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堯
我家里有一本書,叫《水孩子》。每當看到它,總會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憶。
我以前并不愛看書,只喜歡玩玩具、看電視。還記得有一次,王老師布置我們做一份假期計劃表,我還傻傻地把“發(fā)呆五分鐘”也寫了進去。
有一年寒假,我回到了南昌老家,看見我表哥的書桌上有一本書,叫《水孩子》。這本書的紙已經發(fā)黃,還掉了好幾頁。我想,能把一本書看成這樣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水孩子》特別好看,看的時間長,次數也多;第二種,表哥不好好看書,不愛惜書,把書隨手亂丟。好奇心驅使我翻開了第一頁。一看,原來這本書是表哥在2006年6月26日買的。我一想,11年了,表哥得翻看多少遍呀!這要是我看11年,早就看煩了。表哥能一遍又一遍讀,肯定很有趣。于是,我翻開了第一章,一開始我覺得沒什么意思,可等我讀了十幾頁后,發(fā)現還真的挺有趣。那些優(yōu)美的文字吸引著我一頁一頁不停地讀下去,連頭都不愿抬一下。我當時那津津有味的樣子,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書中那個飽受老板虐待的掃煙囪的男孩,怎么變成了一個水孩子?他又怎樣從一個水孩子變成一個非常出色的男子漢?我?guī)е@樣的問題一頁一頁地讀下去,急切地尋找著答案。
當時,我看完這本紙張發(fā)黃的《水孩子》用了一天的時間,不過這個一天指的是第一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記得第一天的晚上,爺爺催我快睡覺,我卻屏住呼吸,踮起腳尖走路,像小偷一樣把書拿到了床上,悄悄地又看了一章。雖然被爺爺發(fā)現了,但我終于看完了一章,心里樂滋滋的。
《水孩子》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熱愛讀書的起點。后來我每學期幾乎都會看一看《水孩子》,而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收獲,例如: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如何追求……
現在我還愛看馬克·吐溫、沈石溪、曹文軒、楊紅櫻、馮驥才、吳涵碧等作家的書。
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并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閱讀還可以幫助寫作,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蔽蚁矏坶喿x,享受讀書的美好時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