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久坤+周英
摘 要:通過分析冷空氣對2017年萬州“8.8”暴雨天氣過程的影響,總結在高空低槽、中低層切變幅合影響短暫和低空急流不明顯條件下,此類降水強度大、強降水落區(qū)較為集中、降溫明顯暴雨的預報著眼點。
關鍵詞:盛夏;冷空氣;萬州;暴雨
中圖分類號:P458.1+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1-0201-02
1 過程概況
2017年8月7日夜間開始,萬州區(qū)出現一次暴雨降水過程,主要降水時段在8日7時到12時,6小時內全區(qū)普降大到暴雨。其中,新田、高峰等鎮(zhèn)累計降水超過100毫米。過程小時雨強為8日09時新田站的49.7毫米。過程中白天最高氣溫降幅達10℃左右。降水強度大、強降水落區(qū)較為集中、降溫明顯是這次天氣過程的主要特點。
2 過程前主要天氣形勢分析
圖1a,500hPa上8月7日20時,萬州位于副高588線邊沿,短波槽位于四川東北部到陜南一帶,對應700hPa、850hPa上有明顯切變輻合系統(tǒng)。圖1b,地面場上,四川東部到陜南有地面冷鋒。
3 數值預報模式分析
根據數值預報:未來24小時,500hPa副高東退南落,高空槽東移影響重慶地區(qū),低層切變線東移,配合較強冷空氣入侵,將有一次明顯的降溫降雨天氣過程。
3.1 高度和風場預報
圖2,根據EC數值預報:到8月8日11時,副高588線繼續(xù)南移,500hPa、700hPa、850 hPa、925 hPa高度上(圖2a、2b、2c、2d),原先位于四川到陜南的的短波槽及對應的幅合切變系統(tǒng)已經東移南壓影響本地。EC預報主要影響系統(tǒng)影響本地時間較短,低空急流不明顯。
3.2 冷空氣影響和大氣層結的不穩(wěn)定性
圖3中,EC預報萬州一帶24小時有接近-6℃變溫(紫色線圈處),表明有較強冷空氣影響。
表1可看出,在7日夜間到上午萬州一帶K指數大部分時間維持在40左右,14時后逐漸減小,到17時前后已減小到35以下。
4 雷達回波特征
圖4,在04時17分的基本速度圖上(圖4a),可分析出冷鋒位于萬州西北部的開州到四川交界處,其后此冷鋒逐漸東移南下影響,08時05分,雷達上可見在萬州一帶有成片較強回波(圖4b),組合反射率大部為30~45dbz,最強為55 dbz左右,此時萬州地面降水強度最大,降溫幅度也最大。
5 結語
(1)高空低槽和中低層幅合切變系統(tǒng)明顯的情況下,副熱帶高壓的東退或南壓有利于其東移南下,若有明顯的冷空氣影響,即使低槽和切變線影響時間較短,仍然可以出現較大降水。
(2)在冷空氣影響明顯的情況下即使西南低空急流不明顯,冷空氣的增濕作用也可以為暴雨區(qū)提供較為充沛的水汽,由于水汽輸送的不暢,降水分布較為不均,同時持續(xù)時間不長。
(3)850hPa上24小時變溫及K指數可以較好反映冷空氣的影響和大氣的層結變化及穩(wěn)定情況。變溫為負一般說明有冷空氣影響,穩(wěn)定層結將打破;K指數越大,層結越不穩(wěn)定,越容易出現短時強降水、雷電等強對流天氣。隨著冷鋒過境以及K指數逐漸減小,降水由較大的對流性降水轉變?yōu)檩^小的穩(wěn)定性降水,過程趨于結束。
(4)對盛夏季節(jié)這種降溫降水過程的預報,主要應分析各高度上的系統(tǒng)是否明顯、對應是否整齊、冷空氣的影響是否明顯、副熱帶高壓的進退配合情況等。
參考文獻
[1]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天氣學原理和方法,(第四版)[M].氣象出版社,2007.
[2]朱乾根.天氣學原理和方法[M].氣象出版社,1981.
[3]俞小鼎.多普勒天氣雷達原理與業(yè)務應用[M].氣象出版社,2006.
[4]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guī)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