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玲
對蓮的相思,起自大哥那里。
大哥大我十歲。我記事起,他就是一個喜好花鳥蟲魚的人。這份與生俱來的浪漫主義生活觀,伴他從頑童到少年到成家立業(yè)而至如今的年逾天命。記憶中,他至少養(yǎng)過狗、兔子、鸚鵡、魚,就像他的身邊從來不缺少朋友,他的生活里也從來沒有缺席過能跑不能跑的生靈。他高考那年,爸爸為了讓他煞下心來好好用功,不惜在院子里起了一個沒有房照的“書屋”,安裝了取暖設(shè)備,為的是讓大哥在那個家家戶戶都居住條件有限的年月里,有個獨立空間讓他發(fā)奮自強。饒是如此,大哥還是在書屋里養(yǎng)了一大缸金魚。高考前的那個春天,在大哥跟伙伴們又一次把“書屋”當(dāng)作“聚義廳”之后,爸爸和正值青春期的大哥大吵了一通。一怒之下,恨鐵不成鋼的爸爸把那個魚缸掀翻在地,一條條鮮紅的金魚活蹦亂跳地在一地汪洋的玻璃碎片中舞蹈般地垂死掙扎。那個畫面,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深處。
那時,國營工廠允許職工子弟接班或者免試入廠。對大哥金榜題名已然絕望的爸爸只好提前在工廠給大哥找好了工作,只等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儀式般地進出一次考場后就成為光榮的工人階級的一員。未料,大哥竟然超常發(fā)揮,以他所在的普通高中全班第五名的成績考取了海校,三年后成了比爸爸的國營工廠牛氣得多的世界五百強的國字號遠洋公司船員。與水有緣的大哥,由此在他的人生中擁有了一份叫作“海齡”的履歷。
成年后的大哥沒再養(yǎng)過狗、兔子、鸚鵡之類的,他對家養(yǎng)生靈的心思專注于魚和蘭、竹、桂、茶等靜幽的花花草草上。四年多前,大哥家喬遷,那時開始,他養(yǎng)起了蓮,睡蓮。魚和蓮,好像天生就該是相映生輝的吧?魚增蓮趣,蓮解魚意,想來,養(yǎng)了幾十年魚的大哥,順理成章勢必要養(yǎng)蓮的吧!有了蓮,大哥的魚缸,立馬升華為荷塘,他可以每天傍晚吟詠自家的荷塘月色了;而他的那些奮勇繁育的魚,一天到晚生生世世嬉戲在綠色海洋里。
世界上最昂貴的蓮大概應(yīng)該出自一個印象派大畫家莫奈之手,他平生留下二百四十多幅以睡蓮為題和與睡蓮相關(guān)的畫作。蓮的寓意,關(guān)聯(lián)著宗教、哲學(xué)與美學(xué),是西方凈土的象征,孕育靈魂的所在,佛座亦稱蓮花寶座。詠蓮的古詩詞不可勝數(shù),“應(yīng)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我更知道,漢字的“蓮”諧音“連”,是十指連心的連,又諧音“憐”,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憐,是《紅樓夢》中被曹公所嘆惜的“英蓮”的“應(yīng)憐”,也是“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的憐。蓮,是世界上唯一能夠使花、果(藕)、種子(蓮子)并存的花;蓮,弱柳扶風(fēng)的外表下沉潛剛克著一顆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心。蓮子心,也是一味中藥,入心經(jīng)、腎經(jīng),味極苦,清心散熱。但是,上述種種,都不是我要講述的——我所知道的上述種種也是你們所知道的,一如我們都知道,這世間有離別,也有衰老,有塵封的四季,也有哭泣。布魯姆說,我們閱讀,是為了尋找比自己的心靈更加原創(chuàng)的心靈。那么,關(guān)于蓮,我不打算在此搬運或者賣弄搜索引擎可以無償批發(fā)的百科流水線。我只說蓮的心事,只說尋常巷陌,悲歡離合,潮起潮落,對酒當(dāng)歌。
上世紀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之初,國人對西洋景充滿憧憬,能夠走出國門是極少數(shù)人的專利。輪機駕駛專業(yè)畢業(yè)的大哥已經(jīng)一身白色制服、大蓋帽,在“左滿舵”“右滿舵”的口令中駕駛?cè)f噸遠洋巨輪乘風(fēng)破浪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上。我從未聽大哥說起過他的海齡中是否有過歷險,是否遭遇過海盜之類的戲劇化事件。但是,我知道,在我的侄女還不記事的時候,大哥有時出海一年半載,有那么一兩次,侄女不讓這個陌生的爸爸進家門。而其時,我的母親正身患類風(fēng)濕,她全身的關(guān)節(jié)開始變形,在她的同事們每天每夜工作忙的時候,她每天每夜時時刻刻疼得要命。輾轉(zhuǎn)到過六大洲四十多個國家的大哥,既不能代替她忍受疼痛,也沒有辦法在海洋與大陸的輾轉(zhuǎn)中找到一種能減少母親病痛的有效藥物。曾經(jīng)有一首流行歌曲——鄭智化的《水手》,每次聽到這首歌,我不知道為什么都會有流淚的沖動。
睡蓮區(qū)別于其他種類的蓮,它的葉片不是完整的圓形,而是有一道好似被料峭的“二月春風(fēng)”輕輕裁了一剪子的小小缺口,格外生出一份我見猶憐的纖弱,仿佛我們每個人都不圓滿的人生。初生的蓮葉是縱向蜷的,像嬰兒微微蜷著的小手。很快,它們就漸漸舒展開來,一天大似一天。有時,蓮葉是魚兒的搖籃,風(fēng)兒吹送搖籃曲,一尾一尾小魚靜臥其上打瞌睡或者小憩。蓮喜陽,家里養(yǎng)大了的蓮對于所生存的水域具有潔凈功能,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魚兒不可避免地玩臟了魚缸里的水,魚的代謝給蓮的生長提供養(yǎng)料,而蓮的存在,不僅可以豐富水域的景觀,成為魚兒游戲和棲息的游樂場,還可以讓你少換幾次水,偷偷懶。是的,蓮,不染。
大哥養(yǎng)蓮很用心,像他侍弄他所擁有的其他生靈一樣。每天早起問候一下他的那些植物和動物們,在他看來,不只是一種四體勤五谷分的自我修養(yǎng),也是茶道一般帶著幾分禪意的對話生靈與心靈的儀式。我從沒有問過大哥為何想要養(yǎng)蓮——大概,蓮的姿,蓮的態(tài),蓮的品,蓮的質(zhì),蓮的潔,蓮的雅,契合他的價值信仰和審美取向,正如他一直以來對蘭的偏愛。從歲月的褶皺深處到今天的月朗星稀,他已經(jīng)養(yǎng)過很多種魚,曾經(jīng)有一種魚要喂食蝦肉,他就每天細細地剁了蝦泥來喂?,F(xiàn)在,他只養(yǎng)孔雀魚,這是一種尋常的熱帶魚,不嬌氣,好伺候,繁育力強。大哥的理論是,魚嘛,生活趣味之一種,人不要為物所奴役才好,自在,隨性。
如果說,以前我不過是偶爾在去大哥家時,對于睡蓮這種姝美的植物生出幾分憐愛與欣賞,那么,2015年7月,農(nóng)歷荷月,養(yǎng)一株睡蓮的心思真真正正讓我害了相思——那一天,侄女和未婚夫在巴厘島舉行婚禮后,我們?nèi)彝瓿闪嗽谶@座印度洋小島見證婚禮的親友團旅行,回歸故里。大哥打開家門,意外地發(fā)現(xiàn)養(yǎng)了兩年卻一直沉寂的睡蓮,竟然兀自生出了一莖雙花的并蒂蓮花苞!幾天之后,這對令人稱奇和驚喜的花骨朵綻開了一莖雙花的白色并蒂蓮。
“菡萏新花曉并開,濃妝美笑面相隈。西方采畫迦陵鳥,早晚雙飛池上來?!彪y以言說是偶然還是必然,這個特殊時間節(jié)點上結(jié)出的并蒂蓮奇跡,一下子激活了我內(nèi)心深處秘而不宣的“性靈”情結(jié)。我一遍又一遍想象著,那一對小小的紡錘形的綠色花苞是如何悄然生長,如何正當(dāng)我們于萬里之外的巴厘島上見證侄女的婚禮時,靜悄悄地雙雙躍出水面的;又是如何在靜悄悄的家中兀自照影,等待給侄女完婚的大哥大嫂歸來的。卻原來,蓮的心,情深。
如果你像我這樣一伸手便可觸到盛開的睡蓮花,一低頭便可鼻尖觸到盛開的睡蓮花——實際上,我的手既不曾觸摸,我的鼻尖也不曾觸碰,恰恰相反,我湊近蓮的時候,我的呼吸都慢了下來,我貪婪而小心翼翼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它的花瓣和花蕊,目光溫潤,一寸一寸撫摸過去,就像初為人母之時注視我懷中的嬰兒。這樣的脈脈對視,絕不同于平素看荷花那樣,在滿池子的洋洋大觀中隔水而望?!白钍悄且坏皖^的溫柔,仿佛水蓮花般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那層層疊疊的白色花瓣溫柔展開,沒有保留地向世界宣誓它引以為傲的一根根花蕊,襯著一缸搖曳的碧綠蓮葉。清風(fēng)徐來,花葉間,是魚動蓮舟,是魚戲蓮葉,是靜影搖波,是寒香映水,是“食子莫棄心,味苦生意存”。
這一刻,蓮,就是我的全世界。
生命中結(jié)下的緣,或早或晚都要來。那年秋天,對大哥家的美麗蓮的念念不忘,終于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其時,蓮已經(jīng)過了盛期,北方的早秋花市,早已不見睡蓮的身影。我居住的這座小城,中心區(qū)不過兩個有規(guī)模的花市。一個秋陽清明的上午,我跟愛人遍訪兩個花市的所有商家,幾乎要放棄的時候,終于,有個老板說,他家的花窖子里還有幾株睡蓮。輾轉(zhuǎn)去花窖捧出那黑色塑料花盆里的一株睡蓮,稀疏弱小的幾莖枝葉,數(shù)了一數(shù),不過十枝?;氐郊?,把魚缸里的魚倒出來,水抽干,換掉盆,安頓在口徑六十公分、高約四十公分的青花魚缸里,復(fù)又放水加魚,足足忙活一個多小時。時令不再,我要安心地等待春天的太陽讓它蓬勃。果真,即便地?zé)岷茏?,即便我把它安頓在西向客廳的落地窗前,即便冬日的斜陽毫無保留地揮灑熱量,這一缸蓮,依舊只在立夏之后開始爛漫生長。人工的溫暖,終究拗不過大自然的時令造化。萬物,自有其內(nèi)在的生發(fā)規(guī)律。這樣,靜靜地侍弄了兩年,由春而夏的張揚濃綠,由秋入冬的休養(yǎng)生息,伴隨月缺月圓的循環(huán)往復(fù),它蓬勃著我由眼入心的充實和況味,想來不比那些暢游其間的魚兒遜色。今夏,它依舊靜靜,我亦不急,蓮在,心就歡喜。盡管我從迎它入門的那一刻,就期待著自家的蓮,某一日也能像大哥家的那樣,一開就是并蒂蓮,一季七里香。
歡喜睡蓮,還跟它的名字有關(guān)。一個“睡”字,透著幾分漫不經(jīng)心和隨性的慵懶,像“睡美人”一樣,于靜態(tài)的字眼兒里傳達天然動感的嬌憨。動靜之間,是生命形態(tài)的切換;光影之間,枝枝蔓蔓著一池似水流年。
大哥流淚,我只看到過三次。第一次是我考上大學(xué)要離家到二百多公里之外的省城上學(xué),爸爸送我去報到,而大哥要在家照料臥床的母親。大哥把包裹行李給我們送進車廂安置好之后就在人來人往的站臺上等著。我和爸爸并排坐著,隔著車窗跟他不時做眼神的交流。隨著一聲汽笛,綠皮火車先是打了一個響鼻,繼而咣當(dāng)咣當(dāng)?shù)貑印W诖斑叺奈腋糁嚧案九_上的大哥四目相對,剎那間,他那兩道濃密劍眉下的大眼滿是淚水。我大二那年的臘月初七,天氣徹骨之寒,纏綿病榻十年的母親過世,我平生第二次看到大哥流淚。不久,他剃掉了頭發(fā),出了最后一次海,從此結(jié)束了航行生涯。
不大用功讀書的大哥,卻自小就喜愛古典詩詞。他到外地念書后,留下來的手抄詩詞和閑書都送給了我,直到今天仍在我家書架上,每一本書都用牛皮紙或者掛歷紙包了書皮,其中不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的《唐宋詞格律》,齊魯書社1982年版、王國維著的《人間詞話新注》,世界書局1928年版的《學(xué)詞百法》的上海古籍書店復(fù)印本,等等。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些書歷經(jīng)幾次搬家和歲月的流逝而越發(fā)散發(fā)古董的氣息,每每看到每冊不過四五毛錢的定價,都要讓我跟世事滄桑做一番無謂的聯(lián)想和感慨。甚至全家人去巴厘島旅行,他還帶了一本《唐詩三百首》,出門帶一本書,已是習(xí)慣。侄女婚禮的那天,在巴厘島藍得透明的大海和天空下,大哥身著白色中式上衣,笑意盈盈地牽著侄女的手走進教堂,他的全部輪廓英氣而圓融,距離當(dāng)年那個濃眉少年,已經(jīng)隔著數(shù)不清的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巴厘島歸來的那天,大哥一家、我們一家、侄女一家、大哥的親家一家,在客運站下車后即將分道揚鑣各自回家。在街頭熙來攘往的人流中,隔著十米多遠,我又一次看到人群之中大哥泛紅的眼眶,一如二十多年前他在站臺上送我的那一刻。第二天早晨,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推送了兩年來首次結(jié)出的并蒂蓮花骨朵,附了一首他自己填的小詞:“嫁女歸來舊居里,三杯紅酒、微微醉意。依舊臨窗園門覓,車停人落、鄰家小女。任他風(fēng)高鐘聲急,明晨早起、閨房寂寂。復(fù)斟再飲寄心語,互愛共勉、甜蜜伉儷!”侄女在評論里掛出了兩張淚流滿面的臉,而大哥給她回復(fù)的,是一張微笑的面龐。
【責(zé)任編輯】 行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