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施鶯
(南通市中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用中醫(yī)辨證療法對社區(qū)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探討
徐施鶯
(南通市中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探討用中醫(yī)辨證療法對社區(qū)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南通市中醫(yī)院城東街道衛(wèi)生服務中心門診就診的104例高血壓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0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52例患者。對兩組患者均使用西醫(yī)療法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加用中醫(yī)辨證療法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其血壓的水平。結果: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血壓的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中醫(yī)辨證療法對社區(qū)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血壓的水平。
中醫(yī)辨證療法;社區(qū);高血壓??;血壓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病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高血壓病已經成為了社區(qū)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嚴重地威脅著我國社區(qū)人群的健康。中醫(yī)認為,高血壓病屬于“眩暈”、“頭痛”的范疇。此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所傷、飲食不節(jié)、勞傷及年老體衰等,其病位在心、肝、脾、腎,其病機有實、虛及虛實夾雜[1]。使用西藥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治療的短期效果比較明顯,但長期服用西藥會使其出現(xiàn)較多的不良反應,從而降低其服藥的依從性和生活質量。中醫(yī)的辨證論治理論將中醫(yī)的整體觀和個體辨證相結合,可從根本上解除高血壓病的病機,具有獨特的治療優(yōu)勢。為了進一步證實用中醫(yī)辨證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有效性,筆者對在城東街道衛(wèi)生服務中心門診就診的52例此病患者均使用西藥聯(lián)合中醫(yī)辨證療法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將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南通市中醫(yī)院城東街道衛(wèi)生服務中心門診就診的104例高血壓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104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中關于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這104例患者均未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并發(fā)癥、精神疾病及惡性腫瘤。將這10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52例患者。在對照組的52例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5例;其年齡在49歲~78歲之間,平均為(60.88士7.95)歲;其病程為1~15年,平均為(7.59士3.9)年。在觀察組的52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2例;其年齡在47歲~76歲之間,平均為(59.69士8.7)歲;其病程為1~14年,平均為(7.15士3.60)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西醫(yī)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為:1)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讓其每次口服5mg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由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20H91524),qd;或讓其每次口服10mg的鹽酸貝那普利(由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20030514),qd;或讓其每次口服25mg的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由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32025391),qd。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加用中醫(yī)辨證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為:1)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辨證分型。高血壓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主要有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陰陽兩虛型高血壓病三種。2)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患者使用具有平抑肝陽、清肝瀉火之功效的藥物進行治療,方劑的藥物組成為:天麻9 g、梔子9 g、杜仲9 g、朱茯神9 g、黃芩9 g、川牛膝12 g、鉤藤12 g、炒酸棗仁12 g、益母草20 g、桑寄生20 g、夜交藤20 g、菊花20 g、石決明25 g。對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患者使用具有滋陰補腎、養(yǎng)血柔肝之功效的藥物進行治療,方劑的藥物組成為:熟地黃20 g、女貞子20 g、山萸肉12 g、茯苓12 g、丹皮12 g、澤瀉15 g、山藥15 g、丹參15 g、杞果15 g、懷菊花 15 g、葛根15 g 、炒酸棗仁25 g。對陰陽兩虛型高血壓病患者使用具有滋陰補陽之功效的藥物進行治療,方劑的藥物組成為:熟地黃20 g、山萸肉12 g、山藥12 g、肉蓯蓉10 g、丹皮10 g、澤瀉10 g、茯苓10 g、川牛膝10 g。對伴有其他癥狀的患者可在主方的基礎上隨癥加減相應的藥物。3)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天服1劑,治療15天為1個療程。
治療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其血壓的水平。按照相關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3]將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1)顯效:經過治療,患者DBP(收縮壓)的水平與進行治療前相比下降超過20mmHg或恢復至正常值;2)有效:經過治療,患者DBP的水平與進行治療前相比下降的范圍在10~19mmHg之間或恢復至正常值;3)無效:經過治療,患者DBP的水平與治療前相比下降的范圍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的例數(shù)+有效的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n(%)]
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的比較(mmHg,±s)
表2 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的比較(mmHg,±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收縮壓 舒張壓 收縮壓 舒張壓對照組 52 157.11±8.87 95.23±6.20 134.80±6.48 92.90±4.85觀察組 52 156.34±8.86 94.67±5.66 121.63±8.08 81.09±4.55 t值 0.896 0.513 2.164 2.320 P值 >0.05 >0.05 <0.05 <0.05
高血壓病是社區(qū)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高血壓病患者的主要表現(xiàn)為動脈血壓持續(xù)性升高。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若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會對其心肝腎等靶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從而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地影響其生活質量。西醫(yī)在臨床上使用抗高血壓療法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避免其發(fā)生高血壓危象,但此療法只能清除其高血壓的表象病理特征,不能解決其肝腎虧虛的病機。另外,高血壓病患者若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會給其帶來一定的副反應,從而降低其服藥的依從性,影響其遠期療效。中醫(yī)辨證療法是將中醫(yī)治療的整體觀與辨證施治的個體化治療相結合,注重從整體上對高血壓病患者的機體進行調節(jié),不僅可以消除其疾病的表象,還能通過調整機體的陰陽從根本上解除其病機,從而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的發(fā)展,防止損害其靶器官,提高其生活質量[4]。因此,用中醫(yī)辨證療法治療高血壓病在社區(qū)高血壓疾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已經被廣大醫(yī)務人員和患者所接受。大量的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為高血壓病患者聯(lián)用西藥和中醫(yī)辨證療法可達到降壓作用平緩有效、患者不良反應少、患者依從性高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中醫(yī)辨證療法進行治療52例患者中,經辨證分型為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患者有27例,其主要有眩暈耳鳴、面色潮紅、少寐多夢、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細數(shù)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對其進行治療的方法為平抑肝陽、清肝瀉火;為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的患者有15例,其主要有眩暈耳鳴、雙目干澀、腰膝酸軟、多夢易醒、舌紅苔薄、脈弦細數(shù)、遺精乏力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對其進行治療的方法為滋陰補腎、養(yǎng)血柔肝;為陰陽兩虛型高血壓病的患者有10例,其主要有頭暈目眩、視物模糊、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畏冷怕寒、夜尿頻多、陽痿早泄、舌紅苔白、脈沉弦細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對其進行治療方法為滋陰補陽。在本次研究中,我中心根據(jù)高血壓病患者病情的不同證型,為其使用不同的方劑進行治療。另外,考慮到不同個體在不同的治療階段其辨證分型會發(fā)生改變,故叮囑患者定期進行復診,以便及時重新對其病情進行辨證分型并調整治療方案。中醫(yī)認為,高血壓病的證型多見虛實夾雜,不僅需要使用中西藥物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治療,還要順應四時陽氣盛衰的規(guī)律對其生活進行調治,以保持其血壓水平的穩(wěn)定性[5]。因此,在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定期對其進行隨訪,督促其堅持合理飲食、科學運動、規(guī)律起居、保持身心愉悅,以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中醫(yī)辨證療法對社區(qū)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血壓的水平。
[1]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高血壓中醫(yī)診療指南[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9(23):108-109.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3]閆西鵬,陳守強,張夢賀,等.中醫(yī)醫(yī)案分析系統(tǒng)輔助下名老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用藥規(guī)律研究[J].光明中醫(yī),2013,28 ( 8 ):1535-1536.
[4]袁建,梁庭棟.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機理初探[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34):59-61.
[5]閆衛(wèi)紅,蘇惠萍,練毅剛,等.高血壓早期中醫(yī)辨證調治探討[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6,22(4):572-573.
R544.1
B
2095-7629-(2017)18-01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