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鵬,張 潔
(山西省自動化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2)
火電廠濕煙氣粉塵超低排放連續(xù)監(jiān)測技術
薛小鵬,張 潔
(山西省自動化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2)
在我國,能源的消耗主要是煤炭,風力發(fā)電和太陽能發(fā)電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所以火電廠還是占據比較重要的角色?;痣姀S煙氣的排放必然會對環(huán)境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痣姀S脫硫脫硝除塵技術在不斷改進,如果不對電廠的廢氣排放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某些電廠就會為了省錢,對脫硫脫硝除塵設備不滿負荷運行,造成對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煙氣中其他污染因子的監(jiān)測技術也在不斷發(fā)展,所以設計一套能夠適合現階段排放標準要求的監(jiān)測設備是非常有必要的。
濕煙氣;燃煤火電廠;低排技術
2011年7月18號我國環(huán)境保護部批準了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23-2011),本標準規(guī)定了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制、監(jiān)測和監(jiān)控要求,規(guī)定了重點地區(qū)燃煤鍋爐的煙塵排放值低于20 mg/m3,重點地區(qū)的燃氣鍋爐或燃氣輪機組的煙塵排放濃度低于5 mg/m3。本標準從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執(zhí)行[1],預示著我國對固定污染源排放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我國煙塵連續(xù)在線監(jiān)測技術面臨嚴峻的考驗。
基于新的排放標準要求,采用濕法脫硫及在脫硫尾部增加濕式電除塵器的技術,這種能有效去除煙氣粉塵,實現煙氣各污染物參數(包括粉塵濃度)超低排放,已經廣泛被火電廠應用。然而鑒于新型脫硫技術的應用及新的排放標準的實施,對于粉塵的監(jiān)測增加了兩個難題,第一:超低排放監(jiān)測對傳感器的精度,靈敏度,準確度和穩(wěn)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濕法脫硫后,煙氣濕度增大,大大增加了粉塵的測量難度。
光吸收法:又稱濁度法或對穿法,當光波通過粉塵介質時,部分光波被吸收,入射光強和被吸收的光強根據朗伯比爾定律可算出粉塵濃度。濕煙氣的溫度一般在50 ℃~60 ℃之間,煙氣中水分含量較高,對光的吸收影響比較大,并且濁度法的檢出限是7 mg/m3,所以不適用與濕煙氣超低排放監(jiān)測。
光散射法:光散射法分為前散射,后散射,偏散射等。傳統(tǒng)的煙塵光散射法用的是后散射,是利用光照射到粉塵顆粒時發(fā)生光散射,測量散射光的強度,利用Mie散射理論,計算出粉塵濃度。濕度對光散射影響較大,所以傳統(tǒng)的后散射法不適用于濕煙氣粉塵測量。
β射線法:粉塵粒子吸收β射線的量與粉塵粒子的質量成正比關系,根據粉塵粒子吸收β射線的量計算粉塵濃度。此方法的缺點是不能連續(xù)監(jiān)測,常用于空氣站粉塵的監(jiān)測。
濾膜稱重法:采用規(guī)定的流量進行采樣,將煙塵中的顆粒物捕集在濾筒上,濾筒采樣前后的質量差,可以算出粉塵濃度,此方法一般作為參比設備,比對其他連續(xù)監(jiān)測設備的準確性。
其他的測量的方法還有振蕩天枰法、電荷法等等。
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都有自己本身的局限性。對于濕煙氣超低粉塵的監(jiān)測遇到的兩個難題,我們可以采用稀釋抽取式前散射法進行連續(xù)監(jiān)測。稀釋抽取法是采樣方法:主要是采用等速采樣原理,對煙氣進行抽取,并對煙氣進行稀釋,然后把煙氣加熱到溫度高于140 ℃,把水變成水蒸氣,去除水滴對光散射的影響,再利用光前散射原理,對粉塵進行監(jiān)測。預處理系統(tǒng)如圖1。
圖1 預處理系統(tǒng)
這種稀釋抽取前散射法可以忽略濕煙氣中水滴對測量的影響,用激光前散射的方法也可以提高測量精度和準確度,檢出限也能達到0.1 mg/m3。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是:D-R820F(杜拉格)等。此系統(tǒng)可以分為以下五個子系統(tǒng):稀釋加熱系統(tǒng)、采樣系統(tǒng)、測量系統(tǒng)、反吹系統(tǒng)和校準系統(tǒng)[2]。
主要是稀釋風機抽取空氣,氣體經過加熱器進行加熱,部分高溫氣體用來加熱測量室,保證測量室的溫度在140 ℃以上(主要是為了保證測量室的水滴全部氣化成水蒸氣降低對粉塵測量的影響),另一部分氣體進入探頭,用來稀釋采樣粉塵。由于增加了稀釋風機,在采樣探頭處的相對濕度可以降低30%~70%。所有的溫度控制是依靠測溫元器件和電磁閥互相配合的。氣體的稀釋比大概是1∶1。稀釋風機的流量大小和煙氣流速相關。
當系統(tǒng)處于測量狀態(tài)時,采樣電磁閥打開,采樣氣體和稀釋氣體通過采樣探頭和采樣電磁閥,進入測量室,最后經過射流泵排出測量系統(tǒng),采樣的動力源是射流泵。采樣系統(tǒng)主要采用等速采樣技術,根據煙氣的溫度、壓力、流速決定采樣流量的大小。
光散射分為前散射,后散射,偏散射等,三種散射中前散射測量精度最高,檢出限也可以滿足現階段的測量要求。本系統(tǒng)主要采用激光前散射技術。原理如下:一個激光二極管發(fā)出一束可見范圍(波長約為650 nm)的調制光,射向煙塵當中的粉塵顆粒。顆粒物散射產生的散射光被一個與光束軸呈約15°夾角的高靈敏度檢測器記錄下來。通過濾波電路、放大電路等計算出煙氣中的粉塵濃度。
準確測量煙氣粉塵是本系統(tǒng)的目的,但是煙道煙氣比較復雜,抽取式測量粉塵儀的探頭、管路和氣室運行一段時間,都會有粉塵殘留在探頭、管路和氣室壁上。如果長時間不清理,就會造成采樣探頭、管路和氣室堵塞,對測量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減少系統(tǒng)維護量,反吹系統(tǒng)是必不可少的。
本系統(tǒng)的反吹系統(tǒng)可分為探頭反吹和測量氣室反吹。探頭反吹時,射流泵和采樣電磁閥停止工作,反吹閥打開,對采樣探頭進行反吹;測量氣室反吹時,射流泵停止工作,打開氣室反吹電磁閥即可對測量氣室進行反吹。多長時間反吹一次、每次反吹的時長由工況決定。一般超低粉塵設置4 h反吹一次,每次反吹5 min。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行業(yè)標準》(HJ/T 75-2007)中第九章規(guī)定:當煙氣CEMS不能滿足技術指標而失控時,應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并應縮短下一次校準、維護和校驗的間隔時間。固定污染源煙氣CEMS運行過程中的定期校準應做到:1) 具有自動校準功能的顆粒物CEMS每24 h至少自動校準一次一起零點和跨度;2) 無自動校準功能的顆粒物CEMS每3個月至少用校準裝置校驗一次儀器的零點和跨度。所以設計本系統(tǒng)時加入了校準子系統(tǒng)。本系統(tǒng)的校準子系統(tǒng)包括自動零點校準、量程校準和自動視窗沾污調零[3]。
1) 低維護:增加稀釋風機,稀釋采樣降低系統(tǒng)管道內樣品粉塵含量,提高了系統(tǒng)維護間隔。
2) 自動反吹:減少采樣管路粉塵殘留,減少系統(tǒng)維護。
3) 自動校準:自動校零,量程校準,視窗沾污自動修正。
4) 稀釋采樣:采樣探頭處相對濕度降低30%~70%。
5) 采樣探頭、探桿采用316號不銹鋼,耐腐蝕。
6) 配置LCD顯示屏,菜單設置簡單,方便,快捷。
7) 安裝簡單,不需要復雜的同軸度安裝。
8) 工作壽命長,內部沒有運動部件,殼體嚴格密封,防止煙氣腐蝕。
9) 適用于煙氣濕度較大的工況。
粉塵濃度的準確測量不僅對設備要求比較高,由于煙道的內煙塵分布的復雜性,安裝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測量點位的選擇也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行業(yè)標準》(HJ/T 75-2007)中第6章“固定污染源煙氣CEMS安裝位置要求”中的點位選取要求選擇合適的測量位置。
安裝位置要遵循以下幾點要求:
1) 位于所有顆粒物控制設備的下游;光學原理的顆粒物CEMS所在測定位置沒有水滴和水霧;便于日常維護。
2) 安裝位置應避開煙道彎頭和斷面急劇變化的部位,應設置在距彎頭、閥門、變徑管下游方向不小于4倍煙道直徑,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2倍煙道直徑處。對矩形煙道,其當量直徑D=2AB/(A+B),式中A、B為邊長。當安裝位置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盡可能選擇在氣流相對穩(wěn)定的斷面,但安裝位置的前管段的長度必須大于后管段的長度[4]。
3) 點測量CEMS位置:離煙道或管道壁的距離不小于煙道或管道直徑的30%,位于或接近煙道或管道斷面的中心區(qū)。
4) 線測量CEMS位置:中心位于或接近煙道或管道斷面的中心區(qū),所在區(qū)域離煙道或管道壁的距離不小于煙道或管道直徑的30%。
5) 安裝光衰減和光閃爍顆粒物CEMS時應保證光路準直。安裝后散射、前散射顆粒物CEMS時
測量探頭應保持離煙道壁足夠的距離,防止靠近煙道壁的氣流的擾動影響測量的準確性。應保證吹掃風的風壓大于煙氣壓力,保持與煙氣接觸的光學鏡片的清潔以及防止探頭過熱。
6) 原則上要求一個排放源安裝一套CEMS。若一個排放源排氣先通過多個煙道或管道后進入該排放源的總排氣管時,應盡可能將CEMS安裝在總排氣管上。不得以其中一個煙道安裝的CEMS測定值代替該排放源的排放結果。
7) 為了防止手工采樣質量法在采樣過程中干擾顆粒物CEMS的測定,手工采樣孔,應盡可能在顆粒物CEMS的下游,與顆粒物CEMS的距離不低于50 cm。
8) 為保證準確地校準顆粒物CEMS和煙氣流速CMS,顆粒物CEMS和煙氣流速CEMS應盡可能安裝在流速大于5 m/s的位置。
9) 所有的儀器都應避開強烈振動的位置;安裝在高空位置的儀器要采取措施防止發(fā)生雷擊事故,做好儀器接地,保證安全運行。
煙氣粉塵的測量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要保證測量的準確性,不僅對設備的要求比較高,并且安裝點位的選擇也非常重要。
[1] 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GB13223—2011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S].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12.
[2] 張序,李建軍.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技術路線的研究[J].四川化工,2015,05:55-58.
[3] 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HJ/T 75—2007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xù)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1-09-30.
[4] 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tài)污染物采樣方法[S].北京:國家環(huán)境保護局,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1996-03-06.
FlueDustUltra-lowEmissionsContinuousMonitoringTechnologyinCoal-firedPowerPlant
Xue Xiaopeng, Zhang Jie
(ShanxiInstituteofAutomation,TaiyuanShanxi030012,China)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immature technology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still plays an essential part in energy supply. That is to say, there is a great need of coal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get enough energy. As a result, the emission of the flue gas from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will no doubt cause the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though the technology of desulfuriz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dedusting is getting improved, the continuous monitor for the pollution air emission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case of that some power plants sometime stop using the desulfuriz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dedusting equipment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serious damage of the environment just for saving money.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other pollution factors in the wet flue gas. Therefore, it is feasible and necessary to design new monitoring equipment satisfying the need of current emission standard requirements.
the wet flue gas; coal-fired power plant; low emissions technology
2017-09-25
薛小鵬(1987- ),男,山西運城人,大學本科,主要從事環(huán)境監(jiān)測及自動化控制。
1674- 4578(2017)06- 0011- 03
TP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