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貴先王 宇,.廣西誠濟律師事務所、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律師在公益訴訟中的作用與立法完善
文/鐘貴先1王 宇2,1.廣西誠濟律師事務所、廣西師范大學 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本文摘要:律師作為當前我國法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與當前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律師能在公益訴訟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國法制進步和維護公共利益。對律師參與公益訴訟相關理論進行研究,以期進行完善,促進公益訴訟的良性發(fā)展。
律師;公益訴訟;立法完善
隨著我國近年來公益訴訟案件的不斷增多,對于公益訴訟的理論的各方面的研究不斷的出現。公益訴訟是當前加強民主法治、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但其發(fā)展仍有賴于公眾的積極參與和相關制度的健全,需要每一位廣大民眾的共同參與,前景可謂任重而道遠。律師可作為委托代理人參與公益訴訟,還可以直接作為原告提起公益訴訟。律師作為當前我國法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與當前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律師能在公益訴訟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國法制進步和維護公共利益。作為從業(yè)多年的律師和人大工作人員,對律師參與公益訴訟相關理論進行研究,以期進行完善,促進公益訴訟的良性發(fā)展。
“公益”,即“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美國《布萊克法律大辭典》將公共利益定義為:公共利益是公眾和社團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種金錢利益,或者公眾或者社團的權利和義務因之受到影響的某種利益。2012年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增設了公益訴訟制度,但這一法律規(guī)定,民事公益訴訟主體僅限于特定的機關或有關社會團體。在我國現行立法中雖然“公共利益”一詞廣為使用,但沒有明確界定何謂公共利益。
推動法制的公益訴訟不是以先例為條件的,法律往往會落后于社會發(fā)展。2011年渤海維權公益訴訟時,法律并沒有關于公益訴訟的相關規(guī)定,但民訴法最終接受了公益訴訟的概念。近年來,有關公共利益的界定標準在法律理論與實務界一直爭論不休,即使是企業(yè),其也會稱代表公益,因為可使周圍的人就業(yè)。筆者認為,對這個概念的厘定不能立足于簡單回顧既有的抽象理論,而是要結合當下的時代特征和具體的語境加以理解和把握,筆者認為公益律師之公益應該是那些足夠重要的利益,由廣大民眾享有而且得不到律師代理和重視的利益。公益律師是指在律師事務所執(zhí)業(yè)并提供公益法律服務的職業(yè)人士。這類人不僅受到過法學教育的專門訓練,而且取得了特定資格的合格認證以及開展職業(yè)所必須的程序要件,他們會為公益的目而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
國外對公益訴訟采取獎勵的方式,對損害公共利益判決的賠償,用于獎勵公益訴訟人,以彌補公民個人為維護全體公民的利益所付出的勞動和損失,其審理以維護公共利益作為司法目標,并以保護公共利益的實體法的規(guī)定作為依據,在范圍上也不以環(huán)境、食品作為限制,涉及對婦女、兒童的歧視等寬泛的公共利益的范圍,其裁判的法律效力往往得到優(yōu)先執(zhí)行,我國應該借鑒。
由于環(huán)境公益訴訟在立案、取證和執(zhí)行等環(huán)節(jié)都存在諸多困難與阻力,與其他普通公民相比,律師以其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精湛的專業(yè)技能在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中彰顯其獨特優(yōu)勢。在法庭上律師的工作并不僅是彌補當事人缺少的專業(yè)能力,律師是在填補當事人之間的差距,以便能夠在平等位置上進行論爭,從而取得人們對正義機制的信賴。
律師作為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應當積極發(fā)揮專業(yè)才能,通過勤勉執(zhí)業(yè),在夾縫中求生存,盡可能的想盡辦法為當事人找到最佳的訴訟方案,通過成功的個案,維護當事人和公眾的利益,并逐步促進法律的進步和完善。律師通過積極參與公益訴訟,為公共利益辯護,有力地改變了律師只是為有錢人服務的偏見,塑造了律師維護社會正義的形象。最近幾年,我國律師參與的公益訴訟越來越多,還成立了公益律師事務所,無償為進行公益訴訟的人們提供法律援助,大大提升了律師的社會形象。通過為民眾提供及時有用的法律幫助,也是重塑律師形象甚至是法律職業(yè)體良性構造的契機。公益律師通過無償或低廉地服務社會,可以改變公眾對一般律師行業(yè)形象差的評價,使律師真正成為正義的化身。而且這種為社會民眾所服務的公益律師也最容易獲得社會的認同和信任,既受到社會的支持,又能帶動法律職業(yè)構造的合理化和提高社會評價。
3.1 規(guī)定律師為公益訴訟原告
應當結合我國的立法現狀、現有的司法資源和律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打破傳統(tǒng)理論束縛,把律師納入環(huán)境公益訴訟原告之列,充分發(fā)揮其維護公共利益的角色優(yōu)勢。盡快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或者出臺司法解釋,對律師參與公益訴訟案件的訴訟主體、受理條件、訴訟范圍、審判程序等作出具體規(guī)定,形成完整規(guī)范的公益訴訟制度。同時,放寬律師參與公益訴訟的立案條件,對訴訟費明確作出減免規(guī)定。公共利益是公益訴訟追求的首要目標,但這與提起訴訟者追求經濟利益并不矛盾,依照中國國情,不妨創(chuàng)設原告打贏公益訴訟官司后,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的制度。
3.2 設置激勵機制,調動律師參與環(huán)境公益訴訟積極性
構建環(huán)境公益訴訟激勵機制是完善環(huán)境公益訴訟制度的應然決定,是與國際社會發(fā)展接軌的實然選擇。我國應借鑒國外的先進做法,合理減輕原告提起公益訴訟的費用,并對公益訴訟費用的負擔做出有利于原告的規(guī)定,或者實行公益訴訟無償主義,同時為防止濫訴,可以要求原告在敗訴時承擔適當的訴訟費用。美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律師參與環(huán)境公益訴訟的積極性,壯大律師參與公益訴訟的隊伍。
3.3 完善公益訴訟程序制度
律師參與公益訴訟的核心是律師對公益案件提起訴訟,保護公共利益。因此,界定公益訴訟也就成為了律師參與公益訴訟的關鍵。在此理論基礎上用法律承認律師具有公益訴訟主體的資格,從而為律師參與公益訴訟提供立法依據,為律師打開參與公益訴訟的法律之門,保證律師更好地參與公益訴訟。
[1]孫永軍. 從政府律師到社會公益律師.唯實.法制建設,2008,(7).
[2]黃金榮.公益律師的光環(huán)與現實.中國經濟周刊,2007,(26).
[3]陳學權.論公訴裁量中的公共利益標準.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4,(3).
[4]劉海銀.試論中國公益律師制度的構建.中國政法大學,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