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汪 亮
“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及其影響”難點突破
大氣環(huán)流是一定范圍內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的大氣運動現(xiàn)象。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空間尺度涉及全球,時間尺度為季、年甚至多年。中學階段了解的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形式包括三圈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本節(jié)知識是中學地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習的關鍵是宏觀把握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與移動,學習的難點是理解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甚至整個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針對學習內容的特點,我們可以按照簡化聯(lián)系、圖解突破、比較分析、聯(lián)系應用的思路展開復習。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是掌握其分布、移動的基礎。這里我們要理清氣壓帶風帶與三圈環(huán)流的聯(lián)系,下面的聯(lián)系圖比較簡明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從示意圖可以看出掌握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分布關鍵是理解氣壓帶的形成分布。赤道附近溫度高,空氣膨脹上升,在低空形成低壓帶;兩極附近氣溫低,空氣冷卻收縮下沉,在低空形成極地高壓帶;自赤道上空流向兩極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漸向東偏,在副熱帶上空沿緯線方向流動,阻滯來自赤道上空的氣流向高緯流動,空氣堆積下沉,在低空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空由于來自副熱帶的暖氣流與來自極地地區(qū)的冷氣流相遇,暖氣流上升,在低空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這樣形成了全球的七個低空緯線方向氣壓帶。氣壓帶每年隨太陽直射點北移或南移幾個緯度。
由于低空氣壓帶之間存在氣壓梯度,氣流從高壓帶輻散流向低壓帶,并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風帶。這樣全球形成了六個風帶。風帶的位置、范圍、強度隨氣壓帶作比較規(guī)律的季節(jié)變化。
下圖示意全球低空的氣壓帶風帶形成及季節(jié)移動。
【例1】下圖為北半球大陸西部五個地區(qū)受氣壓帶和風帶影響的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題。
1.圖示五個地區(qū)緯度由低到高的順序是
( )
A.⑤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⑤①
C.①②③④⑤ D.⑤②④③①
解析:①不受西風帶影響,所以在30°N以南;⑤不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所以在40°N以北;②基本不受西風帶和信風影響,所以在30°N附近;③④在30°N至40°N之間,④受西風帶影響時間長,所以緯度比③高,故選C。
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是全面深刻的,它促進了高低緯間、海陸間的水熱交換,是形成天氣狀況與天氣變化、氣候特征和氣候類型分布的基礎,同時影響天氣系統(tǒng)的形成、分布、變化,它對海水水體的運動也產生直接的影響。
下面結合典型試題分析歸納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的主要影響。
【例2】大氣環(huán)流和大洋環(huán)流源源不斷地從低緯度向高緯度輸送熱量。下圖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熱量輸送隨緯度的變化。完成2,3題。
2.引起大氣環(huán)流和大洋環(huán)流輸送熱量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B.海陸分布和地球運動
C.氣壓帶季節(jié)性移動
D.太陽輻射和地球運動
3.曲線①②③代表的熱量輸送分別是
( )
A.大氣輸送、總熱量輸送、海洋輸送
B.海洋輸送、總熱量輸送、大氣輸送
C.大氣輸送、海洋輸送、總熱量輸送
D.海洋輸送、大氣輸送、總熱量輸送
解析:考查大氣環(huán)流對水熱交換的影響。第2題,由于獲得太陽輻射量的緯度差異,低緯熱量多,大氣環(huán)流和大洋環(huán)流將低緯的熱量輸送到高緯;由于高低緯間熱量差異及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形成了經線方向上的三圈環(huán)流,風帶盛行風的吹拂是表層洋流形成的主要動力,因此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作用是形成大氣環(huán)流和大洋環(huán)流的根本原因,故選D。第3題,從數(shù)量關系可以判斷曲線②代表總熱量輸送;比較曲線①和③的變化差異,③曲線在30°N至60°N之間輸送量最大,這和盛行西風的強度、分布相關,可判斷曲線③為大氣輸送,故選B。
歸納:三圈環(huán)流、季風環(huán)流促進了高低緯之間、海洋陸地之間的水熱輸送。
【例3】圖甲為非洲安哥拉的區(qū)域圖。安哥拉中部地區(qū),年均溫在22℃左右,素有“春天國度”的美譽。圖乙為①②兩地的氣候特征圖。
4.比較①②兩地降水特征的差異,并分析成因。
解析:①②兩地主要是年降水總量(屬性特征)存在差異,降水季節(jié)分布無明顯差異。結合①②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判斷:①地受較干燥的東南信風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影響,②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和較干燥的東南信風交替影響。
答案:
差異:①地年降水量小于②地。
成因:①地處于東南信風帶,風由陸地吹向海洋,降水較少;6—8月南半球副高北移影響此地,幾乎無降水;加上沿岸有寒流流經,降溫減濕,故全年降水少。②地位于內陸,冬半年受干燥的東南信風影響時間較短,夏半年受赤道低氣壓影響,降水豐富。
歸納:大氣環(huán)流氣流運動的形式是水平運動(風)和垂直運動,水平氣流影響水熱輸送、熱量交換,大氣垂直運動影響水汽凝結成云致雨。具體歸納如下:
(1)來自海洋或來自陸地的氣流影響水熱輸送,來自海洋的氣流輸送大量水汽到陸地導致降水增多,來自陸地的氣流干燥、降水少。
(2)高低緯度間流動的氣流主要影響熱量交換,來自低緯的氣流多導致增溫,來自高緯的氣流多導致降溫;氣流上升遇冷水汽易凝結,多云雨天氣,氣流下沉增溫水汽難以凝結,多晴天少雨天。
【例4】下圖示意北半球夏季4個氣旋的移動路徑。讀圖,回答第5題。
5.影響氣旋④移動路徑的主要是
( )
A.東南信風
B.副熱帶高壓
C.極地東風
D.北赤道暖流
解析:④是形成于西北太平洋熱帶、副熱帶地區(qū)的熱帶氣旋移動路徑。該氣旋的移動受夏秋季節(jié)較穩(wěn)定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形成的反氣旋外圍環(huán)境流影響,而東南信風、極地東風對氣旋的移動無影響,洋流與氣旋的移動路徑無關,故選B。
歸納: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構成全球大氣運行的基本形式,是各種時空尺度天氣系統(tǒng)活動的背景條件。如氣流性質差異很大的盛行西風與極地東風在緯度60°附近相互交接形成鋒面系統(tǒng),冬季風環(huán)流形式下影響我國的冷鋒系統(tǒng),夏季風環(huán)流形式下影響我國鋒面雨帶的形成,形成于副熱帶地區(qū)的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等。
【例5】2013年4月5日,我國帆船手駕駛”青島號”帆船榮歸青島港,實現(xiàn)了中國人首次單人不間斷環(huán)球航海的壯舉,下圖為此次航行的航線圖,據(jù)材料回答第6題。
6.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風和洋流的航程是
(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_灣海峽 D.臺灣海峽—青島
解析:引起洋流運動的主要動力是風,風帶和季風對大規(guī)模的海水表層洋流和近岸流的形成、分布有較大影響。A選項對應航程航向與盛行西風、洋流流向一致,順風順水,故選A。
安徽省桐城中學范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