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維安記”
有次忽然刷到一句話:“俄羅斯方塊教會我們:如果你合群,就會消失?!?/p>
眼前仿佛落下各種形狀的彩塊方塊,被擺放得整整齊齊,彼此之間密不透風,每當一整行的缺口被補完,方塊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忽然就“蹭”地消失了。
有時候,生活就是一場刺激的消除游戲,而每個人就如同一個一個小方塊,我們都希望融入集體,找到共鳴,于是投入人群,感受那種左右相伴的溫暖??僧斈愫退腥艘粯拥臅r候,卻忽然找不到自己了。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一些空隙的。
這條關于“俄羅斯方塊哲學”的微博是KIKI最近轉發(fā)的,我很詫異,深夜矯情一般都事出有因,不是工作方面有了顧忌,就是人際關系出了問題。
她是我的一位讀者,在離家很遠的城市上學。她說最近常常睡不好,上課也老走神,生活并沒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難,道路平坦,方向明確,只是一顆有些磨腳的小石子卡在鞋中,走得不自在。這個小麻煩偏偏不是別人,是來自每天朝夕相處的舍友。
KIKI的宿舍目前一共有三個人,原來玩得最好的那個姑娘提前出了國,剩下的三個人朝夕相伴,好不快活。大一的時候,四個人常常一起宅在宿舍看劇,一起復習,一起討論功課,性格也都合得來,看到網(wǎng)上那么多相互撕逼痛斥宿舍的,真的無法理解啊。有這么合得來的舍友,KIKI覺得自己無比幸運。
大家一起生活了一年多,不曾出過矛盾,可是到了大二,生活一下子忙起來,KIKI覺得有些地方有些不對勁了。
“大一的時候自己好像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就是好好學習,完成作業(yè),偶爾和舍友到周邊城市玩玩,因此我們的生活沒有什么不同。到了大二,我打算出國,所以開始準備雅思,小斯和三三都打算直接工作,所以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我經常跑圖書館,或者出去上課,沒有太多時間陪她們了。”
小斯和三三是她的兩個舍友,說到自己最近的忙,KIKI語氣中帶著歉意和愧疚。
最近讓KIKI茶飯不思的事情其實很小,那天她自習回來,小斯和三三正相聊甚歡,只是簡單地和她說了聲嗨就繼續(xù)打鬧,KIKI疲憊地躺在床上一邊玩手機一邊聽她們的聊天,一直一直聽,忽然有個念頭閃現(xiàn)出來,心生一絲荒涼:她們聊了一個多小時,都沒有來問問我,難道….是在冷落我嗎?
她有些刻意地找了個話的空隙插進去:“對了,你們英語期末作業(yè)搞定了嗎?”滔滔不絕的小斯忽然冷笑:“別說了,本來我和三三都想好了我們一起做一個主題,你不是和交流生一起做嗎?我們倆只好兩個人之間來咯?!闭Z氣中滿滿的不高興。
學校里這學期來了很多英國留學生,KIKI又是英語協(xié)會的部員,一來二去和外國同學熟了,常常和他們一起討論問題,最近想了一個很棒的idea打算作為期末作業(yè)。KIKI是有自己的小心思,如果打算考雅思,就必須多練練英語,和留學生同學既聊得來,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何樂不為呢?
可是小斯說:“我們不是最好的朋友嗎?你和他們一起,把我們放在哪里了?”
好像在她的邏輯里,你不和我們一起做作業(yè)了就意味著不和我們最要好了,你不和我們最要好了,這段友誼也就差不多要byebye了。
女生因為這樣的小事“吃點醋”很正常,本來被人在意是好事情,但在KIKI覺得這段關系讓她好累:“我以前很怕一個人,害怕在集體中被落下,可是現(xiàn)在忽然發(fā)現(xiàn),如果融入一個集體卻再也出不來,那種感覺更加可怕?!?/p>
KIKI困惑地問我,我究竟是應該逃離出來做自己想做的,還是應該和她們一起常規(guī)地生活下去呢?
我們常常被教育:要和周圍人搞好關系,要合群,選擇大家選擇的就是沒錯的。可是如果有一天,我們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想去別的隊伍看看,你是否有勇氣大聲說出你的決定,你是否敢于從現(xiàn)有的隊伍中走出來?
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所以覺得別人做什么自己也跟著做準沒錯。隨著在大學里嘗試的東西越來越多變多,開始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于是渴望改變,渴望新的嘗試,卻苦于一些相處狀態(tài)的慣性。
他們害怕的不是挑戰(zhàn)自己,而是害怕面對周圍人的態(tài)度,因為有人可能會說:“你竟然和我們不一樣了,你太不合群了?!?/p>
當你開始舉棋不定的時候,恰恰是一些人慌張的開始,因為他們意識到這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好像要瓦解了,你我本來是差不多的,忽然變得有了落差,有了不同的狀態(tài)。他們很害怕,于是否決你的改變。
真正關心你的朋友,欣喜于你的改變,真正合適你的圈子,能理解你的“獨處”。其實你不是不合群,而是沒有遇見對的群,或者說,你和周圍人的關系還有待磨合,沒有達到合適的狀態(tài)。
給彼此的生活留些縫隙,我們會活得更加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