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君 王海強 周義雙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醫(yī)院,西藏 日喀則 8570002.77627部隊衛(wèi)生隊)
針刀聯(lián)合封閉治療跗骨竇綜合征48例
楊潔君1王海強2周義雙2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醫(yī)院,西藏 日喀則 857000
2.77627部隊衛(wèi)生隊)
針刀;封閉;跗骨竇綜合征
跗骨竇綜合征是指因足內踝扭傷所致竇內軟組織發(fā)生無菌性炎癥、變性和纖維化引起以外踝前下方疼痛、壓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1]。本病臨床常見,但因其發(fā)病機制不清,臨床常易漏診和誤診,錯失最佳治療時間,使病情纏綿難愈。筆者采用針刀聯(lián)合封閉治療跗骨竇綜合征患者48例取得了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2年3月—2014年3月成都軍區(qū)機關醫(yī)院疼痛科收治的患者93例。所有患者的癥狀、體征均符合跗骨竇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齡18~60歲;病程最短2周,最長10年。對照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20~58歲;病程最短1周,最長12年。所有患者均為單側發(fā)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考Brown早期提出的診斷標準并結合臨床表現(xiàn)和輔助檢查結果進行診斷。①踝關節(jié)內翻扭傷史4周以上。②踝關節(jié)長期疼痛不適,常伴有小腿、足跟、足底部位疼痛,經(jīng)久不愈。③外踝前下方有明顯的壓痛,可伴有局部腫脹,疼痛可向足趾放射。④尿酸、紅細胞、血沉、抗“O”、C反應蛋白及類風濕因子陰性。⑤X線片示足部骨質未見異常。⑥排除其他可引起類似表現(xiàn)的足踝部病變。
治療組:采用針刀聯(lián)合封閉治療。①封閉治療。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在上,在跗骨竇壓痛最明顯處標記,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巾。用10 mL無菌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3 mL,2%利多卡因2 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0.5 mL。于標記點處快速刺入皮下,緩慢達跗骨竇基底骨面,調整針尖方向至患者有明顯酸脹感,回抽無血后,注入適量混合液,再呈扇形方向向四周注入適量混合液,注畢,壓迫止血片刻。②針刀治療。取漢章牌4號針刀,刀口線與距跟韌帶走行方向一致,于標記處快速刺入皮膚,緩慢直達跗骨竇基底骨面。退針少許,松解竇內填充的脂肪組織4~5刀,再切割滑囊1~2刀,最后沿著肌腱走行方向切割2~3刀,縱行剝離2~3下,待針下松解后出針刀,加壓止血2 min,傷口創(chuàng)可貼覆蓋。每周1次,共治療2次。
對照組:同治療組封閉治療。每周1次,共治療2次。
1.療效標準。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跗骨竇處無壓痛,踝關節(jié)活動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久行或天氣變化時輕微疼痛。無效:自覺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
2.結果。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跗骨竇由距骨溝與跟骨溝相合而成,呈長管型,內部有韌帶、動脈吻合支、神經(jīng)末梢、關節(jié)囊、滑囊、脂肪軟組織等結構[2]。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結構,使足部在運動過程中容易因受力不當而出現(xiàn)足內翻。足內翻后,一方面使距跟骨間韌帶、頸韌帶受到扭傷、牽拉,日久后損傷處形成瘢痕,使跗骨竇外口擴大,竇內的滑膜、關節(jié)內脂肪墊等軟組織發(fā)生嵌頓并形成攣縮,卡壓神經(jīng)末梢引起疼痛。另一方面,足內翻后,竇內軟組織因受到外力的擠壓,局部水腫,產(chǎn)生無菌性炎癥,繼發(fā)軟組織異常增生、肥厚、粘連等,造成跗骨竇內壓力升高,進一步引發(fā)疼痛[3]。故多數(shù)學者認為本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竇內韌帶損傷和竇內壓力增高所致。
目前跗骨竇綜合征患者多首選局部封閉治療為主,但筆者通過臨床觀察及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單純封閉治療短期內效果不錯,但復發(fā)率較高[4]。因為封閉治療雖然能快速增強局部組織的抗炎能力,使無菌性炎癥得以消除,但竇內韌帶損傷和竇內壓力增高兩大致病因素沒有解除,導致本病反復發(fā)作,且長期反復應用對機體產(chǎn)生較大的副作用。小針刀作為一種新型治療手段,在松解粘連、攣縮、減壓、消除無菌性炎癥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故筆者采用針刀聯(lián)合封閉治療本病,通過針刀對跗骨竇內粘連或攣縮的脂肪組織、韌帶進行松解、剝離,從而解除嵌頓;切開關節(jié)囊、滑囊,使囊內積液排出,降低竇內壓力,消除病因。配合小劑量醋酸曲安奈德消除無菌性炎癥,利多卡因阻斷疼痛傳導。二者聯(lián)合,一方面可減少封閉的藥量及次數(shù),減輕副作用;另一方面結合針刀針對病因治療,降低本病的復發(fā)率。
綜上所述,針刀聯(lián)合封閉治療跗骨竇綜合征療效顯著,明顯優(yōu)于單純封閉治療,且有效降低了復發(fā)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靳宏輝.跗骨竇綜合征32例的MRI診斷分析[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14,40(1):49,51.
[2]Lektrakul N,Chung C B,Lai Y,et al.Tarsal sinus:arthrographic,MR imaging,MR arthrographic,and pathologic findings in cadavers and retrospective study data in patients with sinus tarsi syndrome[J].Radiology,2001,219(3):802-810.
[3]Choudhary S,Mcnally E.Review of common and unusual causes of lateral ankle pain[J].Skeletal Radiology,2011,40(11):1399-1413.
[4]丁亞山,宋文閣,曾榮,等.小針刀治療跗骨竇綜合征中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8):819-821.
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