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紅 吉興旺 金 平
(1.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130117 2.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
·成藥應用·
七消飲顆粒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療效及對一氧化氮、內毒素水平的影響※
王亞紅1吉興旺2金 平1
(1.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130117 2.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
七消飲顆粒;肝硬化腹水;內毒素;一氧化氮
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見的三大并發(fā)癥之一,也是肝硬化失代償?shù)臉酥局?,提示患者病情進展[1]。腹水不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縮短了患者存活時間,約半數(shù)以上的難治性腹水患者在1年內死亡[2]。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腹水發(fā)病機制的細胞因子學研究,逐漸重視一氧化氮(NO)、內毒素等血管活性因子在肝硬化腹水形成中的作用[3]。但是關于中醫(yī)藥對NO和內毒素含量影響的報道則相對較少。七消飲顆粒是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脾胃病科治療肝硬化腹水(鼓脹)的經(jīng)驗方劑,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七消飲顆粒對肝硬化腹水(鼓脹)的療效以及對NO、內毒素的調控作用,從而對其治療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機制進行深入探討。
選擇2014年11月—2017年6月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肝脾胃病科門診及住院的肝硬化腹水(鼓脹)患者60例,病情嚴重程度屬于輕中度,為非難治性腹水。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35~64歲,平均年52歲;病程8~71個月。其中乙肝肝硬化28例,丙肝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17例,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3例,不明原因肝硬化4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分布、年齡、病程、腹水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病例均符合2011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肝硬化腹水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中關于肝硬化腹水的診斷標準[4]。同時超聲檢測證實有腹水,超聲腹水程度按文獻[5]標準執(zhí)行。肝腎間隙或僅在盆腔出現(xiàn)無回聲區(qū)。排除癌性、心源性、腎源性、結核性等其他性質腹水。
中醫(yī)辨證標準:按照2011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肝硬化腹水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中關于肝硬化腹水的診斷標準[4]。腹大脹滿,撐脹不甚,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不思飲食,頭頸胸臂或有紫斑,或紅痣赤縷。食后腹脹,面色晦暗,小便不利。舌質暗淡,脈細無力。
對照組常規(guī)給予保肝、利尿,同時限水、限鈉治療,利尿劑隨腹水消退情況予以增減(注:每日體重減少控制在0.5 kg以內),必要時輔助補充新鮮血漿、血小板以及人血白蛋白,同時給予抗感染及糾正電解質紊亂等治療。注射用還原性谷胱甘肽鈉(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619,規(guī)格:1.2 g/支),每日1支靜脈點滴,螺內酯片(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070,規(guī)格:20 mg/片)、呋塞米片(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909,規(guī)格:20 mg/片)、氨苯蝶啶片(濟南永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544,規(guī)格:50 mg/片)、布美他尼片(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5020938,規(guī)格:1 mg/片),根據(jù)腹水量及尿量調整用量。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七消飲顆粒及紅外線中藥(七消飲加減)溻漬療法。①七消飲顆粒。藥物組成:黃芪30 g,丹參10 g,冬瓜皮30 g,大腹皮10 g,豬苓10 g,澤瀉10 g,土茯苓30 g,蘆根30 g,大黃3 g,白茅根30 g(免煎藥物,江蘇省江陰市天江藥業(yè)有限公司)。隨證加減:氣滯濕阻證加柴胡10 g,香附10 g,白術10 g;濕熱蘊結證加茵陳10 g,梔子10 g,黃連3 g;脾腎陽虛證加附子6 g,干姜10 g,桂枝10 g;肝腎陰虛證加生地黃10 g,麥冬10 g,枸杞子10 g。每日1劑,溫水取汁300 mL,每日2次口服。②中藥溻漬(七消飲加減)。組成:蘆根30 g,白茅根30 g,大腹皮10 g,豬苓10 g,澤瀉10 g,土茯苓20 g,商陸10 g。以上藥物打碎研末,加入少量姜汁及蜂蜜調至糊狀,用保鮮膜及紗布制成大小約16 cm×16 cm的方形溻漬貼,貼于腹部(臍周),配合紅外線照射治療,每次30 min,每日2次。
觀察指標:治療4月后,觀察兩組患者腹水消退的有效率、治療前后肝功能的變化及治療前后血清NO、內毒素的含量。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數(shù)值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內治療前后對比應用配對t檢驗,組間前后對比應用成組t檢驗,分類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腹水量比較:兩組彩超下腹水量均降低,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治療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彩超下腹水量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肝功能改善比較:兩組患者總膽紅素(TBIL)、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治療前后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而白蛋白(Alb)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效果不明顯,且組間比較亦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肝功能改善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NO和內毒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O、內毒素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NO和內毒素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肝硬化腹水屬于中醫(yī)學“鼓脹”范疇,根據(jù)中醫(yī)藥治療鼓脹的文獻統(tǒng)計[6],氣虛血瘀為其基本證型。肝病邪毒由氣累血,因虛致瘀,蘊久留戀于絡。瘀毒互結,水濕泛濫發(fā)為鼓脹。因此治肝補脾,宿邪緩圖方為上策。七消飲顆粒為我科國家級名老中醫(yī)劉鐵軍教授經(jīng)過數(shù)十年臨床經(jīng)驗總結的經(jīng)驗方,由黃芪、丹參、冬瓜皮、大腹
皮、豬苓、澤瀉、土茯苓、蘆根、大黃、白茅根組成。該方補氣藥與活血藥相配,氣旺則血行,活血而不傷正,同時佐利水解毒除濕之劑,共奏益氣化瘀、利水消脹之功,消鼓脹而不傷正,扶正氣而不戀邪氣。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內皮素、NO等血管活性因子等通過介導高動力循環(huán)狀態(tài)及增加門靜脈阻力,促使門脈高壓及腹水的發(fā)生與發(fā)展[7]。另外研究還證實,5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由動脈血管擴張所致的高動力循環(huán)狀態(tài)[8],后者是肝硬化門脈高壓水鈉潴留、腹水生成的始動因素。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肝硬化門脈高壓外周動脈擴張的根源是NO含量的增加。因為NO是一種血管活性物質,具有強烈的擴張血管作用。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桿菌細胞死亡后的代謝產(chǎn)物,主要在肝臟滅活。肝硬化患者極易并發(fā)腸源性內毒素血,當體內內毒素蓄積過多時又可損害肝臟,加重門靜脈高壓形成,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huán)[9]。
本研究結果表明,七消飲顆粒能明顯降低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NO和內毒素的含量,該方在改善肝功能、消退腹水等方面療效確切。提示本方可能通過降低血中NO、內毒素的含量,繼而擴張門靜脈,降低門脈壓力,最終干預系統(tǒng)高動力循環(huán)的形成。這很有可能是該方治療肝硬化腹水的重要機制之一。
[1]邱德凱.加強對肝硬化合并腹水的臨床研究[J].胃腸病學,2003,8(2):65-66.
[2]曾欣,林勇,謝渭芬.肝硬化腹水的處理[J].中華消化雜志,2005,25(12):757-759.
[4]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疾病專業(yè)委員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31(9):1171-1174.
[5]梁擴寰.肝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686.
[6]閆秀川,劉成海.肝硬化腹水的中醫(yī)證型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8,14(1):49-50.
[7]鄧存良,陳楓,鄒愚,等.一氧化氮在肝硬化患者血、腹水、尿中的檢測及意義[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1,9(S1):95.
[8]張曉嵐,秦玉彩,姜慧卿,等.肝硬化患者血漿一氧化氮、內皮素-1水平的變化[J].臨床薈萃,2000,15(16):724-725.
[9]陶亮,龔環(huán)宇.肝硬化與腸源性內毒素血癥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2):139-144.
吉林省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20150204071SF)
20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