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 雙
圖/馬 峰
絲綢之路(4)
文/無 雙
圖/馬 峰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已經(jīng)不滿足陸地上的交流,大海成為新的征服目標。在人類一次次的遠航中,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出現(xiàn)了。
海上絲綢之路同樣有悠久的歷史。在秦朝,中國就與南海諸國有所往來,已經(jīng)有了海上交通路線,這可以看作最早的海上絲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航海技術也得到了發(fā)展,在嶺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規(guī)模大、技術高的造船業(yè),廣州地區(qū)還興建了港口。
漢代,商人們已經(jīng)經(jīng)常出海做生意了。漢武帝滅南越國后,拓寬了海路,海上絲綢之路開始真正成形和發(fā)展?!稘h書·地理志》中記載了一條航線:從廣東徐聞出發(fā),經(jīng)南海匯入馬來半島、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和斯里蘭卡。這是關于海上絲路最早的文字記載,中國的絲綢也從這條海路運輸?shù)搅说厍虻牧硪贿?。另外航海船也有了進步,開始使用風帆。
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在此之前,海上絲路只是陸上絲路的一種補充。但到了隋唐時期,因為西域戰(zhàn)火不斷,陸上絲路不太平,海上絲路就逐漸成為各國主要的交流要道。隨著航海技術的發(fā)展,從中國通往東南亞、印度洋、紅海以及非洲大陸的航線紛紛開通,海上絲綢之路逐漸取代了陸上絲路,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海上絲路的起點在中國,中國的商品在各國也非常暢銷,但是主導這條道路的,卻是阿拉伯人。在海上絲路的所有港口城市,幾乎都有阿拉伯人的身影;在當時已知的海域里,都有阿拉伯人的船只。阿拉伯人在亞非歐三大洲間運送貨物,作為中間商大賺一筆。這是因為阿拉伯人率先掌握了先進的航海技術,航海需要的六分儀、羅盤等工具,計算緯度等技術都由阿拉伯人掌握——這就是掌握科技的好處。
宋代,朝廷開始大力支持海上貿易,并且制定了第一部比較完善的外貿管理法則。中國的航海技術飛速發(fā)展,指南針運用在航海上,讓遠航的能力大大加強。中國的船只體積巨大,裝備精良,打破了阿拉伯人海上貿易的壟斷地位。在此后的幾百年里,這條空前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讓中國在世界貿易中居主導地位,宋朝也成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階段最富有的朝代。
15到18世紀,人類歷史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更多國家開始了海上的擴張。此時中國處于明朝,鄭和七下西洋,到達亞洲和非洲39個地區(qū)。廣東到拉丁美洲的航線開通,可以到達墨西哥海岸,看起來很厲害對不對?可惜中國的海上發(fā)展就到此為止了。明朝末期和清朝時期,中國實行海禁政策,只開放了廣州港,廣州的海上貿易甚至比唐宋時期規(guī)模更大。然而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喪失海權,成為半殖民地,海上絲路一蹶不振。
以中國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持續(xù)了2000多年,是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中國運往世界各地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對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中國的民族工業(yè)和儒釋道思想也傳播到全世界。特別是與中國鄰海的日本、朝鮮等國,因為中國的商品、技術和文化源源不斷地從海路傳入,從政治制度、文學藝術到社會風俗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深遠的影響。雖然海上絲綢之路最終走向沒落,但是今天的中國提出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路一定會重新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