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琦
剛閉幕不久的2017莫斯科航展雖說熱熱鬧鬧,但是傳說已久的俄羅斯大型無人機卻集體缺席,由此甚至引發(fā)了外界的一些猜疑。不過到了8月份,俄羅斯各個企業(yè)紛紛發(fā)布了其新型無人機的試飛和測試照片及視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牽牛星”和“天狼星”這對大型長航時無人機的“雙子星座”……
波戈相的驕傲——“牽牛星”察打一體無人機
長期以來,俄羅斯在無人機的研制和裝備方面一直不被各國看好。畢竟在該領域的兩大“重點方向”,即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和先進隱身無人機方面,俄羅斯長期處于“空白”的尷尬地位。在外界看來,俄羅斯在無人機領域的“地位”不僅無法與美國、中國和歐盟相提并論,甚至和以色列、伊朗等“第二集團”國家相比,看上去也還“略遜一籌”……不過,作為俄羅斯航空工業(yè)綜合體“掌門人”的米哈伊爾·波戈相從來不這么認為,他一直很堅定且自豪地宣稱,“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型無人機……”而給予他這種自信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牽牛星”。
至少從2008年起,俄羅斯就宣稱“牽牛星”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研制工作已經開始。但是,從目前能夠明確找到的資料顯示,“牽牛星”的設計工作是于2011年8月,由位于喀山的西蒙諾夫設計局展開;2012年9月完成了氣動外形設計。2016年8月13日,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俄國防部的消息,首架“牽牛星”無人機的原型機已于當年7月在喀山完成了首次試飛。
根據(jù)公開的報道,“牽牛星”察打一體無人機機長11.6米,翼展28.5米,這個尺寸比當今世界各國(地區(qū))研制的同類無人機大了一倍以上,無疑是十分驚人的。為此,“牽牛星”采用了雙發(fā)設計,這在察打一體無人機中也堪稱是“獨一無二”的。
從公開的照片上看,“牽牛星”無人機采用上單翼設計和V形垂直尾翼,氣動布局獨特;體型龐大,在無人機領域中堪稱是罕見的“龐然大物”。大塊頭自然就有相應的大重量,“牽牛星”無人機的起飛重量高達5噸以上。俄羅斯的一些媒體曾經將“牽牛星”與美國MQ-9“死神”無人機相比,但從尺寸和重量上看,兩者實在是沒有什么可比性……雖然體量驚人,但“牽牛星”的飛行高度在5000~8000米之間,最大升限并沒有超過10000米,屬于中空無人機。另外雖然翼展很大,但是這種很長的平直機翼并不是很適合掛載很多彈藥;加上俄羅斯在無人機使用的小型精確制導武器方面建樹不多,所以“牽牛星”的定位應該不是一架“大型無人轟炸機”,更大的可能是一架在中空對地面或者海面目標進行長時間遙感(偵察)為主要任務,兼具武器投放能力的大型長航時無人機。
“牽牛星”的動力系統(tǒng)也非常獨特,并未采用國際“主流”的渦輪螺旋槳發(fā)動機或者汽油動力活塞發(fā)動機,而是采用兩臺“賴赫林”航空發(fā)動機公司研制的柴油動力渦輪增壓活塞發(fā)動機。蘇聯(lián)和俄羅斯似乎對于柴油動力活塞發(fā)動機“情有獨鐘”,從二戰(zhàn)中蘇聯(lián)唯一投入量產的大型四發(fā)轟炸機Pe-8,直到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型雅克-152初級教練機和最新型長航時無人機,俄羅斯對于柴油動力航空發(fā)動機的態(tài)度實在堪稱是十分“執(zhí)著”。
之前曾經有一個流傳頗廣的網(wǎng)絡段子,說俄羅斯軍政高層曾經表示,非?!翱释痹跀⒗麃啿渴痤愃浦袊a“翼龍”或者“彩虹”系列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但“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向中方提出購買要求云云。這無疑有很大的“地攤文學”色彩。因為早在2009年,俄蘇霍伊設計局就研制成功了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該型名字鮮為人知、具體情況不詳?shù)牟齑蛞惑w無人機采用單臺小型活塞式發(fā)動機,配備有小型機載雷達和光電觀瞄設備,還可以攜帶兩枚小型空地導彈,至少看上去是足以遂行敘利亞這種以打擊非國家武裝集團為目標的軍事行動的。而且,俄羅斯的“準盟國”如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塞爾維亞等國,以及在軍事技術領域有求于俄羅斯的伊朗等國,在中型無人機和察打一體無人機方面亦頗有成果,至少通過補償貿易從上述國家獲得“翼龍”級別的無人機并不難,也絲毫無損于俄羅斯的“顏面”。但是迄今為止,俄方并沒有這樣做,這顯然不是什么“面子問題”,而是俄羅斯對于察打一體無人機的需求和定位也許和外界理解的不大一樣。其中的具體技術考量,也許并不是普通局外人可以隨便加以揣測的。
俄羅斯的“蒼鷺”——“天狼星”大型偵察無人機
2017年8月,俄羅斯國防部對外發(fā)布了與俄軍方合作的私營企業(yè)KT集團公司研制的大型中空無人偵察機“天狼星”,并稱該機在7月份已經完成了首飛。從照片上看,“天狼星”的外形和尺寸與MQ-9“死神”十分近似,但是根據(jù)公開的報道,“天狼星”并不具有對地攻擊能力,在近年內也沒有升級為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計劃。實際上,察打一體無人機的門檻本來就不高,連中國臺灣地區(qū)都能搞出一個類似美國MQ-1“捕食者”的玩意來,以俄羅斯的技術水平,對幾個現(xiàn)有的大型長航時偵察無人機平臺進行改造,使其成為最低限度可以執(zhí)行反游擊任務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實在是不會有什么技術難度。但俄羅斯并沒有這樣去做,顯然是出于別的考慮。
言歸正傳,根據(jù)俄羅斯方面公布的數(shù)據(jù),“天狼星”大型無人偵察機翼展15.2米(機長未見報道),空重1.2噸,有效載荷200千克,最大飛行高度7500米,作戰(zhàn)半徑750千米,續(xù)航時間超過24小時。發(fā)動機與“牽牛星”的相同,為柴油動力渦輪增壓活塞發(fā)動機,不過因為“天狼星”的體型較小,所以只裝備了單臺發(fā)動機。該型發(fā)動機亦是俄羅斯新近向國際市場力推的改型雅克-152初級教練機的動力,初期型雅克-152采用的是汽油動力的星形活塞式發(fā)動機。從公開的照片上看,“天狼星”無人機同樣采用上單翼設計和V形垂直尾翼,不過樣子看上去要“平?!钡枚?。換句話說,“天狼星”是一架外形和當今世界主流的大型中空無人機如美國MQ-9“死神”或以色列“蒼鷺”十分相似的無人機。
雖然尺寸也已經接近MQ-9“死神”,但是“天狼星”并不承擔攻擊任務。俄方宣稱,“天狼星”的機載航電設備包括小型對地觀測雷達和光電觀瞄/跟蹤系統(tǒng),可以遂行對地面和海面目標進行長時間觀測(偵察)任務。這對于具有漫長地面和海面(包括北冰洋洋面)疆界線的俄羅斯來說,無論是軍事用途還是準軍事用途(邊境管控等方面)都有著不小的現(xiàn)實意義。此外,俄軍方稱“天狼星”無人機也可以用于執(zhí)行通訊中繼和電子戰(zhàn)任務……由此可見,“天狼星”在俄羅斯的定位與以色列“蒼鷺”以及更先進的“赫爾墨斯”900非常近似。以色列目前并沒有現(xiàn)役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但以軍的大型無人機“蒼鷺”以及發(fā)展型“蒼鷺”TP,還有更新型號的“赫爾墨斯”900,就是執(zhí)行大型中空偵察(包括光學和雷達成像以及電子偵察)的通訊中繼甚至電子戰(zhàn)任務的無人平臺。
“牽牛星”和“天狼星”組成的“雙子星座”,表明俄羅斯在無人機領域至少已經達到了以色列、伊朗等國的水平。雖然這對于俄羅斯而言也不是一件多么“長臉”的事情,但是考慮到歐美的高端無人機也就是飛翼式隱身無人攻擊機也處在技術驗證的階段,所以至少在實際使用領域,俄羅斯無人機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已經沒有什么差距了,甚至某些方面看上去還是頗為“高大上”的。然而俄國人顯然不會滿足于此,在飛翼式隱身無人攻擊機,一個被稱為“鰩魚”的計劃一直時隱時現(xiàn)……
“鰩魚”的野望——浮浮沉沉的俄羅斯隱身無人攻擊機計劃
早在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米格集團就展示了“鰩魚”隱身無人攻擊機的模型。從全比例模型照片上看,“鰩魚”無人機采用了飛翼式氣動布局,沒有垂直尾翼,但機翼上有四片類似翼刀的凸起,可能具有增強縱向穩(wěn)定性的作用。由于俄羅斯在飛行控制系統(tǒng)和復雜的控制率方面比歐美要明顯落后一些,甚至在蘇聯(lián)解體之前,并沒有進行“飛翼”型航空器的任何嘗試。因此,“鰩魚”很可能并沒有采用很復雜的電傳飛控系統(tǒng),就是實際上并不是完全的“翼身融合體”,而是將重心完全設計在機身上,機翼上幾乎不承受載荷。這樣做的技術難度相對較低,因為至少伊朗也能以俘獲的RQ-170“哨兵”(也就是“坎大哈野獸”)為藍本,設計制造出一些也許尺寸比較小的“飛翼”形無人機來。但是另一方面,“鰩魚”無人機的模型顯示其擁有一個體積很大的內置彈艙,可以攜帶諸如Kh-31A那樣迄今為止無人超越的可以內置攜帶的大型導彈武器。直到目前為止,“鰩魚”依舊停留在全比例模型和風洞模型狀態(tài)。因此“鰩魚”究竟能不能實現(xiàn)、又打算采用何種方式實現(xiàn)當今世界各國都孜孜以求的、研制一架“無人版A-12‘復仇者II攻擊機”的目標,還是有著諸多無法解釋清楚的謎團。
現(xiàn)實與未知——俄羅斯無人機的實戰(zhàn)使用和未來發(fā)展
實際上,在第二次車臣平叛作戰(zhàn)中,俄軍已經大量使用無人機進行戰(zhàn)場偵察、炮兵校射等作戰(zhàn)任務。進入新世紀以來,俄軍亦將無人作戰(zhàn)平臺作為其未來發(fā)展的重點之一。在針對盤踞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極端武裝的軍事行動中,俄軍的中小型無人機和地面無人火力支援車輛都經歷了實戰(zhàn)鍛煉。但是,在大型長航時無人機方面,俄羅斯的考慮也許與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地區(qū))有所不同。
在技術門檻“較低”的大型螺旋槳動力無人機方面,俄羅斯更看重這類機型的長航時偵察能力,這對于在北冰洋海域、黑海海域和遠東地區(qū)的長時間巡邏任務來說尤為重要。至于打擊方面,俄方一直認為無人機不過是“尋找獵物的獵犬”,而有人機才是實施打擊任務的“獵人”。因此,尺寸與MQ-9“死神”相當?shù)摹疤炖切恰辈]有攜帶武器的考慮,甚至“個頭超大”的“牽牛星”究竟有多少攻擊能力也不好說。迄今為止,俄羅斯還沒有十分適合無人機使用的空對地導彈,俄系小型空地武器絕大多數(shù)都是超音速彈藥,發(fā)射時會產生較大的后坐力,并不是很適合無人機使用。雖然研制一型這類小型空射導彈對于俄羅斯來說也沒有什么技術難度,但目前并沒有現(xiàn)成的型號可用。另一方面,大型長航時無人機不僅可以在北極、黑海和遠東空域長時間巡航,搜索和跟蹤可能的目標;而且在加掛相應的載荷之后可以遂行電子偵察、電子干擾和通訊中繼等任務,這些都是有著比較廣泛的實戰(zhàn)需求的。換句話說,“天狼星”和“牽牛星”很可能就是俄羅斯的“蒼鷺”和“蒼鷺”TP。
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無人機經歷了比有人駕駛飛機快得多的“進化”軌跡:從第一代的靶機或者在靶機基礎上發(fā)展的型號,到第二代的各種小型無人機和采用活塞發(fā)動機或者渦輪螺旋槳發(fā)動機的長航時偵察無人機或察打一體無人機,再到“飛翼”構型的第三代隱身無人機。在可預見的將來,第三代無人機究竟是實現(xiàn)上世紀美國海軍航空兵打算在A-12“復仇者”II多用途攻擊機上的既定目標,成為功能廣泛的隱身空中襲擊者;還是作為更加隱蔽且生存能力強的空中偵察平臺,恐怕只有時間能給出確切的答案……