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玉函,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大學
俄語中通用詞匯的術語化現象
——以計算機術語為例
文/曾玉函,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大學
本文摘要:本文以俄語計算機領域的部分術語為對象,分析了俄語中通用詞匯的術語化現象。隱喻屬于術語的構成方式之一,是創(chuàng)造計算機術語的重要手段,也是語言發(fā)展變化的重要方式。通過形象的隱喻稱名,抽象的計算機科學概念得以生動闡釋。隱喻無論在計算機術語構造還是在傳播計算機知識方面都發(fā)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同時促進了語言的變化發(fā)展。
通用詞匯;術語化;計算機術語;隱喻
俄語計算機術語的構成以俄羅斯標準語的構成原則和方法為基礎,同時還具有一些有別于標準語構成的方法和特點,這是術語的功能及特點所要求的。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有關計算機的新技術、新概念層出不窮。因此通過隱喻方式構成術語很自然地在計算機術語構成中得到廣泛應用,為計算機語言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成為計算機術語命名的一種重要形式。
2.1 格里尼奧夫(С.В. Гринев)在《術語學引論》(1993)一書中指出:“術語是某種語言中專門指稱某一專業(yè)知識活動領域一般具體或者抽象理論概念的詞匯單位。”作者認為這個定義包括了如下幾個要點:
(1)術語具有自然語言中的詞或詞組所具有的語義或形式特點;
(2)術語本身是在專用語言詞匯而不是某種語言整體的詞匯中使用的;
(3)專用語言的詞匯是用來指稱專業(yè)的一般概念的手段;
(4)術語是反映或將理論模式化的術語系統中的成分對專業(yè)領域的描寫正是通過這種成分來進行的。(鄭述譜2005:3)
首先,術語是某個專業(yè)領域概念的名稱,因此經常是該知識活動領域的人在具體的生產實踐的要求下創(chuàng)造的。其次,術語的構成永遠是自覺的過程,而不是自發(fā)的。在科技領域產生新事物、新概念的時候,人們就必須創(chuàng)造相應的術語為其定名。 再次,由于術語構成的過程是人為的、自覺的,因此它也是一個需要不斷協調和整理的過程。
2.2 由于計算機從科技領域進入到日常生活領域,計算機術語( компьютерные термины)具有更加廣泛的社會基礎。對計算機術語的界定有著不同視角。(1)“從用途上看,計算技術語包括:計算機一般術語、硬件術語、軟件術語、編程術語、運算系統術語和計算機技術術語?!? Комлева 2006:10) 這些術語構成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核心詞匯。(2)從語義場視角看,“計算機術語系統具有場結構,處于核心位置的是所有計算機使用者熟知的專業(yè)詞匯,在邊緣位置的是根據計算機某一專門領域分離出來的詞群,主要是使用的互聯網語言,在最外圍位置的是各種計算機游戲名稱、信息安全術語等一類詞群?!? Кармызова2003: 7) (3)從稱名手段上看,計算機術語分為術語詞( термины-слова)和術語詞組 ( термины-словосочетания) 。根據詞的形態(tài)結構,術語詞分為非派生詞、派生詞和復合詞。В.П.Даниленко 還提出符號詞( символо-слова) 的稱名手段,這是術語稱名的一種特殊的復合結構類型?!拔淖峙c字母、數字、圖示符號等一起構成復合術語?!? Даниленко1977: 37)
從對計算機術語的界定視角來看,無論運用何種方式構成的術語,它們都是人類隱喻認知思維的結果。
通過隱喻,人們可以表達事物間一些細微的差別,更加形象化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特征。如果日常生活中缺少表達某一概念的相應詞匯,人們往往會從已有的詞匯中借用描述同樣功能或形狀的詞匯來臨時代替。如果這種臨時代替得到了其他語言使用者的默認,流傳開來,那么很可能這一用法就成為該詞的新的一個義項。(束定芳2000:117) 例如:
(1)мышь(鼠標) ,本義為“老鼠”,指一種通過手動控制光標位置的指示器設備。
(2)барабан(硒鼓) ,本義為“鼓”,作為計算機術語時,指稱形似鼓筒,內部盛碳粉等物質的打印裝置。
(3)окно(窗口) ,本義為“窗、窗口”,作為計算機術語時,表示電腦桌面上的矩形區(qū),是 Windows 運行程序的標志。
(4)дерево каталогов( 目錄樹) ,дерево本義為“樹木”,作為計算機術語時,指稱一種非線性的節(jié)點分支關系。
(5)мост(網橋) ,本義為“橋梁”,作為計算機術語時,指稱一種網絡層設備。
借助本民族語言中的通用詞,通過隱喻方式,賦予新的術語意義,產生術語化現象,轉指計算機領域的科學概念,構成計算機術語。
語言變化是持續(xù)不斷的,語言的不斷變化是語言與生俱來的特點,是語言生命的體現與證明。語言變化是語言學家研究語言時始終關注與研究的對象,常新常變的語言不斷地為語言的研究提供新的課題。語言變化與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是密切相關的,只有社會的變化才能引起語言的變化,因為語言本來就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折射,這就是語言變化對社會變化所具有的依賴性。隱喻填補了語言中的詞匯空缺,創(chuàng)造了很多新的詞語和表達,增加了語言的詞匯量,推動著語言的變化和發(fā)展。
[1]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寅.《認知語言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鄭述譜.《俄羅斯當代術語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Гринев С.В. Введение в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M]. М.:Московский лицей,1993.
[5]Даниленко В.П. Русская терминолоия[M]. М.: Наука,1977.
[6]КармызоваО.А. Компьютерная лексика:структура и развитие[D]. Автореф. Дис.канд. Филол. Наук. Воронеж, 2003.
[7]Комлева И.Л. Принцип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русской компьютерной терминологии [D]. Автореф. Дис. Канд. Филол. Наук. Москва,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