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楨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陜西師范大學脾氣真好
■ 文/李楨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此刻,坐標長安。
長安,是中華文明史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都城,是陜西西安的古稱。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與羅馬、開羅、雅典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
西安一直是我向往的城市。除了極具吸引力的美食和美景,它雄渾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大度包容的精神都讓我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安全感。于是,去年九月份研究生推薦免試選擇學校的時候,西安成了我的首選地。也因此,我成為“閃Star”(陜西師范大學的昵稱,陜西話里“陜師大”和“閃Star”同音)的一名“研究僧”。
有人說,看一所學校怎么樣,首先要看它的圖書館,慶幸的是,陜師大沒有讓我失望。陜師大的圖書館,建于1954年,位于雁塔校區(qū)的對稱中心,由建筑大師梁思成設計。
作為一名“研究僧”,圖書館是我們最親密的小伙伴,泡圖書館是學習生活的常態(tài)。剛?cè)雽W那陣子,我還不了解圖書館“套路”,依舊照著本科時的習慣,早上7點準時到圖書館排隊占位。結(jié)果,吃了個閉門羹,偌大的圖書館門口就站著我一個人,舉目四望,連只鳥也沒見著,氣氛一時間變得有些尷尬。
我假裝淡定地來回走著,等了會兒,終于看見一個同學抱著書慢悠慢悠地走來。她神情淡然地吮吸著手里的豆?jié){,我當即將她攔下,她卻告訴我,“圖書館八點才開門上班,我是今天起早了才來得早,其實你根本不需要占位,圖書館座位很多的,甭管你幾點來,都會有位置?!?/p>
早已習慣了本科圖書館“狼多肉少”的搶座模式,每天早晨準時準點到達圖書館占位,晚幾分鐘就只能干瞪眼了?!氨鹿軒c來,都會有位置,哪有這樣的好事?”我半信半疑地嘀咕著,索性拿出資料在圖書館門口踱來踱去,一邊看一邊等著開門。當大屏幕上的紅色數(shù)字由7變?yōu)?的那一刻,圖書館的保安大叔終于開門將我放了進去。
后來,我特地選擇在不同的時間去圖書館,只為驗證那位知情人士的一句話——“甭管幾點來,都會有位置”。原本因為開學之初使用“優(yōu)圈”(學校為新生開發(fā)的自主選擇宿舍的系統(tǒng))搶宿舍,早上一睜眼就在APP上刷新,耗盡眼力和手速才住進了心儀的宿舍而對學校頗有微詞來著,可不用早起占座的圖書館瞬間讓我對陜師大的好感度“蹭蹭蹭”地上漲,誰叫我離了圖書館就活不下去呢!
以往的中秋節(jié),總會在各類新聞媒體上看到各大高校競相炫耀自制的印有本校?;盏脑嘛?,當時我的心里是一個勁兒地羨慕嫉妒,總是感嘆著“那都是別人家的學校?。 碑斘医K于走進“別人家的學?!?,就被陜師大的自助打飯食堂吸引了。想想以往,要多吃幾塊肉,還得委屈巴巴地拜托打飯阿姨?,F(xiàn)在可好了,全是自己動手。
今年中秋,是我在陜師大度過的第一個節(jié)日。
中秋節(jié)前夕,我領到了學校免費派發(fā)的陜師大專屬月餅。這些帶有學校?;盏募兪止ぴ嘛炇顷儙煷笪鼽c師傅們專門為師生制作的,為此,我還專門發(fā)了一條朋友圈小小地炫耀了一下。
陜師大的月餅有白蓮蓉、黑芝麻、椒鹽五仁、養(yǎng)生紫薯、板栗蓉、玫瑰棗蓉、清真系列7個口味,每個學生可以免費領取兩塊。我從班長的手里領到了白蓮蓉和玫瑰棗蓉月餅,味道比我想象中好吃。
課間,跟小伙伴們一起分享月餅的時候,有個小伙伴說:“說真的,我覺得陜師大的月餅蠻好吃的!就算它真的很難吃,我同樣也會說它還不錯,我覺得這不是捧場或是虛偽,在我看來,我吃下去的是月餅,但內(nèi)心感受到的是陜師大的人文關懷,應該點贊!”
陜師大給我的驚喜還不止是月餅,當“師大自產(chǎn)柿子,免費供應!”的牌子出現(xiàn)在我眼前時,我正疑惑著,食堂師傅就揮著大勺笑瞇瞇地出現(xiàn)了,“娃兒,拿一個嘗嘗唄!學校自己種的柿子!”我伸手挑了一個,柿子的果香飄進鼻子。有了這次“甜頭”,食堂再出現(xiàn)石榴、桃子等水果的時候,我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
我想起我常去的那個餡餅窗口,賣餡餅的姐姐總是熱情地招呼我:“又來買餡餅啦!”她會把餡兒最多餅最酥的拿給我,時不時還關心關心我的學業(yè)。是啊,很多時候,真正令人欣喜的不是某件東西,更多的是這件東西帶給我們的歸屬感。擁有這件東西,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陜師大的一份子,陜師大是我們溫暖的港灣。
入學前,我曾想象與計劃自己未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將會如何充實地走過:多多看書、多多寫作、多多旅游,順便談個戀愛(彌補一下本科的遺憾)。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總是很骨感。開學后的研究生生活,上課、看書、看文獻是主心骨,娛樂時間被壓榨得少之又少。
幸好,上課算是比較有意思的,可以聽教授們講述他們有趣的經(jīng)歷,也可以和同學們交流,碰撞出各種奇異的火花。當然,這期間也不排除會遇到一些“霸道總裁”式教授,第一節(jié)課就來個“下馬威”。
這天上午的課是新聞傳播史,課前就曾聽說,這位教授師從新聞史元老方漢奇老師,對學生很是嚴格。而我呢,自打?qū)W歷史以來,就沒有搞懂過歷史,稱得上“歷史小白”。心里越抵觸,學習勁頭越低落。因此,自打老師邁進教室的那一刻,我就一直提著心吊著膽,生怕被點名回答問題。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這話一點也不假。老師簡單地噓寒問暖之后,正式開講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學期我的課,你們可能不會過得很輕松……”“啊……”有同學小聲地哀嚎著,老師面無表情地看了一眼,又接著道:“因為你們有很多新聞史知識需要閱讀,需要彌補……”于是,一上午時間,他給我們梳理了新聞傳播史的16個分類,每個分類又推薦了2-3本專著。這些專著我們不但要看,還要梳理每本書的脈絡,上課要做分享講解,與其他同學交流討論,課后還要總結(jié)分析……接收到老師的任務和要求后,身為“歷史小白”的我內(nèi)心是極其崩潰的!在圖書館經(jīng)歷了一整天只看了幾頁外文專著,并且還沒弄懂意思的困境之后,我忍不住給好友打了電話,“噼里啪啦”地就開始苦情地抱怨起來。那些學術(shù)上的專有名詞在我腦子里打著轉(zhuǎn),就連晚上做夢時也不肯放過我。
桌上的專著越來越多,電腦里的paper下載了一篇又一篇,我時??鄲灥盟恢X,又不得不告訴自己:不管多難多崩潰,事情總會迎刃而解。
一段時間后,我慢慢熟悉了陜師大的各個角落,適應了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節(jié)奏。這座城、這所學校,它們以其各自獨特的方式,通過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將歷史醞釀出的情懷慢慢地傳達給我,并潛移默化于我的血脈里。與此同時,我們每個新人都在無形中接受著這份熏陶——慢下來,沉淀下來,去積累和學習,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