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自然
精彩導(dǎo)讀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大自然的無窮魅力,總是讓人迷戀不已。就是你熟悉的藍天、陽光,只要你換一個地方去觀賞,它的魔力也照樣讓你心馳神往。
流淌的陽光
○韓德年
不到西藏,不知天的藍色竟是飄動的。那藍是那么的純凈、那么的透明、那么的深邃,就似一雙嬰孩的眼睛,湛然明澈,稚拙清淺,一眼望去除了湛藍還是湛藍;又似將納木錯湖倒懸高掛于天空,無數(shù)的無鱗魚窮盡一生地游弋,也未看到藍的涯際。在無色而透明的高原勁風(fēng)中,那藍柔軟地綢緞般緩緩蠕動,似一面巨大的旌旗平鋪到無垠的天際,在視力所及的地平線的盡頭卷成一線淡灰的印痕,在天地間拱成一頂碩大無朋的藍色穹廬。那藍又是那么的光滑而堅硬,讓能將什么都浸染變色的陽光都對她無計可施,僅僅是讓藍與光合在一起,從幽深的層褶里綻放出奪目的琉璃光澤,據(jù)說東方藥師佛國的國土便是這種顏色。
不到西藏,不知陽光竟是流淌著的溶液。那太陽就似一只圓圓的眼,鑲嵌在湛藍的穹廬頂端,從早到晚自東向西滑過。那只眼消融成透明的金箔汁,稠濃地從藍色的穹頂下緩緩溢出,漫天滿地流瀉、涂染、浸透、神奇百變——她漫過唐古拉山的雪冠,便與潔白的雪勾兌成涓涓清溪;她鉆進蒼郁的松林,又與蔥翠醞釀成滿谷的山嵐;她沐浴進潺潺的尼洋河,又在清泠的水面鑲嵌一層粼粼波光,讓靦腆的尼洋河頓成一條桀驁不馴的巨龍;她淹沒了荒原草甸,所有的生靈都隨著她的翕張而生動、張揚、優(yōu)美,一群群的牦牛悠游地徜徉其中變成了一群思想家;蠢笨的野驢揚頸甩尾,變成了無垠跑道上的運動健將;漂亮的藏羚羊則高揚頭角,一邊大口吞咽著溫?zé)岬年柟?,一邊跳躍著,將雪白的臀部抖擻成一朵朵閃亮的花朵……
比之于藏南,藏北的陽光似乎顯得更加稠濃明艷一些,也許是山川開闊而少樹的緣故吧。到日喀則已是下午四時左右,正是陽光嬌艷、熱度正熾的時候,在扎什倫布寺門前的廣場上,從空調(diào)車上一下來,立刻被淹沒在熾熱的陽光里,濃烈的太陽味熏得頭轟然膨脹起來,瞬間,陽光便浸透了全身,滲進骨子里的陽光迅速擴張,讓人感覺到煎炙般地鈍痛,一股灼焦味兒愈來愈濃地彌散開來。趕忙逃進虬枝纏繞的燈芯樹下,這一叢叢扎什倫布寺特有的因枝干能做酥油燈芯而得名的樹木,灰綠的枝葉淡定地面對著如火的驕陽,傘一般的樹冠下積滿了陳年的枝杈也蓄滿了陳年的清涼,讓疾速噴張的身體立刻平息下來,清風(fēng)徐來,竟有一絲涼意。樹陰下與外面截然是兩個世界,好像在陽光的侵逼下陰涼全都濃縮到了這兒。
【佳作賞析】
前兩個自然段,都以“不到西藏,不知……”句式來總領(lǐng),突破常規(guī)的認知,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眼球。在具體描述時,作者精心推敲,為了表現(xiàn)西藏的天的藍色“飄動”之特點,選用蠕動、平鋪、卷成、拱成等動詞;為了表現(xiàn)西藏的陽光是“流淌著的溶液”之特點,作者除了選用流瀉、涂染、浸透這些描述液體運動特點的詞外,還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將漫過、鉆進、沐浴進、淹沒等詞融入其中,既生動寫出了陽光這溶液流淌的過程,又將其在流淌中帶來的景色變化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最后又從自身感受入筆,寫出藏北陽光的另一種味道。
【小試鋒芒】
同學(xué)們,大自然哪種景物在哪里又給你帶來別樣的觀感呢?快動筆寫寫吧。
(李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