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銘
一到寒冷的冬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容易使癥狀加重或嚴重發(fā)作需住院治療,甚至突發(f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致死性并發(fā)癥。寒冷的冬天是威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的季節(jié)。因為寒冷的刺激的確是誘發(fā)“慢阻肺”的主要外因?,F(xiàn)代醫(yī)學早已闡釋清楚寒冷與支氣管炎病發(fā)作的關系:冷空氣使呼吸道局部溫度降低,毛細血管收縮,局部血液減少;寒冷又導致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使氣管排出進入呼吸道的細菌的功能減弱,外界的或寄生于呼吸道中的病毒和細菌就會乘機肆虐,導致支氣管炎病的發(fā)作。同時,在冷空氣刺激下,支氣管黏液腺分泌物增加,平滑肌痙攣,導致氣道阻力增加,分泌物排出困難,從而引起病癥的急性加重。而且,冬季氣候干燥而寒冷,室內外的溫度和濕度相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忽冷忽熱的刺激,致使防御能力下降,并且冬季老慢支病人極易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使阻塞性癥狀如氣促等加重,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復發(fā)。
由此可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復發(fā)與病情加重都與寒冷有關。因此,通過耐寒鍛煉來增強體質,可以預防慢性支氣管炎,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安全過冬。
如何進行耐寒鍛煉
在冬季,耐寒鍛煉可增強患者抵御嚴寒的能力,從而預防該病的復發(fā),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減少冬季發(fā)病次數(sh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冬季耐寒鍛煉的方法多種多樣,最終的目的是加強病人身體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增強身體的抗寒能力。患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不同身體情況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耐寒鍛煉方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耐寒鍛煉有室內鍛煉和室外鍛煉兩種。室內鍛煉,如用冷水洗手、洗鼻、洗臉、擦洗四肢和全身,以及做呼吸操、原地踏步、登爬樓梯、拍打、按摩、練氣功等;室外鍛煉,如散步、慢跑、練氣功、打太極拳、登山、游泳、騎自行車等?;颊呖山Y合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病情輕重和客觀環(huán)境等選擇參加。
一般情況下,患者參加耐寒鍛煉,應從入秋開始,先堅持用冷水洗手、洗鼻、洗臉,以及擦洗四肢和全身,增強這些部位的抗寒御寒能力。常言道:“春捂秋凍?!鼻锾靵砼R,氣溫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過多衣服,要有意識地盡量穿些單薄衣服,并經常到室外進行冷空氣浴,提高機體的抗寒御寒能力。但也要注意天氣變化,隨氣溫高低增減衣服,防止感冒。
常用的耐寒鍛煉方法
積極的室外鍛煉:可采取早晚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適當快走、慢跑等方式,還可以打太極拳、練氣功、舞劍。
簡易耐寒按摩:用手摩擦頭面部及四肢的暴露部位,每日數(shù)次,每次數(shù)分鐘,直到皮膚發(fā)紅、發(fā)熱為止,還可按摩風池穴和迎香穴,可預防感冒。
冷水鍛煉:用溫水(水溫高于20攝氏度的水)洗手、洗臉、洗腳和揉搓鼻部,逐漸用溫水擦洗面部、頸部,每日2次,每次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后可用溫水擦洗四肢至全身。若氣溫太低要量力而行,尤其遇到突然降溫時應慎重。
耐寒鍛煉要有毅力,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只要堅持,就能見效。如果能四季堅持,可使患者增強耐寒能力,減少受涼感冒,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作。
重病患者可堅持室內鍛煉,通過鍛煉,使機體逐漸適應干冷空氣的刺激,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機體免疫力。最簡單的鍛煉是按摩鼻部和臉部,用以增強局部抗寒御寒能力;拍打前胸和后背,刺激胸腺,以減緩其衰退過程或重新激活其生理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在室內鍛煉,居室要經常開啟門窗,一方面是通過通風換氣,減少和排除病菌和病毒;另一方面是增加日光照射,起到抑制和殺死病菌的作用,保證室內整潔,空氣新鮮,溫度適宜,無煙塵,無異味。
輕病患者應堅持室外鍛煉,隨著運動量的不斷加大,人體耗氧量也不斷增加,從而改善呼吸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在室外鍛煉,要選擇陽光明媚、氣候清爽的時間,以及環(huán)境幽靜、空氣新鮮、地面平坦的場地,如江海湖濱、高山田野、公園和草坪周圍等地。
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方法,都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病發(fā)即止。最好能從秋季就開始,老年人可選擇運動量不太大的項目,避免因劇烈運動而突然加重心肺負擔。最好是集體鍛煉,以起到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