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鄒思全
秋末冬初庫釣攻略
文/山東·鄒思全
隨著近年來氣候的改變,高溫時節(jié)愈發(fā)延長,“秋分”前后的氣溫依然高位運行,受其影響,魚的旺食期也就相應(yīng)延長了。筆者地處山東,常年在大型水庫垂釣,個人的經(jīng)驗是秋末冬初依然是在大中型水庫釣魚的黃金時段,此時雜魚極少鬧鉤,釣獲的多是大鯽魚和鯉魚。
避風(fēng)向陽的深水灣和溝汊處水溫會比其他位置稍高,是魚類取暖、覓食、越冬的上佳位置
盡管晚秋和初冬成了魚的旺食期,但魚卻不會在近岸活動覓食,而是在離岸較遠、水深2.5米左右的水域活動覓食,因此手竿往往鞭長莫及,海竿、磯釣竿才是最佳利器,釣獲的多是鯉魚、大鯽魚,以及少量草魚;若用串鉤掛蚯蚓,釣獲的則多是個體較大的鯽魚、黃顙和少量鲇魚。本文中,筆者將把自己秋末冬初釣大中型水庫的經(jīng)驗分享給廣大釣友,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1.大壩兩側(cè)。如果大壩兩側(cè)是陡坡,則水底基本都有護坡的亂雜石,亂雜石上會附著大量水生物,是大魚覓食藏身的好位置,也是晚秋釣魚的好地方,釣者若能在此長時間喂窩,很可能出現(xiàn)連續(xù)上魚的情況。如果釣位地勢較緩,水下雜物少,水位又淺,釣者就要在北岸選擇釣點。北岸向陽避風(fēng),水體升溫快,能聚集水生昆蟲和浮游生物,是初冬釣魚的上好位置;若這樣的位置岸邊恰好是陡坡,且水深在3米以上,也是使用手竿釣獲鯉魚和大鯽魚的好地方。
2.網(wǎng)箱附近。網(wǎng)箱養(yǎng)殖的多為鯉魚、鯽魚、草魚,也有放養(yǎng)鰱鳙的,每天需投喂二三次顆粒飼料,散落在網(wǎng)箱外圍和底部的顆粒飼料就成了野生魚類可口的食物。再者,網(wǎng)箱附近不讓下網(wǎng)和電魚,是魚類躲避危險的好地方,尤其大魚數(shù)量較多,是釣魚的好位置。
云層能夠阻滯和吸收夜晚高空的寒冷氣流,地面溫度變化很小,水溫也不會出現(xiàn)大的變化,因此陰雨天是釣魚的好天氣
3.大而深的溝汊、灣子。大中型水庫的溝汊、灣子很多,但不是每處都有魚活動,尤其到了秋末冬初,水溫相對較低,淺水灣是很少有魚的。釣者宜選擇避風(fēng)向陽的深水灣和溝汊處(北岸有高大建筑物和山嶺的更好),這種地方向陽又避風(fēng),水溫會比其他位置稍高,是魚類取暖、覓食、越冬的上佳位置。
4.向陽的山腳處、大壩下、陡岸亂石處。這樣的地方岸陡水深,尤其是向陽背風(fēng)的地方,水下石塊上附著了大量的水生物,是魚類越冬的好地方。但它有一個缺點,就是掛底比較嚴(yán)重,因此在選擇釣點時,釣者要多試探,以降低掛鉤的概率。
網(wǎng)箱周圍是秋末冬初的好釣點
5.北岸延伸到水中很長的鏵尖。這種位置能阻止北風(fēng)和西北風(fēng)向溝汊、灣子里涌進,減緩水體流動,大風(fēng)天時水面也比較平靜,是晚秋、初冬聚魚的好位置;如果這里曾種植過農(nóng)作物后又被淹沒,那更是釣魚的風(fēng)水寶地。
6.大片蘆葦、蒲草處。蘆葦、蒲草處不僅避風(fēng),水溫還高,是各種水生生物越冬的場所,豐富的食物和相對較高的水溫環(huán)境能吸引魚類來此活動,是晚秋和初冬釣鯽魚和大鯉魚的上佳位置。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位置不宜釣淺水,應(yīng)釣1.5米以上的水深;釣點宜設(shè)在蘆葦或蒲草前的明水處,距離以30~50厘米為佳,這里常有大鯽魚、鯉魚和草魚咬鉤,偶爾也有魴鳊咬鉤;垂釣時間以中午前后溫度較高時為宜,早晚很少有魚咬鉤。
秋末釣魚,釣點的選擇很關(guān)鍵
釣者要想釣有所獲,選擇一個有利于魚開口覓食的天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天氣良好,溫度適宜時,魚類覓食往往很積極,否則即便是魚的密度很大的水庫也會徒勞無功。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好天氣是對魚而言,而非對釣者而言。
1.刮微風(fēng)的天氣。秋末冬初,風(fēng)天很常見,釣者出釣時不宜選擇大風(fēng)天,大風(fēng)天雖然水體中的溶氧量很高,但因浪涌很大,水體暗流涌動,魚不會在近岸活動覓食,釣者宜擇刮二三級微風(fēng)的天氣出釣。微風(fēng)輕拂之下,水體開始慢慢流動,溶氧量大大增加,水動則魚動,魚兒自然會活躍起來。
2.連續(xù)多日的多云天、陰天和溫暖的小雨天。陰雨天,云層能夠阻滯和吸收夜晚高空的寒冷氣流,地面溫度變化很小,水溫也不會出現(xiàn)大的變化,因此是釣魚的好天氣。溫暖的小雨天氣(陰冷的雨天除外),水體中含氧量增加,空氣清新,光線弱,魚類大多是喜弱光的,因此這樣的天氣是非常適合魚類活動覓食的,只要出釣,常有不錯的收獲。但要注意——不能釣淺水,水深得在3米左右。
軟調(diào)小海竿、磯釣竿或是小筏竿可以解決秋末冬初魚兒不靠岸的問題
3.降溫天。在釣魚界,流傳著一句“降溫前好釣魚”的說法,但在多年的垂釣中,筆者發(fā)現(xiàn)降溫前并不一定好釣魚,降溫當(dāng)天或第二天才是釣魚的好時機。這是因為受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溫前氣溫會大幅度上升,從而導(dǎo)致水溫上升,魚會起浮離開水底,到它們感覺舒適的水層活動,魚就不好釣了。而降溫當(dāng)天,因空氣導(dǎo)熱快而水導(dǎo)熱慢,氣溫雖下降,水溫卻并未同步下降,魚類能預(yù)知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會大量覓食應(yīng)對降溫,所以魚比較好釣。
在時間的選擇上,晴好天早晚兩時段氣溫低,魚咬鉤率也低,上午九十點鐘后到下午三四點鐘前才是魚的旺食期;而多云天、陰天和溫暖的雨天,因氣溫、水溫沒多少變化,魚基本上是全天候咬鉤的。而在降溫當(dāng)天,魚咬鉤的高峰時段并不是固定的。需要注意的是,晚秋初冬釣大鯽魚,怕的不是低溫,而是晝夜溫差大。而此時正是由高溫向低溫轉(zhuǎn)變的過渡期,晝夜溫差基本都會超過10℃,甚至超過20℃,這么大的溫差一般是不適合魚類活動的,垂釣效果很差。因此,釣者在出釣時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晝夜溫差小的天氣出釣,一般以不超過7℃為宜。總而言之,秋末冬初釣魚,釣者要選擇天氣穩(wěn)定,連續(xù)數(shù)日天氣變化不大的天氣出釣,溫度忽高忽低變化頻繁或是氣溫驟升驟降的天氣都不適合釣魚。
有蘆葦?shù)乃?,釣點宜設(shè)在蘆葦前的明水處,距離以30~50厘米為佳,這里常有大鯽魚、鯉魚和草魚咬鉤
秋末冬初,氣溫、水溫都偏低,魚的掙扎力變小,浮標(biāo)的動作也小了,因此不宜用粗大釣組,應(yīng)首選小鉤、細線和小號浮標(biāo),但釣竿不能過短,用短竿是釣不到大魚的。
1.手竿釣。筆者一般使用5.4米輕便手竿,配1號主線、0.3~0.6號子線、2號袖鉤,主釣白鰷、鯽魚和鳑鲏等小型魚;配1.2號主線、0.8號子線、3號袖鉤,可主釣大鯽魚和1千克左右的鯉魚;配1.5號主線、1號子線、4號袖鉤或3號伊勢尼鉤,可主釣1千克以上的鯉魚,如果想大小魚兼顧,可用2號伊勢尼鉤。關(guān)于浮標(biāo)的選用原則是宜小不宜大,可選擇30厘米以下的小型浮標(biāo),1號浮標(biāo)釣鯽魚,3號浮標(biāo)釣鯉魚,2號浮標(biāo)鯽鯉兼釣。調(diào)釣方法是空鉤半水調(diào)4目,視所釣魚情釣1.5~3目,做到靈活掌握,機動調(diào)整。
由于我們所使用的釣組偏小,因此不宜用硬竿,用調(diào)性軟一些的竿子才能釣獲中鉤的大魚。
使用爆炸鉤時,所攥的餌團以鴿子蛋大為宜,在能包住鉤子的前提下攥得越小中魚率越高
2.拋竿釣。受溫度影響,秋末冬初時的魚有時不會在近岸活動,尤其是在晴好天氣時,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概率就更高了。于是,用軟調(diào)小海竿、磯釣竿或是小筏竿,配小型爆炸鉤糟食釣法主釣鯉魚、大鯽魚,或用串鉤掛紅蟲、蚯蚓釣大鯽魚和大黃顙的時候就到了。
筆者的經(jīng)驗是,用4~6支2.1米軟調(diào)小海竿、3.6米磯釣竿或1.8米小筏竿,配多軸承小型漁輪(能蓄80米2號線即可),拴2~3號小型伊勢尼鉤爆炸鉤,小海竿配30克墜,磯釣竿配25克墜,小筏竿配20克墜,糟食爆炸鉤釣法拴活墜。
若使用串鉤,拴鉤不宜過多,2~3枚即可;也可在串鉤下加掛糟食爆炸鉤,效果也不錯,但餌團不宜攥得過大,一旦過大,鈴響竿彎不中魚的概率就會增加,所攥的餌團以鴿子蛋大為宜,在能包住鉤子的前提下攥得越小中魚率越高。此外,餌料宜散不宜黏,宜細不宜粗,這是原則。
1.誘餌。魚飼料或小草雞飼料60%、超誘或底窩30%、藥酒米(用桂花或丁香藥酒泡碎大米或小米)10%,提前24小時用水拌好,裝入塑料袋中密封發(fā)酵。關(guān)于喂窩用量,晚秋時多一些,初冬時要少一些。用量少時,可混合岸邊的泥沙打窩。另外,將這款誘餌摻入20%的烤紅薯或黃瓤紅薯、30%的湖庫野戰(zhàn),可作小型爆炸鉤糟食餌,對大鯽魚和喜甜食的鯉魚有不錯的效果。
濃腥、淡香型餌料,甜軟適口,蛋白質(zhì)含量高,霧化較低,比重大,這樣的餌料是秋末冬初釣鯉魚和大鯽魚的上佳餌料
2.釣餌。荒食或小草雞飼料(釣網(wǎng)箱水域用魚飼料)20%、蛋白質(zhì)含量高的酵香型商品鯉魚餌30%、紅蟲鯽30%、烤紅薯10%、南極蝦粉10%,另加入占總餌料20%的拉絲粉;開出的餌料宜軟不宜硬。筆者的經(jīng)驗是,不論釣點水位有多深,釣者都應(yīng)以拉餌釣為主(水深可多加拉絲粉),在秋末冬初,拉餌釣要比搓餌釣上魚率高得多。
這款餌料屬濃腥、淡香型餌料,甜軟適口,蛋白質(zhì)含量高,霧化較低,比重大,非常適合釣底,是秋末冬初釣鯉魚和大鯽魚的上佳餌料。主釣鯉魚時,餌團應(yīng)大一點,但應(yīng)以不超過玉米粒大小為宜;主釣鯽魚時,餌團則應(yīng)小一點,在能包住鉤子的情況下,餌團越小,魚的咬鉤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