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彭小玲,85后。電影策劃人,時尚雜志撰稿人,專欄作者,現(xiàn)就職于某知名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代表作品《為什么你總是害怕來不及》《選擇你所能承受的那條路》等。
每個人的生活里都有一個時間節(jié)點。在這個時間點之前,你是你自己。在這個時間點后,你也從未改變——你只是遵循在此之前,在這個世界上所吸收的種種,來供養(yǎng)這個節(jié)點后的歲月。
在《奇葩大會》上,有一次討論起關(guān)于各個地域的區(qū)別,跟當?shù)氐奈幕の?。高曉松問起蔡康永,在國外生活的日子,會不會覺得自己并非其中人,于是難免難以融入?
蔡康永的回答是:我很少把自己歸類為“我是哪里人”,于是,也并非覺得它是一種巨大差異的存在。
我突然靈光一閃,捕捉到了某樣?xùn)|西:我不該一開始就把自己歸類于某種人。
我需要等待,等到外在的軀殼跟上我內(nèi)核的腳步。這個過程或許要花上很多年,其中的錯位糾結(jié)會讓你痛苦,可是它必須這樣呈現(xiàn),逼迫你去面對、探尋、歷練耐心,然后形成一套自己獨有的、堅定的處世哲學(xué)。
有一天,跟一個好友聊天說起一句,我們總是活在鄙視鏈中,既是鄙視別人的那一個,同時也被別人鄙視著。他大笑:“這個世界太大,你要尋覓的,是在你自己的世界里馳騁風云,瀟灑一生?!?/p>
再有一天,另一個好友跟我說起一些往事,提到當年前男友提出分手,她哭得聲嘶力竭,可是對方一絲情緒也沒有。直到很久以后,她終于理解:“雖然當時我們面對面坐在一張餐桌上,可是心里的相隔差距早已是千山萬水。”
再是一天,前同事來參加公司的聚會。他當年離職,是因為一個項目的某些錯誤,背了黑鍋。在他人眼里相當于是被開除趕走的。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怨了好些年,因為某個領(lǐng)導(dǎo)的無情、冷漠、心計,于是他遭受了這些難。
這一次,他突然出現(xiàn)了,然后端著酒,走向當年那一位領(lǐng)導(dǎo),敬上一杯一飲而盡。
夜里回家的路上,同他散步走了一段。一場大雨過后,他踩著落葉,步伐輕盈,夜色里哼起了歌。
看得出,他是高興的,那種得以放下的高興。
于我而言,經(jīng)常在腦海里的掙扎,穿過時空的概念,在無數(shù)場好幾個“我”之間的殘酷斗爭中簽訂協(xié)議,統(tǒng)一結(jié)論,達成共識——我愿意向外人呈現(xiàn)出這樣一個自己,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一次旅行中,好友跟我說了一句:“心安處即是吾家。”此刻,我終于理解,就整個人生而言,不存在你本該到達的那個世界,而是要去編織一個讓你舒坦的世界。
關(guān)于那個時間節(jié)點,我在祈禱:我想要遠遠地看見你,可是我并不想那么快夠得到你。
且讓我仰望著吧,畢竟得以仰望,已是希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