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畫/黃力炯 編輯/易可
鋼筆畫之 上海老城廂
文、畫/黃力炯 編輯/易可
上海老城廂留存有上海七百多年城市發(fā)展的歷史痕跡,集中體現(xiàn)了城市生活面貌和四方雜處的市井文化。
豫園始建于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園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從1559年起在幾畦菜田上建造園林,經(jīng)過二十余年的苦心經(jīng)營,建成了豫園?!霸ァ庇小捌桨病薄鞍蔡敝?,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足見潘允端建園目的是讓父母在園中安度晚年。園內(nèi)有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
海上白云觀原名雷祖殿,建于光緒八年(1882年),原位于西林后路100弄8號,清同治五年因拓修馬路,拆遷至大境路259號?,F(xiàn)為上海市道教協(xié)會和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九曲橋位于上海城隍廟豫園內(nèi),建于清乾隆年間,迄今也有兩百余年的歷史,據(jù)說鬼怪只能走直線,寓意著走過九曲十八彎之后,將送走曲折和困難,帶來順利和平
城隍廟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信徒捐助城隍廟山門,完工之日題“保障海隅”四字書于城隍廟山門之上。
大境閣,位于人民路大境路口。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為拒倭筑一座周長4.5千米的城墻,萬歷年間倭患平息,便在4座箭臺上建造了丹鳳樓、觀音閣、真武廟和大境閣。清代后期始城墻陸續(xù)被拆除,由于當年拆城指揮部——城壕路工事務(wù)所設(shè)在大境閣而得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