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飛機的貝塔
光陰有詩,情話是糖
■開飛機的貝塔
學(xué)了很多文學(xué)理論,還是沒能自破成見——文學(xué)的存在只是為了愛情。
小時候,有一天夜晚,我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一對身著古裝的男女坐在房檐上,月亮很大,夜色很美,只聽女子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闭Z調(diào)不勝幽怨,幽怨得只剩下靜默。男子見狀馬上接過話來:“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然后就是四目對視,你一言我一語地嘰咕“非人話”。表面上說的是蘇東坡的詞和愛情,實際上說的是他們自己。
電視機前,小小的我整個人都驚呆了,詩句好美,小小的我頓悟到:以后如果有人談起一句同樣美的詩詞,我也一定要能準(zhǔn)確而優(yōu)雅地接出下一句。
從那天起,凡是遇到描寫愛情的古詩詞,我都會默默地背誦下來。
約莫在初一那年,我在家看1995年版的《神雕俠侶》,聽到李莫愁長吟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覺得真是美到了極致。這么美的句子,我豈能不背下全文?于是,我開始搜索。
我搜索的第一步,是去翻看家里的《唐詩鑒賞辭典》。我花了好多天時間,整本書來來回回翻看了好幾遍,背會了“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飛”“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卻沒有找到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于是我猜,這句可能出自宋詞。
我向朋友借了一本《宋詞精品》,又花了一個下午,整本書來來回回翻看了個遍,邂逅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卻還是沒有找到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于是,我又猜,這句可能出自元曲。
于是,我又跑去家附近的一家小書店,找到一本《元曲精選》。我飛快地翻看,查找要找的句子。沒翻到一半,身后就傳來老板娘的詢問聲:“買嗎?”
我整個人都窘迫起來,慌忙抬起頭詢問價格。
“處理價,18元?!?/p>
“12元賣嗎?”
“不賣!”
老板娘是個30歲出頭的女人,一頭棕色的短發(fā),五官相當(dāng)端正,卻總是畫著暗色的、冷艷的妝。“18元就是18元!”她的語氣里有著不耐煩的強硬。我只得捏著兜里的12元悻悻而去。
大概一個星期后,我又去了那家書店。我在心里掐著時間,快速地翻了翻那本書,仍然沒找到想找的句子。直到翻過那本書后,我才知道,元曲還分“雜劇”“散套”“小令”等?!半s劇”部分,一整頁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字,說不定我想找的句子就在其中,估計得買下來細細翻看才會找到。于是,我裝作初來乍到的樣子問道:“這本書多少錢?”
“18元?!?/p>
“12元賣嗎?”
“不賣?!?/p>
老板娘語氣冷冷的,就像她臉上的妝一樣。
大概又過了半個月,我又去了那家書店,又拿起那本書,又裝作初來乍到的樣子問:“多少錢?”老板娘仍是“18元”“不賣”兩句,雷打不動。
不知道這個模式重復(fù)了多少次,我的印象中至少歷時半年。最后一次,老板娘說:“拿去,虧本賣的?!?/p>
她臉上沒有絲毫認(rèn)識我的跡象,所以,我至今不能確定她是因為煩了,還是因為感動了,或者是單純因為那本書賣不出去。我如獲至寶,來來回回翻了好多遍,里面的每一個字都沒有放過,可我還是沒見著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就是我當(dāng)時對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全部認(rèn)知,我實在想不出那么美的一句話還能出自哪里。
很久后的某一天,我在姨媽家的書柜上隨手抽出了一本《中國古代文學(xué)精選》,書上滿是灰塵,書頁有著腐朽的黃色,是我那個學(xué)霸姨父幾十年前的東西。就在那么一本朽黃的書中,我找到了那句讓我操碎了心的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整個句子都在閃閃發(fā)光,出自元好問的詞作《摸魚兒·雁丘詞》。元好問是金代詩人,難怪任我翻遍唐詩、宋詞、元曲,也只是枉然了。
前幾天,我在北京和一個朋友涮火鍋,意外地就愛情觀這個問題爭論得有點小激動。于是,我想起了這個小故事。詩句還是美的,愛情興許也是美的,只是我已不會像年少時那么無時無刻不掛念著了。
那些當(dāng)年認(rèn)真地、堅定地背誦下來的詩詞,以前背得順溜,以為一生都離不了的詩詞,現(xiàn)在竟然好多都記不清了,不過,年少時對那12元錢的堅持,我永不會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