建筑的文藝復興樣式更是西方古典建筑之標榜,文后附兩張金城銀行室內(nèi)圖片。

        “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鋪面”

        北平(今北京)王府井大街仁立地毯公司的增建鋪面由梁思成設計。這原樓房是西方古典的三段式作品,業(yè)主希望在外面增加與建筑物同高的3層樓,并將內(nèi)部重新裝修,且需為中國樣式。石麟炳在評論此項目時,著重在以下幾點:①他說明建筑師解決了雙出入口的輕重之分,手法巧妙;②石麟炳提點讀者注意,一層頂端斗栱與水泥過梁同模凝結而成,斗栱為柱梁之間的過渡,有結構作用,非仿古的裝飾性,而斗栱間的人字栱有裝飾意味;③石麟炳發(fā)現(xiàn)在層與層之間,都是有趣的裝飾點綴(彩畫、八角柱、磚砌浮雕勾欄、平坐、玻璃瓦、古紅燈等);④石麟炳也發(fā)現(xiàn)梁思成沒有舍棄內(nèi)部原有的磨磚護墻(臺度),那是北平特有的手藝;⑤宋式的斗栱與彩畫同樣出現(xiàn)在內(nèi)部裝修上,與外立面格調(diào)統(tǒng)一。最后,石麟炳評價了梁思成在研究中國古代建筑領域的專精與思考,梁思成到多處考察各時代建筑,了解到古建筑構架與各部之功能后,得出一種中國式建筑,實為別開生面的一種試驗。

        石麟炳在之后的“建筑循環(huán)論”(1934年第2卷第3期)一文中提倡“中國固有之形式”是國粹,應發(fā)揚光大,并提出“循環(huán)論”,認為建筑是“天演公例、物歸循環(huán)”,所以中國固有之形式并不是復古,對當時世界上所興起的現(xiàn)代建筑風潮,他予以排斥,因不久即會看厭。

        “建筑正軌”

        在連載文章部分,石麟炳從第2卷第1期開始發(fā)表以“建筑正軌”為題的文章,共10篇,其內(nèi)容參考了哈卜生(John F. Harbeson)所著的《學習建筑設計》一書。石麟炳在第2卷第1期的引言中先闡述了“什么是建筑”、“為什么要研究建筑”的原因,及研究中國固有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及急迫性。接著,他說到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近代建筑事業(yè)已漸趨發(fā)達,建筑學校已創(chuàng)建,建筑人才與日具增。首先建筑人更需具備建筑事業(yè)之學識與經(jīng)驗,他便立此專欄,以供初學者參閱。之后,石麟炳以章的方式逐一表述,分別有文具儀器之設備及其應用、線條之注意、草圖、鑒定與列表、題目之探討、著色、建筑之性質(zhì)、平面圖設計法及其性質(zhì)、建筑之權衡等。

        “建筑幾何”

        在翻譯文章部分,石麟炳從第2卷第7期開始翻譯以“建筑幾何”為題的文章,共3篇,內(nèi)容著重在繪圖時對幾何的畫法與構造。

        “各大城市建筑規(guī)則之比較”

        在合著文章部分,石麟炳在第9/10期合刊與王進合著“各大城市建筑規(guī)則之比較”一文,他們向各大城市(上海市、青島市、南京市、杭州市、天津市、上海工部局)的工務局征稿,以列表的方式比較各大城市之間的建筑規(guī)則,包括有房屋高度、建筑面積、材料重量、樓板載重、樓梯及走廊之載重,以供建筑界同仁參考。其中廣州市來稿較遲,未能及時列入,以附注的方式列之。

        結構工程、設計規(guī)范

        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的王進曾在《中國建筑》發(fā)表大量文章,內(nèi)容著重在結構工程及設計規(guī)范方面。單篇文章有“樓版格柵之設計”(《中國建筑》,2卷1期,1934,1),“建筑底角”(《中國建筑》,2卷7期,1934,7),“接連梁彎系數(shù)”(《中國建筑》,2卷9/10期合刊,1934,9/10),“最大正負彎幕之決定”、“彎幕與撓角之關系”(《中國建筑》,2卷11/12期合刊,1934,11/12。連載文章有“鋼骨水泥房屋設計”(《中國建筑》,2卷1-7期,1934,1-7)。翻譯文章有“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中國建筑》,2卷1-2期、6-8期,1934,1-2、6-8)。

        “樓版格柵之設計”

        在“樓版格柵之設計”一文中,王進解釋當時(20世紀30年代)雖鋼骨水泥結構之用途日見擴大,多用于高層建筑,但在低層建筑仍以磚木結構為主,因較為經(jīng)濟。而磚木建筑之載重,由樓板到格柵,再到磚墻,終止于墻基上,所以格柵之大小,關系到建筑堅固與否。王進把格柵分兩種,格柵之無夾砂者與格柵之有夾砂者(格柵之間實為煤屑三和土),并詳列其靜載重、材料之應力、計算用之公式及圖表之應用。

        “鋼骨水泥房屋設計”

        “鋼骨水泥房屋設計”是連載文章,王進以章的方式逐一說明,分別有水泥平板、鋼骨水泥大料,內(nèi)容以文字搭配計算公式及列表。其中關于“活載重”,在上海地區(qū)有規(guī)定,在租界以英工部局的規(guī)定為準則,在南市以市工務局為準,王進將兩局的規(guī)定內(nèi)容(各種房屋內(nèi)樓板,每平方公尺上所受之活載重)皆列下,以便為計算之依據(jù)。

        “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制訂,是為了保障市民居住安適所規(guī)定,“總章”依條列之,內(nèi)容有樣圖、請照單及執(zhí)照費、籬笆棚架、地基、屋址之地面、包工人用之臨時廠房、墻垣、磚柱、格柵、煙囪、火爐之煙囪、屋面材料、房屋之高度、貨棧容量之限度、防火墻內(nèi)之防火門及空洞、安全之準備、火警時之逃避方法、火警龍頭、房屋四圍之空地、流通空氣、公路上之伸出物、水溝、廚房天井等之鋪做、廁所小便處及洗滌室、改造及添建。接著,依章列之內(nèi)容有墻、避火材料、灰漿及混凝土之結合、決定載重之定則、廁所,還包括了關于戲院等之特別章程、鋼骨三和土、鋼鐵工程及中式房屋建筑規(guī)則。楊肇煇(第1卷第1期至第1卷第6期)與王進(第2卷1、2、6、7、8期)先后譯成中文,以連載的方式發(fā)表,之后,王進將譯文集結,于1934年11月出版《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一書,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著,王進譯,由《中國建筑》雜志社出版,校訂者石麟炳,發(fā)行者楊錫镠,印刷所美華印書館,每冊定價1元。

        24.上海金城銀行

        25.“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鋪面”

        26.“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鋪面”

        27.“建筑循環(huán)論”

        28.“建筑循環(huán)論”

        29.“建筑正軌”

        30.“建筑正軌”

        31.“建筑幾何”

        32.著重在繪圖時,對幾何的畫法與構造

        “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鋼骨設計”

        畢業(yè)于交通部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土木工程科的徐鑫堂也曾在《中國建筑》第2卷第2期針對個案發(fā)表關于鋼骨水泥設計方面的文章,名為“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鋼骨設計”。由于,第1卷第6期以介紹上海市中心區(qū)域(行政區(qū)計劃簡略說明、建筑深水碼頭、改變現(xiàn)有鐵道線)及上海市政府新屋(建筑經(jīng)過、概略、電氣設備)為組稿主題,所以,推斷徐鑫堂的“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鋼骨設計”一文是接續(xù)著上期主題而于當期列之,并帶出下篇王進以“鋼骨水泥房屋設計”為名的連載文章。

        徐鑫堂設計了上海市政府新屋的鋼骨水泥結構,他在“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鋼骨設計”文中說到上海市政府新屋是中華古典風格的建筑,構架、樓板與屋頂皆為鋼骨水泥所造,計算同其他普通鋼骨工程有幾點不同如下:①經(jīng)濟——此項目不宜節(jié)省材料,應選用相當之鋼條,以使結構安全且永久堅固;②鋼骨水泥構架——由于市政府新屋大禮堂跨度大且上兩層還有多種功能空間使用,故在支架上須多加考慮,水泥大料不合適,鋼質(zhì)構架較普遍,雖易于裝置且可靠,但徐鑫堂仍用鋼骨水泥構架,原因是鋼骨水泥構架易與水泥樓板及大料接連,較鋼質(zhì)構架穩(wěn)定,熱脹冷縮系數(shù)較?。前辶芽p較稀);③鋼骨水泥屋頂構架——徐鑫堂將屋頂架與構架置于同一柱上,故柱身尺寸大,并能將屋頂與樓板重量集中在各柱上,載重分布較平均,并在與屋頂架直交向,用小人字形構架,作為橫撐,使屋頂固定,防風。

        “房屋聲學”

        唐璞畢業(yè)于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1934年),在學期間(1933年冬),他便在《中國建筑》以連載方式(第1卷5期至第2卷8期)發(fā)表翻譯文章“房屋聲學”,共10篇。“房屋聲學”參考了原著《建筑聲學》(Acoustics of Buildings)一書而譯,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物理教授沃特森(F.R.Watson)所著。沃特森曾于1918—1924年欲改良伊利諾伊大學大禮堂之聲音,費6年之研究,后將此研究成果出書,取名為《建筑聲學》。所以,“房屋聲學”是偏向建筑物理方面的譯文,內(nèi)容以章的方式說明,包括有聲在建筑物上的作用,聲波在室內(nèi)之運作,會堂中之循環(huán)回聲及其控制,會堂之聲學設計等。

        “普通醫(yī)院設計”

        《中國建筑》在第2卷第4期刊載了“中央醫(yī)院設計經(jīng)過”,由唐璞撰寫一篇“普通醫(yī)院設計”文章,作為引言。在“普通醫(yī)院設計”一文中,唐璞闡述了現(xiàn)代化醫(yī)院建筑的必要性,是科學與應用技術的實施地,其功能較其他項目復雜,設計者需具備醫(yī)院設備該有的知識。接著,唐璞列舉了幾項醫(yī)院設計的要點:①床位之規(guī)定;②地址只選擇;3③各部分(行政部、公用部、病人部、手術部、X光線部、藥材部、職員宿舍、炊食部、鍋爐部、洗衣部等)的處置。其為一院之條件及需要。

        唐璞在中央大學的老師劉福泰,接受了中山陵建設委員會的任務,曾委派并指導唐璞試做中山陵擴建設計方案(1933年)。劉福泰于1928年經(jīng)巫振英、李錦沛介紹加入中國建筑師學會,同時期也任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系主任與教授。

        “建筑師應當批評嗎”

        1933年,劉福泰在《中國建筑》第1卷第1期發(fā)表名為“建筑師應當批評嗎”一文。此文的立基點著眼于在中國傳統(tǒng)的治學中,缺少科學理性的批評方法,一直到近代,也是如此,而在中國近代建筑界中,有人主張不需批評,他們以為這樣就“不是大方”了,劉福泰對此“三緘其口”、“與人為善”、“擇善而從”、“從善如流”的觀點加以反駁,他認為建筑師應當批評抑或建筑應當批評。他并指出往往在一代人里面,批評人才比創(chuàng)造人才要稀少,原因是批評家需具備廣博的知識、哲學的腦筋、豁達的胸懷與無畏的精神,這樣的人才,自然不多見。接著,他認為建筑界的批評者,并不只限于幾位建筑學的專家,只要是批評家態(tài)度真誠,言詞合理,能洞察各種各樣的纖小細微的事物與錯誤,加以指正與提點,那么,不論批評者出于何人,大家都應當誠懇地接受,才對。文中又提到,若純粹以獎勵作為批評的唯一的資料,對建筑界也不能產(chǎn)生十分的貢獻;“雖則諛詞甘言,為一般人所歡迎,究竟與事何補?”因此,養(yǎng)成一種批評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嚴厲的“批評”,才是建筑界所需,大家積極進取求進步。

        38.“房屋聲學”

        39.“普通醫(yī)院設計”

        40.“建筑師應當批評嗎”

        附錄:《中國建筑》部分每期標題

        1933年第1卷第1期目次:

        1. “編輯者言”

        2. “故呂彥直建筑師傳”

        3. “廣州中山紀念堂設計經(jīng)過”

        4. “廣州中山紀念堂建筑概述”

        5. “南京蔣委員長官邸”

        6. “華業(yè)大廈”

        7. “外交大樓”

        8. “中國銀行堆?!?/p>

        9. “西班牙式公寓計劃大要”

        10.“兩路國難殉職員工紀念堂圖樣”

        11.“虹口公寓”

        12.“南京飯店”

        13.“南京中國銀行新建行屋圖案”

        14.“中國古代都市建筑工程的鳥瞰”

        15.“建筑師應當批評么”

        16.“中國建筑”

        17.“東北大學建筑系成績(名人紀念堂)”18.“建筑文件”

        19.“中國建筑師學會22年年會”

        20.“中國建筑師學會會員錄”

        21.“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1933年第1卷第2期目次:

        著述

        “卷頭語”

        2. “譚故院長陵墓設計情形”基泰工程司

        3. “中國內(nèi)部建筑幾個特征”

        4. “什么是內(nèi)部建筑”

        5. “談談住的問題”鐘熀

        6. “偉達飯店說明”李蟠

        7. “總理銅像說明”

        8. “住宅建筑引言”

        9. “滬西愚谷邨”

        10.“說制施工圖”楊肇煇

        11.“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小史”

        12.“中央大學公共辦公室習題”

        13.“建筑文件”楊錫镠

        14.“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楊肇煇譯

        插圖

        1. “譚故院長陵墓圖七幀”基泰工程司設計

        2. “內(nèi)部裝禎設計一幀”美藝公司設計

        3. “大德路何介春先生住宅內(nèi)部建筑四幀”黃元吉建筑師設計

        4. “八仙橋青年會內(nèi)部建筑五幀”李錦沛建筑師設計

        5. “內(nèi)部裝飾設計二幀”鐘熀設計

        6. “偉達飯店攝影六幀”李蟠建筑師設計

        7. “鄭相衡先生住宅三幀”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

        8. “總理銅像一幀”董大酉建筑師設計

        9. “蕭特烈士之墓一幀”范文照建筑師設計

        10.“愚谷邨圖樣五幀”華信建筑公司設計

        11.“上海市政府新屋圖案四幀”董大酉建筑師設計

        12.“中央大學戴志昂繪公共辦公室”

        1933年第1卷第3期目次:

        著述

        1. “卷頭語”編者

        2. “中央體育館籌建始末記”陳希平

        3. “中央體育館概況”夏行時

        4. “首都中央體育館建筑述略”

        5. “里弄建筑”

        6. “女青年會”

        7. “建筑文件”楊錫镠

        8. “東北大學里弄建筑習題”

        9. “民國二十二年八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請照會記實”

        10.“專載”

        11.“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楊肇煇譯

        插圖

        1. “首都中央體育館實地攝影十六幀”基泰工程司設計

        2. “首都中央體育場設計圖畫二十八幀”基泰工程司設計

        3. “里弄建筑圖案十五幀”黃元吉建筑師設計4. “廣東浸信會教堂一幀”李錦沛建筑師設計

        5. “建筑文件二幀”

        6. “東北大學建筑系李興唐繪里弄建筑設計”

        7. “東北大學建筑系蕭鼎華繪里弄建筑設計”

        33.“各大城市建筑規(guī)則之比較”

        34.“樓版櫊柵之設計”

        35.“鋼骨水泥房屋設計”

        36.“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37.“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1933年第1卷第4期目次:

        著述

        1. “卷頭語”編者

        2. “銀行建筑之內(nèi)外觀”楊肇煇

        3. “上海金城銀行設計概況”

        4. “對于上海金城銀行建筑之我見”麟炳

        5. “上海中國銀行虹口分行大廈建筑情形”

        6. “吾人對于建筑事業(yè)應有之認識”張志剛

        7. “建筑文件”楊錫镠

        8. “中央大學郵政局習題”

        9. “民國二十二年九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請照會記實”

        10.“專載”

        11.“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楊肇煇譯

        插圖

        1. “上海金城銀行攝影二十七幀”莊俊建筑師設計

        2. “上海虹口中國銀行攝影十三幀”陸謙受建筑師設計

        3. “上海虹口中國銀行平面圖設計八幀”陸謙受建筑師設計

        4. “建筑文件鋅版十五幀”

        5. “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唐璞繪郵政局平面及立面圖”

        6. “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費康繪郵政局立面圖”

        7. “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朱棟繪郵政局立面圖”

        1933年第1卷第5期目次:

        著述

        1. “卷頭語”編者

        2. “重修上海北站記要”

        3. “上海北站修復后環(huán)境設備布置一覽”

        4. “上海清心女子中學校”

        5. “上海恒利銀行新廈落成記”

        6. “常州武進醫(yī)院”

        7. “房屋聲學”唐璞譯

        8. “洛陽白馬寺記略”戴志昂

        9. “東北大學市立音樂堂習題”戴志昂

        10.“民國二十二年十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請照會記實”11.“建筑訴訟案件”

        12.“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楊肇煇譯

        插圖

        1. “上海北站新屋攝影及圖案五幀”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

        2. “上海清心女子中學攝影及圖案十三幀”李錦沛建筑師設計

        3. “上海恒利銀行套色圖一幀”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

        4. “譚故院長陵墓牌坊套色圖一幀”基泰工程司設計

        5. “滁州瑯琊山古剎套色圖一幀”關頌聲建筑師攝

        6. “莫干山益圃套色圖一幀”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

        7. “上海恒利銀行攝影及圖案十三幀”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

        8. “常州武進醫(yī)院攝影及圖案七幀”李錦沛建筑師設計

        9. “白馬寺攝影及圖案七幀”戴志昂攝

        10.“東北大學建筑系孟憲英繪市立音樂堂”

        11.“東北大學建筑系張連步繪市立音樂堂”

        1933年第1卷第6期目次:

        著述

        1. “卷頭語”編者

        2. “上海市政府新屋建筑經(jīng)過”

        3. “上海市中心區(qū)域”

        4. “上海市行政區(qū)計劃簡略說明”

        5. “建筑深水碼頭”

        6. “改變現(xiàn)有之鐵道線”

        7. “上海市政府新屋之概略”

        8. “上海市政府電氣設備”

        9. “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請照會記實”

        10.“答問欄”

        11.“房屋聲學”

        12.“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楊肇煇譯

        插圖

        1. “上海市政府實地攝影二十余幀”董大酉建筑師設計

        2. “上海市政府設計圖案三十余幀”董大酉建筑師設計

        3. “上海恒利銀行套色圖一幀”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

        1934年第2卷第1期目次:

        著述

        1. “卷頭語”編者

        2. “百樂門之崛興”楊錫镠

        3. “彈簧跳舞地板之構造”楊錫镠

        4. “支加哥博覽會小引”編者

        5. “北平仁立公司增建鋪面”麟炳

        6. “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份上海市建筑房屋工務局請照表”

        7. “建筑正軌”石麟炳

        8. “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之雕與畫”朱枕木

        9. “房屋聲學”唐璞譯

        10.“樓板櫊柵之設計”王進

        11.“上海市政府新屋水泥鋼骨設計”徐鑫堂

        12.“鋼骨水泥房屋設計”王進

        13.“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王進

        插圖

        1. “百樂門大飯店實地攝影三十余幀”楊錫镠建筑師設計

        2. “百樂門大飯店設計圖案三十余幀”楊錫镠建筑師設計

        3. “支加哥博覽會實地攝影四幀”過元熙建筑師搜集

        4. “北平仁立公司攝影及圖案六幀”梁思成建筑師設計

        5. “中央大學建筑系繪鄉(xiāng)村學校圖案四幀”

        6. “東北大學建筑系繪救火會圖案一幀”

        7. “東北大學建筑系繪雕飾一幀”

        8. “東北大學建筑系炭繪二幀”

        1934年第2卷第2期目次:

        著述

        1. “卷頭語”編者

        2. “支加哥百年進步萬國博覽會”

        3. “博覽會陳列各館營造設計之考慮”過元熙

        4. “東北大學建筑系十九路軍抗日紀念牌坊習題”

        5. “中央大學建筑系小車站習題”

        6. “華蓋建筑事務所附設夜校紀念牌習題”

        7. “建筑正軌”石麟炳

        8. “新時代的新建筑”盧毓駿

        9. “中國歷代宗教建筑藝術的鳥瞰”孫宗文

        10.“房屋聲學”唐璞譯

        11.“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王進

        12.“中國建筑師學會三月二十六日年會會議記錄”

        插圖

        1. “支加哥博覽會實地攝影二十七幀”

        2. “支加哥博覽會設計圖案九幀”

        3. “東北大學建筑系繪十九路軍抗日紀念牌坊圖案二幀”

        4. “中央大學建筑系繪小車站圖案四幀”

        5. “華蓋建筑事務所附設夜校繪紀念碑圖案二幀”

        1934年第2卷第3期目次:

        著述

        1. “卷頭語”編者

        2. “建筑循環(huán)論”麟炳

        3. “青島交通銀行建筑始末記”

        4. “大上海大戲院建筑設計經(jīng)過”

        5. “建筑正軌”石麟炳

        6. “中國歷代宗教建筑藝術的鳥瞰”孫宗文

        7. “建筑的新曙光”戈畢意氏演講 盧毓駿贈稿

        8. “房屋聲學”唐璞譯

        9. “隔熱用之鋁箔”夏行時

        10.“鋼骨水泥房屋設計”王進

        11.“建筑用石概論”朱枕木

        插圖

        1. “青島交通銀行攝影六幀”莊俊建筑師設計

        2. “大上海大戲院攝影五幀”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

        3. “金城大戲院面樣一幀”華蓋建筑事務所設計

        4. “上海銀行西區(qū)分行攝影及設計數(shù)幀”楊錫镠建筑師設計

        5. “東北大學建筑系學生圖案設計二幀”

        1934年第2卷第4期目次:

        著述

        1. “卷頭語”編者

        2. “普通醫(yī)院設計”唐璞

        3. “中央醫(yī)院設計經(jīng)過”基泰工程司設計

        4. “上海市歷屆殉職警察紀念碑”范文照建筑師設計

        5. “聚興誠銀行南京分行建筑概觀”李錦沛 李揚安建筑師設計

        6. “中央大學建筑系學生圖案習題”

        7. “華蓋建筑事務所附設夜校圖案習題”

        8. “建筑正軌”石麟炳

        9. “建筑的新曙光”戈畢意氏演講 盧毓駿贈稿

        10.“中國歷代宗教建筑藝術的鳥瞰”孫宗文

        11.“房屋聲學”唐璞譯

        12.“鋼骨水泥房屋設計”王進

        插圖

        1. “中央醫(yī)院實地攝影五幀”基泰工程司設計

        2. “中央醫(yī)院設計圖案八幀”基泰工程司設計

        3. “上海市歷屆殉職警察紀念碑實地攝影二幀”范文照建筑師設計

        4. “上海市歷屆殉職警察紀念碑設計圖案七幀”范文照建筑師設計

        5. “聚興誠銀行南京分行實地攝影二幀”李錦沛 李揚安建筑師設計

        6. “聚興誠銀行南京分行設計圖案五幀”李錦沛 李揚安建筑師設計

        7. “中央大學建筑系繪稅務稽征所圖案三幀”

        8. “華蓋建筑事務所附設夜校繪湖心亭圖案二幀”

        9. “百樂門大飯店之陳設六幀”

        1934年第2卷第6期:

        目次

        著述

        “卷頭語”編者

        “南京衛(wèi)生設施實驗處設計概要”

        “建筑正軌”石麟炳

        “中國歷代宗教建筑藝術的鳥瞰”孫宗文

        “房屋聲學”唐璞譯

        “鋼骨水泥房屋設計”王進

        “建筑用石概論”朱枕木

        “中國建筑師學會會務報告”

        “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插圖

        1. “南京衛(wèi)生設施實驗處圖案二十余幀”范文照建筑師設計

        2. “東北大學建筑系學生成績二幀”

        3. “中國宗教建筑插圖數(shù)幀”

        1934年第2卷第8期目次:

        著述

        1. “衛(wèi)楚偉論建筑師之教育”童寯

        “上海市體育場設計概況”董大酉

        “上海市體育場工程設計”俞楚白

        “建筑正軌”石麟炳

        “現(xiàn)代建筑概述”何立蒸

        “房屋聲學”唐璞譯

        “垛墻受各種推力之簡明計算”魏秉俊

        “建筑幾何”石麟炳

        “上海公共租界房屋建筑章程”

        插圖

        1. “上海運動場圖案五幀”董大酉建筑師設計

        2. “上海體育館圖案五幀”董大酉建筑師設計

        3. “上海游泳池圖案四幀”董大酉建筑師設計

        4. “上海運動場鋼骨水泥詳圖三幀”俞楚白工程師設計

        5. “中央大學建筑圖案五幀”

        6. “東北大學建筑圖案一幀”

        1934年第2卷第9期目次:

        著述

        1. “上海廣東銀行落成記”

        2. “上海新式住宅新華一村興建始末”編者

        3. “中央大學建筑系學生成績”

        4. “東北大學建筑系學生成績”

        5. “建筑正軌”石麟炳

        6. “建筑投影畫法”顧亞秋

        7. “實用簡要都市計劃學”盧毓駿

        8. “接連梁彎冪系數(shù)”王進

        9. “各大城市建筑規(guī)則之比較”王進 石麟炳合集

        插圖

        1. “上海廣東銀行實地攝影二幀”李錦沛建筑師設計

        2. “上海廣東銀行設計圖案八幀”李錦沛建筑師設計

        3. “上海新式住宅新華一村實地攝影五幀”

        4. “上海新式住宅新華一村設計圖案二十三幀”

        5. “中央大學建筑系繪博物館圖案六幀”

        6. “東北大學建筑系繪中學校圖案五幀”

        1934年第2卷第10、11期目次:

        著述

        “卷頭語”編者

        “建筑正軌”石麟炳

        “建筑投影畫法”顧亞秋

        “實用簡要都市計劃學”盧毓駿

        “洛陽城市沿革”楊哲明

        “最大正負彎冪之決定”王進

        “彎冪與嬈角之關系”王進

        “建筑幾何”石麟炳

        “國產(chǎn)木材之實用計算法表說明”趙國華插圖

        1. “外交賓館全部圖樣”基泰工程司設計

        2. “東北大學學生成績”

        1937年第29期目次:

        1. “卷首語”編者

        2. “導言”華信建筑事務所

        3. “上海愚園路住宅”華信建筑事務所

        4. “上海政同路住宅(一)”華信建筑事務所

        5. “上海政同路住宅(二)”華信建筑事務所

        6. “上海江灣體育會路住宅”華信建筑事務所

        7. “上海民孚路住宅”華信建筑事務所

        8. “鎮(zhèn)江小住宅”華信建筑事務所

        9. “上海三民路集合住宅”華信建筑事務所

        10.“上海靜安寺路集合住宅”華信建筑事務所

        11.“上海中華勸工銀行”華信建筑事務所

        12.“上海巨籟達路住宅”巫振英

        13.“上海麥特赫司脫路住宅”巫振英

        14.“上海大西路住宅”巫振英

        15.“滬江大學商學院建筑科概況”哈雄文

        16.“滬江大學商學院建筑科學生成績”

        17.“房屋各部構造述概”楊大金

        18.“Lettering”編者

        “China's Architecture”and an Overview of the Essays Published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China's Architecture" magazin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journals of architecture, enter the public view. Because there were few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 magazines at that time, as well as this periodical 's materials were various, rich in contents, the articles in high quality,images and drawings in sound effects, plus its excellent printing, "China's Architecture" gained the attention and high praise from the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field. It is a periodical with extremely high historical values.

        在中國近代時期,《中國建筑》作為最重要的建筑專業(yè)期刊之一而進入到大眾的視野中,由于當時關于此類建筑專業(yè)的雜志甚少,又因取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文章質(zhì)量高,圖樣效果好,印刷精良,從而獲得中國近代建筑界的關注與好評,訂購者相當踴躍,代售處常銷售一空,效果奇佳,是一本有著極高歷史資料價值的期刊。

        猜你喜歡
        建筑師建筑設計
        胖胖的“建筑師”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yè)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設計秀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當建筑師
        有種設計叫而專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夢想成真之建筑師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小说|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一区蜜臀|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洲|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av导航第一福利网| 精品亚洲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麻豆| 亚洲av片无码久久五月|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9| 偷窥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欧洲巨乳清纯| 99久久精品国产片|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肥老妇色xxxxx日本老妇| 美女高潮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每天色在线观看视频| 99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伊人| 无人区一码二码三码四码区|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妖精| 巨爆中文字幕巨爆区爆乳|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国产av天堂一区二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打桩机| 亚洲香蕉视频| 一级一片内射在线播放| 天堂av在线美女免费|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粉嫩高中生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